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160 乾隆的试探(1/1)

冯霁雯为此郁闷了整整一个多时辰。

洗漱完后,在床上辗转反侧,将自己今晚的言行从头到尾儿、仔仔细细地想了一遍又一遍,却也没能想到自己究竟哪句话惹毛那姓和的了。

她起初因为不明所以,陷在了疑惑当中,又以为自己哪里做错了,故而一直自我纠结着。

可如今纠结完了,又十分肯定自己没有做错,方才迟迟地意识到生气。

因为很有底气地认为自己没错儿,所以才敢理直气壮地生气。

她好心一问,他若觉得不妥大可直接否决了便是,作何在问过她的意见、又夸了她一句大度,令她误会他是间接同意了之后,才忽然撩了脸子,说不干就不干?

这人有病吧!

冯霁雯闷闷地将湖蓝色缎面儿绣芙蓉图的锦被往上拉了拉,将头脸蒙住。

这一顿气生的半宿才睡着。

而和珅这边并不比她好到哪里去。

他回去之后,没过多大会儿,就不气了。

可不气归不气,他照样儿是一整夜没能合上眼。

至于都在想些什么,他自个儿也说不清楚。

脑子里杂哄哄的一顿乱,许许多多的头绪冒出来,却都不完整,以至于他一整夜想下来,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来。

但他也不是完全不清醒的。

至少他意识到,自己的态度行为十分欠妥。

对于自己昨晚上同冯霁雯那般没有风度的沉下脸,他觉得是他这些年来犯的最大的一回错。

说出去简直都丢人。

一大老爷们儿,也忒没风度了。

当时他脑子多半是抽了。

还得是抽大发了的那种。

值守在南书房外的和珅暗暗反省着。

“还没吵完呢。”一旁的年轻太监小声叹道:“吵得口不渴吗?”

和珅听着身后书房中传来的争吵声,漫不经心地动了动眉头。

已被内定之事,却仍有不明真相之人为此争吵不休。

这就是朝堂。

同棋盘一样的朝堂。

只是从始至终这都不是一场博弈,而操控棋盘者只有一人,那便是当今圣上。

谁黑谁白,操纵者从来一目了然。

白子有白子的好处,然黑子也有黑子的用处。

黑白共存,相互制衡。才能成事。

只是棋子们往往不自知。

想到这里,和珅多少是有点心疼被当做了白子儿来使的王杰王大人的——听这声音,嗓子都哑了,还咳个没完。再吵下去。没准儿都能咳出血来。

王杰这会儿正和刚复任、被罚了两年俸禄做样子的军机大臣于敏中吵得面红耳赤。

今日早朝上,云南边境传来急报,说是一帮缅人士兵入云南城,抢掠民资,还动手伤了当地数十名百姓。

乾隆听罢龙颜大怒。重饬缅兵目无法度,蓄意生事,行径恶劣至极。

文武百官亦多半愤怒非常。

其中于敏中与金简当朝便提出了要出兵讨伐缅帮。

王杰却建议可等阿桂与程渊回到任上之后,将此事详查仔细了,再行商榷也不迟。

一群文臣认为王杰此言谨慎,便纷纷出言复议。

而一帮暗下早与金家站在了十一阿哥这边的大臣们则认为大清国威不可失,缅人伤人一事确凿,面对这样的挑衅就应及时出兵讨伐,以免再滋生他们的嚣张之气。

两帮人争论不休,除了究竟要不要出兵一事上意见不合之外。其间还夹杂了许许多多影射之言,动辄还要相互抨击两句,玩一把人身攻击。

也有一少部分人,譬如冯英廉,始终没有表态,一副只看看不说话的姿态。

“这里是金銮殿,可不是卖菜的胡同口儿,吵吵嚷嚷的,成什么体统。”乾隆掀起眼皮子瞧了一眼下首站着的大臣们,道了句:“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后。听说皇上带着刘统勋去了南书房,王杰和于敏中生怕对方抢了先似得一前一后几乎是同时前来求见。

