番外 凋谢的老革命(1/1)

1965年6月9日。

六月的莫斯科是最舒服的季节,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这是这个城市一年之中最好时候。

红场周边已经装饰一新,完全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二是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即将开始。透过摄像机的镜头,苏联的老百姓能在克林姆林宫的城墙上看到新一届政.治局已经站在了他们应该在的位置。

会所以要说应该在的位置,因为在这个庄严浓重的场合,每个人的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严格按照身份、地位排序,一步都不能乱。

其中在核心也是最中.央的位置是属于两个人的,一个是即将离任的苏联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党的总书.记安德烈.彼得洛维奇。这个站在苏联最高权力金字塔上超过十五年的男人在这一天将同他所热爱的国家、人民和党做最后的告别。在一个月以前的大会中,他谢绝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苦苦挽留,执意按照列宁时代的传统退休,用他的话说:“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不得超越列宁,这是一条红线,没有人能够逾越!”

安德烈.彼得洛维奇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并婉拒了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提议嘉奖给他的苏联国家荣誉主席一职。他当时笑着对苏维埃全体代表说:“退休就是退休,退而不休算怎么回事?我感激大家对我的信任,但是我不能接受这个名誉主席的职务,苏联的政治应该交给下一代领导人,应该相信和信任他们能够带领苏联走向辉煌。”

说到下一代领导人,就不得不提站在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左手边的那位新一任领导核心雾风耶维奇同志了。这位同志生于1905年,革命工作的早期一直担任安德烈同志的通信员和机要秘书,是安德烈同志的亲密助手和战友,在安德烈同志的教导下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革命者和苏联可靠的领导人。从1955年开始,一直担任苏联总理(人民委员会主席)的他是苏联的大管家,配合安德烈同志在经济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年六十岁的他将接过安德烈同志留下的指挥棒,带领苏联继续前进。

在安德烈同志的另一侧,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十月革命的两大两道核心之一的托洛茨基同志。这是近五年来他第一次露面,上一次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他还是五年前的庆祝卫国战争十五周年的胜利大阅兵上。和五年前相比托洛茨基同志老了很多,头发几乎已经是全白了,脸上布满了老年斑,唯一不变的还是他那锐利的眼神,不是哪个普通的老人能有他一样的眼睛。

此时托洛茨基不客气地说是老态龙钟了,他用力的拄着拐棍,似乎倾注了全身的力量,但饶是如此,我们也能看到他的身体在微微颤动,颤动的不光是他的身体,他垂在身体一侧的另一只手臂也是抖个不停,看上去像是得了帕金森一样。

实际上不是像,而是这位二导师确实得了帕金森,这些年他之所以淡出公众的视野,主要是这个病情太尴尬了,尤其是最近两年,他的病情几乎是直线恶化,哪怕是一动不动的时候,全身上下都会不自主的颤动,稍微有些激动连嘴角和眼角都会颤动,那场面实在是惨不忍睹。

只不过此时托洛茨基的感觉还不错,从站上了克林姆林宫的城墙开始,他就感到了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挥斥方遒叱咤风云,感觉能控制一切,小小的帕金森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托洛茨基感觉很好,以为自己今天的状态是开挂了,但是他完全没有注意到身边不远处的李晓峰正以同情的眼神看着他,实际上托洛茨基的这个病根本不可能好转,现在他感觉不错的唯一原因是李晓峰正用仙力帮他平复那些躁动的神经。否则老托真心有可能颤抖着从克林姆林宫的城墙上大头朝下栽下去,那场面就太不和谐了。

按照一般性原则,斯维尔德洛夫也应该出席这场盛大的阅兵,毕竟他也干过一任领导核心,不巧的是6天之前,在他的八十大寿上,这位小斯同志太高兴了多喝了几杯,结果夜间突发中风,虽然因为发现及时抢救了回来,但此时他需要静养而且尤其要避免过于激动和兴奋,只能错过这个机会了。

说心里话,十月革命一路走过来的老革命现在真心已经是不多了,尤其是领导核心,列宁在1950年逝世,享年八十岁,只不过导师大人生命中最后那一两年真心是不舒服的,连续三次中风剥夺了他的行走能力、语言能力,虽然他锐利的眼神告诉我们他依然很清醒,但是这种什么都不能做的状态实在是不好受。

导师大人的葬礼也是极其隆重,不像斯.大林那么残忍,竟然将导师大人制成了供人观瞻的标本,李晓峰强硬的否定了政.治局关于列宁遗体的处置方案,他掷地有声地说道:“列宁的伟大不在于他的驱壳,而在于他的精神。苏联以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不需要一具驱壳作为崇拜的偶像,列宁的精神将永世长存……列宁同志一辈子都是革命的,都是进步的,也是反对个人崇拜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遗愿,让他静静的休息!”

