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余波(1/1)

第二天,国际和平年群星演唱会的余波正式开始发酵,许多消息灵通人士纷纷奔走相告,演唱会上出了一首神曲,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小青年演唱的,简直过瘾之极,等磁带出来不买一盘听个百八十遍,都算不上文艺青年。

等到这天晚上,由央视录制并剪辑的演唱会,在一套和三套两个频道面向全国播出,一首一无所有直接红遍大江南北,无数从未接触过国外音乐的观众,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还能这样唱歌?!

总之一句话,崔建火了,摇滚发芽了!

忙活了两个多月就为了这一天,这时候不忙着挣钱,还等什么时候去?!

反正两个会所都还没个影子,张铁军索性先把这事丢到一旁,除了安排人去找建会所的地皮之外,每天就盯着工厂翻录磁带。

磁带分两种,一种是整个演唱会的专辑,一本磁带十到十二首歌不等,一套足足有十本,不过倒是可以拆开单卖,反正封面上有歌名,选自己喜欢的就是。

另一种则是崔建的个人专辑,专辑名称正是主打歌的名字,一无所有。

而从工厂里拉出来的磁带,根本就不用拉进仓库,直接被整箱装车拉走,通过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的渠道分销全国。

尽管卖出去的钱由四家来分,张铁军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最让他开心的是,崔建的个人专辑竟然卖得比群星演唱会专辑还要好,哪怕单论盒带数量,都要压过群星专辑一头,而这部分他是不用跟另外三家单位分钱的。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陈大河曾经跟他说过的一句话。

搞文化产业,也能赚大钱!

其实能有这种现状也不奇怪,一来演唱会上基本所有的歌星唱的都是老歌,就连主题曲让世界充满爱,也被狂轰滥炸了一个多月,观众们早已不再感觉新鲜。

而崔建的歌却是头一回露面,作为第一首公开演唱的摇滚歌曲,足以勾起当下那些反叛社会小青年的兴趣。

而听了这一首,岂能不听听其他九首?说不定也有和这首一样好听,甚至更好听的歌呢?

只可惜,专辑里的其他歌比起这首总感觉差了点意思,还好,由袁卓繁监制并重新编曲的作品,还是给了所有听歌的人不一样的感受,最起码没几个人会感觉失望。

由此,国内摇滚第一人的名头毫无意外地被冠在小崔同志的头上,

不仅如此,摇滚之风越刮越烈,全国各地无数的音乐爱好者一夜之间转攻摇滚,到处搜罗跟摇滚相关的资料,有的甚至背上乐器就往北金而去,而且直奔群星音响公司,倒是让张铁军捡了个便宜,很是网罗了不少好苗子。

比如从陕西辍学跑来北金的府南人张褚,北金本地的何咏,窦维,还有一个从学校跑出来的美术老师丁午,除开他们,以及拒绝收留的几十个,留下的还有十几个人,都是一帮小青年,而那个不过二十四岁的美术老师还是年纪最大的。

嗯,反正一群小萝卜头,好不好张铁军是看不出来,都是袁卓繁说的!

他说好那就收下呗。

于是本准备南下回香江的袁卓繁又被迫留了下来,张老板说了,他收的人他得负责,不说再出一个崔建吧,起码也得带上路了才能走。

自己挖的坑自己埋,袁卓繁无奈之下只得同意。

首先,他必须要严正声明,绝对跟那张二十万美元的花旗银行支票没有关系,他纯粹就是爱护后辈,为内地同行培养人才而已!

那一刻,袁卓繁感觉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升华!

与此同时,这张畅销摇滚专辑在屡创销量新高的时候,还开创了另一个奇迹,

那就是,竟然没多少盗版!

原因很简单,在专辑上市几天之后,张铁军听说批发市场有人在卖盗版磁带,当即叫人过去收拾一顿,然后摸清货源,源头直指深阵。

深阵?那不是陈大河的老巢?

于是顺理成章,他又找上了陈大河。

面对义愤填膺,一副被抢了家产似的不依不饶的张铁军,本来懒得理会的陈大河只得给那爱新打了个电话,叫他安排顺风公司的人去查一查。

查到什么也不用做别的,毕竟这种事屡禁不止,真要逼急了,那些人也能带上设备往别的地方跑,所以只给他们带句话就行,

群星音响公司的东西不许碰!

别以为顺风公司压不住他们,身为坐拥四千多辆卡车,一万多条枪,两万多人的地头蛇,就没有他们压不住的过江龙。

更何况那些人还算不上过江龙,顶多算个爬地虫,毕竟如今搞这种生意的基本上都是些外来户,而且三五成群就开工,哪有与顺风公司抗衡的本钱,

而早些年为宣传邓丽筠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本地户,则早已转做上游设备供应,他们才不会为了下游客户的一点利益让自己摊上风险,甚至有的为了讨好顺风公司,直接向自己的客户施压,这才保证群星公司的盗版盒带几乎清零。

也许以后有了暴利诱惑,那些人未必不会阳奉阴违,但起码这一两年的时间还是能保证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完全杜绝?

做这行的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地方,其他地方也还是有的,只是数量不多而已,总算对大局构不成什么威胁。

打发走张铁军,陈大河则继续关注自己在非洲的粮食基地。

自打进入五月份以来,几乎每隔三天,刘建设就会发来一份电报,及时通报五洲粮食公司的抗虫情况。

艾玛的汇报频率也提高到一周一次,在两份报告相互印证下,陈大河对非洲蝗灾情况几乎了如指掌。

蝗灾的正式爆发,是在六月初,由于非洲持续干旱了几年,加上当地政局混乱灾民遍地,对突如其来的蝗灾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总数上千亿只的蝗虫成群结队,分成几路大军席卷非洲,短短半个月时间,全世界都知道,今年非洲人民吃饭,又要靠国际社会贡献爱心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五洲粮食集团的抗灾成果便显得格外瞩目。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