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选择(1/1)

李晓峰并不知道,他的答复电报在政治局引发了一场大争论,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某人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认为他盲目乐观,错误的估计了形势。甚至要求将其撤换,否则东普鲁士的未来恐怕是非常不妙。

持有这种意见的有哪些人呢?布哈林、斯大林和捷尔任斯基都表示了这种忧虑。

很有意思不是,以前跟某仙人唱反调的,大半都是托派。而这回不光是有托派,还有列宁派的山头大哥斯大林,更有中间派的领军人物捷尔任斯基。

从反对他的势力分布开看,左中右三派都占全了,似乎是某仙人有点天怒人怨的意思了。不要急,先不要忙着下结论,因为支持他的人左中右三派也占全了。

托洛茨基很罕见的没有发话,对于某仙人提出的方略,他陷入了沉思。列宁跟托洛茨基的态度差不多,他也在仔细的分析和考量得失。可能有同志奇怪,这不发表意见,顶多也算是中立吧?怎么能说是支持李晓峰呢?

咱们必须看到,前面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列宁都是持有保守意见的,他们一开始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防守。而在李晓峰发来了回电之后,两位导师大人竟然没有直接反对,没有对那个狂妄的家伙予以批评。这就充分说明,李晓峰的意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道理让两位导师大人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从持有保守意见到态度松动,这不就是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吗?如此鲜明的转变。只有政治盲人才看不出来。很显然两位导师对某仙人提出的设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除了两位导师大人之外。最坚定支持某仙人的依然是他的铁哥么斯维尔德洛夫:“我认为中央在考虑全局问题的时候,应该多听一听一线同志的意见。他们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更了解,认识也更加直观。我们这些坐在大后方的人,不能仅凭着想象和猜测决定大计方针。我的意见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更应该充分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这话斯大林就不爱听了,他在当西南方面军政委的时候,不断地给中央提出过不少意见和看法。那时候中央可不是小斯现在的说法。那时候中央要求他无条件地服从中央的指挥,重点强调中央的权威性。

在斯大林看来,小斯这就是厚己薄彼,老子的意见你就死命地打压,轮到你铁哥么的时候,你就玩命的放纵。真心是当我好欺负是吧?

“那中央的权威性还要不要了?”斯大林立刻就开始发动攻击,“随便让一线的同志发表意见,任他们由着性子胡来,这就是放纵!就是对革命不负责任!我强烈地谴责这一点!”

斯维尔德洛夫也知道斯大林反对的根子在哪里,不过在他看来:“你钢铁之前的提出的所谓意见都是什么玩意儿?都是排除异己。都是违背客观规律胡闹!那时候我当然要反对,而且不光反对。还得反对到底!而现在李晓峰提出的建议是你那种挂羊头卖狗日的玩意儿?人家完全是从实际出发就事论事!”

所以小斯直接就无视了斯大林的攻击,努力地为小伙伴捧场:“安德烈同志提出的建议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帝国主义的干涉暂时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无法改变波兰的大局,乘这个机会扩大战果,多消灭一点波兰反动军队有什么不好?我们现在多消灭一个敌人,今后就将少面对一个敌人,如果能一口气彻底地歼灭波兰反动军队,那么就算是帝国主义干涉军也得多掂量一下,不敢盲目投入波兰战场吧!”

小斯的无视让斯大林有些恼火,他正要发言,列宁却制止了他:“安德烈同志的意见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其中蕴含的风险也相当的大……”

斯大林听到这话顿时有些高兴,以为导师大人还是倾向于之前的意见,谁想到他还没乐出来,列宁话锋一转又道:“不过风险大也意味着收益大,如果能如安德烈同志计划的那样,彻底地将波兰反动派打到,必然可以震慑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

斯大林要吐血了,他站在当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直到托洛茨基也补了一刀:“我也认为安德烈同志的意见如他自己所言更容易在战场上争取主动……虽然这个方案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我们能牢牢地将主动权控制在手里,而不是被动挨打,必然能同敌人周旋更久,这也将为我们赢得国内革命胜利争取更多的时间!”

表面上看,托洛茨基没有说李晓峰的建议比他的方案更高明,而是说什么更容易争取主动,而且还特别加了一个“风险很大”的评价。但傻瓜都知道,老托这已经是彻底否定了他之前提出来的保守方案了!

