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1/1)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长江上数百战舰游弋着,中间小舟穿梭。中间大船乃是旗舰,上面有大大的“孙”字。

那长江自雪山而来,到了中下游,弯了一弯,临江乃有一要地,是为巴陵(后称岳阳)。巴陵旁边有一湖,与长江共生,乃是洞庭湖。那洞庭八百里,白水连天,荆州在此的水军基地,驻扎了近十万水军。后世大学者孟浩然有诗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谓洞庭水汽连天,波涛荡漾,极为浩渺辽远。又后世范文正公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借洞庭水波而发家国之怀。长江继续东去,不久又弯了一弯,复又有一要地,是为江夏。再向东,复又一弯,要地为柴桑,乃是孙权目前的治府所在。那柴桑南面,也有一大湖,与长江共生,乃是鄱阳湖。鄱阳湖江东水军基地,也屯了十万水军。

那江夏身居要地,向南可威胁江东,向北稳固荆州。南望江东,乃是孙权心腹大患。东吴三番五次攻击江夏,乃是不断削弱江夏力量,使其无力向南,不敢正视江东。不过此次孙权亲点十五万水陆军,携江东众多大将,气势汹汹,仿佛是要将黄祖置于死地,而彻底解除北面的威胁。那刘备点了水陆军十万,带了关张赵和孙乾、简雍,留糜氏兄弟留守新野,携同公子刘琦,水路并进,沿襄江顺势而下,直奔江夏而去。

江夏的黄祖已经处决掉第五个城门守卫长了。那高高挂起的头颅看得孙权都触目惊心。孙权在旗舰上看到吴军水路疯狂放箭,一轮放箭后进行猛烈冲击。从江夏城墙的残破程度来看,黄祖守不了几天了。而且黄祖军队士气不高,再加上黄祖脾气暴躁,恐怖统治,江夏城土崩瓦解只是个时间问题。

“甘宁!”身边的周瑜唤甘宁过来,“你率领一支大船,数十支小舟,组成船队,到江夏后城,襄江口去。我判断黄祖支持不住后会从那里逃跑。”

“明白。”甘宁说着去准备去了。

孙权的长相颇为著名,金须碧眼,高鼻梁,怀疑有外族人的血统。素着红色略紫的衣服,和他的胡须相配,是个孝子。平日和周瑜、鲁肃关系较好,颇为倚重。

“你知道吗?这个城池,十几年前我小的时候,曾经眼巴巴看着父亲的尸体从城里运出来。”孙权指了指江夏城,仿佛闲聊一般。

周瑜知道,当年孙坚和荆州对决,误中荆州刘表计策,再加上荆州获得了袁绍的支持。孙坚竟意外身亡,孙坚死后东吴几乎要土崩瓦解。长子孙策用荆州大将黄祖换回了父亲的尸体,以及和荆州议和。当时孙权就是紧急到江夏处迎回孙坚尸体。当时孙权年幼,人多以为他不懂事,不料他当时对事情非常清楚。

孙坚死后,东吴再无镇得住的人,不久内部分裂,土崩瓦解。孙策弃江东投袁术,在淮泗一带积攒力量。数年后召集旧将,领兵数千,不到一年,横扫江东,重立基业。孙策横扫江东时首先是周瑜,再是蒋钦周泰凌统等一干人,纷纷来投。文臣有张昭等一干人。孙策势力暴涨,为当时诸侯侧目,号称小霸王,实在是主是雄主,将是猛将。可惜孙策英年早逝,东吴一时人心惶惶,孙坚将位置留给孙权,孙权年幼,根本没什么经验,没什么威信。况且东吴两代都是武将为东吴之主,乃是沙场上来去自如、举枪见血的英雄,这次换成孙权,却不是沙场上走出来的,而是宫殿里长大的。孙权能不能镇得住江东,是个问题,江东会不会像孙坚死后一样,再次分裂?

“我要多谢你和张昭了。”孙权望着一江白水,滔滔向东而去,感慨地说。

孙权抱头痛哭的时候,张昭大喝一声:“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将他扶至主位,行君臣之礼。周瑜也第一时间支持孙权继承主位。孙权的地位由此巩固。

“主公知道我们会毫不犹疑支持你吗?”周瑜问,

“为什么?”孙权颇为好奇。

“主公行事沉稳,其间聪明,谁都能看出来!”周瑜呵呵大笑道。“先主孙策弥留之际,谓南征北战,扩充基业,乃是先主孙伯符之事,而抚恤百姓,保守江东,乃是主公孙仲谋之事。先主何许人也?如何不能看出,无论北方怎样风云突变,如何强大,保守江东的前途,在主公手里!”

“哈哈哈哈。”孙权呵呵大笑,并没有作答。

后来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再次印证了孙策的判断。后世大学者和将领辛弃疾谓:“独自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那个年幼的少主,真的是没有经验,手足无措的少年吗?未必。这个少年在年幼的时候亲自看着父亲的尸体从敌人高大的城墙里运出来。江东分裂后,前途未卜,少年孙权如何成为一个纨绔子弟?不是,他只是个没落失势的家族的幼子罢了。孙策寄居袁术篱下,整个孙坚亲族受到排挤,应该说此时的孙权最能感受到世态炎凉了。他是孤独无依的,父亲逝世,哥哥寄人篱下,随时面临残酷的政治经济斗争。孙策横扫江东,孙权应该可以感受地缘军事战争了,明白各个要地的政治军事意义了,开始学习和观察治国和打仗了。

也许不经意间,这个碧眼少年展现的不是手足无措,而是莫名的沉稳和聪明。 。,,。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