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这部作品意义重大(1/1)

书迷们全都看得入迷了,完全沉浸在了故事当中。

直到看完了古庸今天更新的全部章节之后,才慢慢回过神来。

然后,又不约而同的发出一声不可思议的惊呼,他们竟然看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看得入迷了!

故事的开篇,让他们有了继续往下面阅读的兴趣,而接下的内容,则直接让他们入了迷。

这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放在以前,谁敢相信?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有着这样神奇的魔力。

书迷们兴奋了,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有看得进去历史书的一天。

《明朝那些事儿》算是历史书吗?

的确可以算作是历史书,里面的人物、地点、事件等等,全都是真实的历史。

书迷们已经预感到,通过这部作品,他们能够颇为详细的了解整个大明王朝。

一部能够让人看得入迷的作品,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还能了解整个明朝的历史,这样的作品如何不让人兴奋?

多了解历史总是好的,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

那么,要如何才能让一个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主动去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主动去了解历史?

之前没有人能够做到,国家教育部用尽了心思也没有做到。

现在,《明朝那些事儿》做到了。

古庸的作品果然总是会带给人惊喜,这是真正的惊喜,不用加引号的那种。

很多的书迷已经体验过了这种惊喜,他们现在很兴奋,在网络上议论不停。

而另外那些原本就不打算看,又或者被书名劝退的书迷们,看到这样的情况,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为什么那些看了书的人会这么兴奋?总是在那里朱元璋、朱元璋的说个不停?说什么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后来又当过和尚什么什么的。

这是真的假的?

不对,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那些人突然之间,对朱元璋的事情这么感兴趣了?

那些人刚刚都看了《明朝那些事儿》那本书,难道是因为看了那本书的原因?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嘛,这点历史常识大多数人还是知道的。

只是,这情况明显不对啊,明明是一群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现在却这么热火朝天的,在议论关于朱元璋的事情,怎么看都透露着一丝怪异。

本就不打算看,或者被劝退的书迷们,虽然没有点开《明朝那些事儿》的正文,但他们却一直在网络上,关注着那些点开了,第一章正文的书迷们的状况。

他们多少有一点幸灾乐祸的心思,想着等到那些点开了正文的人,没看一会儿就看不下去了,然后到网络上来吐槽,说什么果然是文献型的书,根本就看不进去,看着直头疼等等。

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幸灾乐祸的表示,他们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早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才不去点开正文来看,以免白白头疼一次。

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嘛。

然而现在摆在眼前的事实,却与他们想的截然不同,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满心的疑惑,最后终于忍不住出声询问。

“等等,等等,大家先不要急着讨论什么朱元璋了。能先告诉我们,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吗?”

“这个问题嘛,你们去看一看《明朝那些事儿》,然后就明白了。”

“果然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的原因吗?只是,你们能够看得下去?不会觉得头疼?”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和刚才一样,你们去看过之后,自然就明白了。”

“这.......那好吧,我们先去看一看。”

“……”

得到这样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搞不懂状况的书迷们,不禁觉得更加的疑惑了。

在疑惑的同时,又十分的好奇。

为什么那些人会说,他们看了之后就会知道答案?

看样子,他们也必须要去看一看《明朝那些事儿》了。

终于,他们也点开了第一章。

开篇依然是一份关于朱元璋的档案。

他们不禁“咦”了一声,他们所看到的文字,与他们所想象的文字完全不一样。

将朱元璋的档案看完,他们已经有些知道答案了。

他们同样觉得惊喜,他们发现,他们已经有了看下去的兴趣。

他们继续往看下面看,看着看着,他们明白了,所有他们之前认为的不正常,现在都知道了原因。

不用等到看完,他们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不仅如此,他们还知道,等他们看完之后,他们肯定也会像之前那些人一样,兴致浓浓的开始讨论关于朱元璋的故事。

因为,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朱元璋,不讨论一番,心里不舒服。

……

时代文学奖评委会办公室。

“好!好!好!”

杨启铭的心情显然极好,接连说了好几个“好”字,然后接着说道:“好啊!真是好啊!真是没有想到,关于历史的书籍还可以这样写。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叙述历史。使得这部作品不再枯燥,也不再乏味。不仅如此,反而还有了非常大的吸引力,能让人看得欲罢不能,不忍释卷。”

黎波的心情也同样极好,他接口道:“如此一来,即便那些对历史不感兴趣,一看历史书就头疼的人,也能够十分轻松愉悦的看下了去了,甚至还会迫不及待的往下面看。这对于我们国家普及明朝历史,将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古庸当真是不世出的奇才,竟然能够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创作历史类作品。”

杨启铭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通过这部作品,绝对会让非常多的人了解明朝历史,甚至是因此而喜欢上历史,对历史产生兴趣。如此一来,这部作品的意义就大了。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部作品里叙述的人物和事件,是否完全与历史相符?”

黎波道:“这一点的确很重要,我认为古庸一定会尊重历史的。当然,我们不能只是这样主观的认为,需要具体的核实一下。就今天连载的这些内容来看,大事件完全与历史相符,只是古庸在其中一些地方,加入了一些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并不会影响大家对事件本身的认知。而且,古庸加入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还能够对读者们起到参考的作用,让读者们能够更好的理解那些历史事件。当然,读者们可以安全同意古庸的理解和看法,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都没有问题。至于那些小事件是否与历史完全相符?这个就需要那些历史学专家们去核实一下了。咱们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对一些历史小事件也并不清楚。”

杨启铭点头道:“的确如此,那我联系一下岑老,让岑老也看一看这部作品。”

黎波笑道:“岑老应该已经看过了这部作品,不只是岑老,国家教育部那边,应该都已经注意到了这部作品。”

杨启铭道:“这倒也是,那我直接询问一下岑老这个问题。”

……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