“嗯!”列宁轻轻点点头,做出了结论:“让安德烈同志赶紧拿出一个更具体的方案出来。政治局必须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往波兰投入多大的人力和物力……”

李晓峰在特里安达菲洛夫的帮助下,很快就拿出了几份作战计划呈报中央。

方案一,依然按照前一阶段的作战设想,继续围歼波兰反动军队,在彻底消灭毕苏斯基的第一军之后,乌博列维奇的主力快速南下,争取在沃沃明附近再次打一个歼灭战,彻底扫清波兰反动军队。

方案二,鉴于帝国主义集团已经开始直接干涉,不如乘他们立足未稳,抢先发动进攻,消灭什切青的帝国主义干涉军,彻底地掐断波兰获得对外援助的通道。

具体方案是。从但泽和哥尼斯堡抽调部分军队。奇袭什切青。与此同时。乌博列维奇集团歼灭残敌之后,南下威慑毕苏斯基残部,以解除沃沃明的包围,并牢牢地将毕苏斯基的部队牵制在华沙。此后除用小股部队扫荡和封锁华沙之外,主力就地转入休整,当毕苏斯基物资紧张不得不打破僵局时,再设法围歼之。

对于政治局来说,第一种方案无疑更合口味。毕竟主动挑衅协约国集团,实在有点过于惊悚了。继续打波兰人,无疑国际上的压力更小,不容易导致形势全盘恶化。

不过这个方案一也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歼灭波尔斯基的残部还需要时间。而一旦南边的毕苏斯基发现形势不妙,很有可能放弃北上计划,转而向华沙逃跑。以沃沃明到华沙的距离,远在上马乌基尼亚的乌博列维奇还真是鞭长莫及。

其次,就算能顺利的歼灭波尔斯基残部。乌博列维奇的部队能不能快速南下,能不能将毕苏斯基的部队包围。这也是问题。毕竟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在连续作战,部队的体力消耗是相当大的。万一南下行动不顺利,毕苏斯基缩回了华沙,或者干脆无法在运动战中占到便宜,吃不下毕苏斯基,那后面的情况就复杂了。

而方案二却能避免这些问题,由但泽和柯尼斯堡抽调部队袭取什切青很有点关门打狗的意思,切断了毕苏斯基获得外援的通道之后,再经过一段的封锁和围困,毕苏斯基必然是山穷水尽。那时候他要么活活被困死,要么就只能被迫出城决战。

一旦他选择后者,乌博列维奇的部队经过了休整也恢复了元气,吃掉毕苏斯基应该不是特别难。

不过这个方案也有问题,那就是一个“等”字。围困封锁华沙,困死毕苏斯基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段时间内,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只能在华沙周边“傻等”,天知道要等多久毕苏斯基才会山穷水尽?万一这货一门心思地当缩头乌龟,就是不出来,那怎么办?

而且必须看到,协约国集团不会陪你一起傻等,在毕苏斯基被围困的同时,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解围。一旦他们利用这段时间抽调部分兵力一鼓作气地投入波兰战场。那时候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就要陷入华沙的敌人解决不了,新的敌人又蜂拥而来的被动中。

并且,要实现方案二的核心是袭取什切青,那么这个什切青好打吗?毕竟什切青也是重要的港口,那里现在不光有协约国的所谓志愿军,周边还有相当数量的德**队,以但泽和柯尼斯堡的那点儿部队能顺利拿下来吗?

好吧,就算能拿下来,可这也将狠狠地得罪德国人,之前德国人很克制的袖手旁观,是因为他们无力东顾,而现在,恐怕协约国集团会很高兴地放任他们给犹太侵略者一个教训吧?

所以打什切青看上去很好,但是问题多多,弄不好还会给自己招来更多的敌人,实在不能路盲为之。

经过政治局的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的果然是方案一,不过政治局也做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方案一必须继续完善,必须解决掉如何在消灭波尔斯基残部之后快速南下保卫毕苏斯基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掉这个最核心的问题,那么最好还是按照政治局最早的保守方案行动。

难题就摆在了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面前,沃沃明到华沙不过三四十公里,而上马乌基尼亚到沃沃明有一百大几十公里。以当前协约国集团支援给波兰的空中侦察力量,沃沃明失陷,不超过两个小时毕苏斯基就会知道。这点儿时间完全不够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回头包抄的。

甚至更可能的是,随着波尔斯基的抵抗越来越弱,毕苏斯基会放弃北上救援的计划,以老毕的逃命速度,那更是没办法追的。

特里安达菲洛夫感叹了一声:“要是我们手头有更多的部队该有多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就是留在沃沃明的的这七八千人都是乌博列维奇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哪里有更多的部队?