在李晓峰的主导下,也是在托洛茨基等老革命的支持下,列宁安息在了红场一侧专门建立的列宁纪念堂内。没有水晶棺,有的只是列宁这一生留下的遗物和历史上最闪耀的瞬间。

老革命里,走在列宁前面的也有不少,最著名就是捷尔任斯基,1947年9月26日,这位最严谨和最自律的革命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静静的睡了过去。在反官僚主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他因为操劳过度引发了心力衰竭,在他生命中最后一刻依然在起草一份关于完善制度化建设的提案,在提案的末尾签完大名之后,铁面人倒下了。

捷尔任斯基的葬礼出奇的隆重,这个一辈子最擅长得罪人的革命家引来了全国各地接近五十万群众来送他最后一程,当他的棺木被安放在克林姆林宫围墙之下时,数十万群众放声大哭。这充分说明了始终未人民做事实的人,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

捷尔任斯基的一生都是简朴的,作为政.治局大长老他理因享受最高特权,但是对此他从来都是拒绝的。在克林姆林宫他只有一个办公室,外间是办公里间放一张行军床,这就是他的家和工作的地方。他从来不大吃大喝,一日三餐都是列巴,顶多加点鸡蛋和牛奶。至于穿着,他恐怕也是苏联领导集体中最简陋的一个,永远是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出席重大场合才换上一身妻子亲手给她缝制的西装。

这还是小节,能做到和他差不多的在苏联领导集体也不是没有,比如苏斯洛夫几乎就是和他一个样。但捷尔任斯基有的不光是小节,对待家人他也从来不高特殊化,他在莫斯科郊区没有领导人别墅,全家五口人一直住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分配给他的一间小公寓内,配发给他的汽车从来是能不用就不用,而且绝对不给家人使用,用他的话说这些都是国家和人民给他办公用的,怎么能够公器私用?怎么能够浪费?

捷尔任斯基的儿女们也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他始终认为“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成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子女一直接受最普通的教育,一切都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孩子成为人人民教师、另一个成了卫国战争中的英雄,还有一个一直都是普通的工人。虽然跟他们的父亲相比他们取得的成就差了很远很远,但是在品性和节操上他们却是跟父亲高度一致的,都是严谨自律的人。

捷尔任斯基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将长存,谢列平和苏斯洛夫接过了他留下的接力棒,继续沿着他的道路继续前进。

老革命中有走得轰轰烈烈的,但也有走得寂静无声的,比如说斯.大林、比如说米高扬、比如说卡冈诺维奇和伏罗希洛夫。他们死去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关注度,仿佛世间早已将其遗忘。

当然,他们的寂静无声是可以理解的,能默默地死去已经是一种恩典了。还有一些老革命,虽然死去得也是无声无息,但是跟斯.大林之流相比,他们又要特殊许多。

比如说加米涅夫,比如说季诺维也夫,比如说柯伦泰。

失势之后,加米涅夫被剥夺了一切职务,被分配到奥伦堡的一所大学教书,培育过一些人才,但是其政治倾向始终是个问题,最后的几十年里除了骂列宁、骂托洛茨基、骂斯.大林、骂李晓峰、骂斯维尔德洛夫之外就没有别的爱好了。他留下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文稿,最终在1940年抑郁成疾黯然死去,1960年其遗体被送回了莫斯科,埋葬在了他的出生地。

季诺维也夫比加米涅夫过得稍微好一点,因为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始终处于摇摆状态的人。失去权柄之后,他没有像加米涅夫那么激愤,平静(看上去如此)的接受了这一切,一直在基辅的大学从事早期共.产主义历史的整理工作,后来出版了一本《早期共.产主义历史研究》的专业书籍,1962年在基辅病逝。

柯伦泰倒是比上面这两位过得精彩的多,同德宾科离婚之后,这位女权主义者又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在革命后半程中,她的工作重点已经转为了妇女解放上,长期担任全联盟妇联主席。1952年死于莫斯科藏并安葬在新圣女公墓。

进入到六十年代后,老革命的凋谢呈现出爆发性趋势,越来越的老革命熬不过七八十岁这个关口,几乎每个月都要开追悼会。以至于某一段时间李晓峰和雾风耶维奇的宝贵时间要被追悼会占据一大部分。

但是就算这种“无聊”的仪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不管是李晓峰还是雾风耶维奇都没有“叫苦叫怨”的意思,他们毕恭毕敬的参加每一场追悼会和葬礼,对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老革命致以崇高的敬意。

用李晓峰的话说:“不尊敬前辈的民族是无根的浮萍,不足以屹立在这个世界之上。没有历史,苏联也就不是苏联了。”

老革命在倒下,新革命在崛起,从1950年开始,联共布的换血速度就陡然加快了,一大批新的革命者进入了中.央委员会或者政.治局,这些新鲜血液的到来不光是弥补老革命凋谢的空洞,甚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他们不像那些老革命,要么拘泥于理论,要么对理论一窍不通,他们的思维更加敏锐和活跃,能诞生出许多从来没有的新办法。可能这些办法并不一定都是有用的,甚至还有不少糟粕,但是创新思维始终是人类得以进步的根本。

五六十年代是一个废除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全面改革的年代,这个变革的时代正好需要这些极具创造力的新人,双方一拍即合,摩擦除了夺目的火花。

当然,变革也意味着挑战,新思维中的一些糟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1955年,党内党外诞生了一批新反对派,他们公然宣布共.产主义已经落伍了,认为要全面的自由才能让国家更加的强大。在英美的暗中支持下,他们妄图推翻苏联现有的体制,妄图开展一场所谓的“新革命”,但是以李晓峰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住了脚跟,将这些所谓的“新革命”者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保证了苏联的稳定,让以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第一次颠覆苏联的阴谋已破产告终……(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