特里安达菲洛夫这番话更多的是一种自嘲和无奈,不过在李晓峰听来。却有醍醐灌顶的功效。

从现实出发。乌博列维奇歼灭波尔斯基残部之后再南下绝对是来不及的。而且沃沃明周边也不会有特里安达菲洛夫希望的更多的部队。一切看上去都是无解的,但是李晓峰却想到了一种可能:

“能不能让乌博列维奇抽调出一部分兵力提前南下呢?”他向特里安达菲洛夫提出了一个十分荒诞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特里安达菲洛夫先是惊愕不已,继而又陷入了深思:“波尔斯基的残部已经被围困在了沃沃明城北一片相当狭小的街区里,实话实说,波尔斯基也就是在等死而已。他死的快或者死得慢,完全取决于乌博列维奇接下来的攻击投入。如果乌博列维奇不计成本五个师一顿狂轮,估计不超过两天那货就会完蛋。如果乌博列维奇让部队歇口气。少投入点儿部队,那货恐怕就能支撑得更久一些。当然也就仅仅是多撑几天而已,没有援兵救援的情况下,波尔斯基怎么都是一个死而已。”

想到这,特里安达菲洛夫也就反应过来了,既然波尔斯基怎么都是死,那么有必要不计成本的快速将其吃掉吗?说不好听点,快点吃掉了他,毕苏斯基反而马上就跑了。还不如从上马乌基尼亚抽调兵力,提前南下。只留下一部分兵力将波尔斯基看管起来慢慢磨。到时候既跑不掉毕苏斯基,也能吃掉波尔斯基。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晓峰为什么会想到这一招呢?那还是他的发散思维,当前的局面就好比一盘十分纠结的棋。按照西方的直线思维,也就是当国际象棋下,怎么看都是无解的。但是某仙人并不是直线条的西方人,东方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眼下的局面在李晓峰看来更像是围棋。

占据极大优势的他一边可以立刻屠龙,但是马上屠龙却会丧失先手优势。而对围棋来说,先手无疑更加重要。所以李晓峰选择了暂时不搭理毕苏斯基已经死掉的大龙,选择脱先抢一步先手!

一步争先自然能步步领先,如果能提前做好安排,抢先调动部队南下,那不光可以吃掉波尔斯基,还可以狠狠地再咬毕苏斯基一口,甚至有可能全歼这个狂妄的擦脚布总统。

很快,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的作战计划就上报给了政治局,不管是对列宁还是对托洛茨基而言,这个计划无疑是非常大胆,非常有想象力的。当然,在他们眼中风险更是不一般的高。

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兵力有限,同时进行两场歼灭战是否太勉强了?万一南下部队无法阻挡毕苏斯基返回华沙,而北面的上马乌基尼亚又因为兵力不够放跑了波尔斯基,那不是两头都落空了吗?

诸如此类的忧虑,在政治局中很有市场,但是列宁和托洛茨基却认为可以一试!

托洛茨基说:“从当前的战况看,安德烈同志和特里安达菲洛夫同志的作战计划是可能实现的。围歼波尔斯基完全用不着五个师的兵力,而且在那个狭小的战场上投入过多的兵力,反而会让战场变得十分拥堵,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伤亡……从上马乌基尼亚抽调两个师迅速南下,可以极大的改观南线占据,如果足够突然的话,完全可以将毕苏斯基的部分部队留在沃沃明……”

虽然托洛茨基通篇都是在说可能,但是从他的语气来看,老托是基本同意了某仙人的计划,当然,他也有担心:“我主要担忧的是,能留下毕苏斯基多少部队,如果仅仅歼灭一两个旅,这样的冒险显然是不合算的,但如果想要歼灭更多的敌人,似乎兵力又不太够……甚至还有可能被敌人反包围!”

确实,就算从上马乌基尼亚抽调两个师,相对于毕苏斯基高达7个师的庞大兵力来说,有点不够看的。这点儿部队能给毕苏斯基造成多大的伤害?一旦反而被敌人包围了,那岂不是闹了大笑话?

托洛茨基建议道:“能不能同时从但泽和柯尼斯堡再抽调一到两个师加入华沙地区的会战呢?”

这个想法有难度,留在但泽和柯尼斯堡的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大概在五个师左右,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兵力,似乎可以抽调不少人马。但是,必须看到,留守部队大部分都是新扩建的,还没有经过充分地训练,甚至武器装备都不齐全,战斗力是有限的。

更何况随着德国人开放什切青,协约国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如果不留下一些足以看家的军队,很难保证协约国集团不会进行釜底抽薪!一旦东普鲁士这块根据地有失,那么就算在华沙歼灭了毕苏斯基的绝大部分军队,胜利的意义也打了折扣!

对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来说,等于是做了一桌饭,结果来了两桌甚至三桌客人,真心是有些招待不过来!(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方法丰富同志和尤文图斯同志!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