南书房不参与政务,本是个做学问的清净之处,此时却成了二人辩论朝事的战场。

望着二人各执一词。越争越来劲,声音都要哑了,立在乾隆身旁发辫银白的刘统勋暗暗啧啧两声,不住地摇头,只觉得本就有些混沌的耳朵一直嗡嗡作响不得消停。

“二位大人,有理不在声高啊。”他无奈拿苍老的声音劝阻道。

留着规规整整的八字胡的乾隆望了他这老态龙钟的臣子一眼。莫名笑了一声,这才向于敏中和王杰挥了挥手,打发道:“你们的意思朕都听明白了,也别在这儿吵个没完没了了,刘统勋耳朵不好使,你们再给吵出好歹来,谁代他来给朕办差?都先回去吧——”

“……”王杰与于敏中不敢悖逆,唯有心不甘情不愿地退了下去。

在踏出南书房的门槛儿之际,仍不忘愤愤然地互瞪了一眼复才分道离去。

二人一走,南书房上下立即恢复了清静。

“咱们继续说咱们的。”乾隆这会子心情似乎不错,半点没有在早朝上初听闻缅兵伤人时的怒威,他理了理绣着暗墨蟠龙图纹的明黄色袖口,一面往藏书架前走,一面对身后跟着的一帮翰林们问道:“上回让你们重编过的《静乐诗集》,编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的话,臣等认真地择去了其中有悖逆嫌疑的字句,仔细修改过,已经重新装订成册了。皇上可要过目审阅?”

“拿来给朕瞧瞧。”

乾隆在靠窗的圈椅中落座,自一名躬身上前的翰林手中接过了诗集。

他翻看了几页,却是皱了眉。

“改的什么东西。”他声音不大,但不怒自威,一面往后翻阅一面道:“朕是让你们稍修一二,你们倒好,把好端端的一本诗集给改的面目全非了——这若传印出去,那些士子文人们怎么看朕?”

一旁的几名翰林闻言白着脸,唯诺应着。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弦月何时照我还?”乾隆气得笑了一声。将诗集握成筒状指着几名翰林说道:“王安石的诗你们也能改——不知道的还以为朕这是要兴文字狱了!”

他说到最后声音重重一提,吓得几名翰林连忙屈膝跪下。

“回、回皇上……原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既有前朝国号,又有‘还’字作尾……”

“荒唐!”翰林的话还未说完。便被乾隆重声打断道:“王安石是北宋人,同前朝有什么干系!迂腐!”

他左一句荒唐,右一句迂腐的,让几名翰林听得冷汗浸背。

“如此浅薄的道理,只怕街头上的写信先生都能通晓。你们却还在这儿跟朕强词夺理——”乾隆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对一侧的贴身太监总管说道:“高云从,去把那个……那个叫和珅的侍卫给朕传进来。”

“喳。”

“朕知道你们一个个儿的心里头不服,觉得自己奉命行事,还遭了训饬,是朕不讲道理。”乾隆看着跪在地上的翰林们说道。

“臣等不敢……”

“嘴上不敢,心里难保真的不敢。”乾隆仍拿书指着他们说道:“朕要让你们心服口服,知道问题究竟是出在你们身上还是出在朕身上了——得了,都先别跪着了,起来吧。”

几名翰林起身后面面相觑。皆是吃不透这位万岁爷的意思。

一身御前侍卫装扮的和珅经高云从带路,来至了藏书间。

他沿途一路垂着头,直至来到乾隆面前行礼,皆是一副恭谨的模样。

心底却已将皇上传自己前来的可能设想了无数遍,余光亦将书房内的情形打量了个遍儿,仔细揣摩了一番。

“你是在咸安宫官学里出来的,通晓文墨。”乾隆直接开口问道:“你觉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倘若让你来修一修,你要如何来修?”

一旁的刘统勋闻言花白的眉毛动了动。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有心证明自己没错儿,直接问一句该不该修。给个不该修的眼色便是了,怎地眼色没有,还问要如何来修?

这不是明晃晃的误导吗?

可说谁糊涂也决不能说皇上糊涂,精明如这位帝王。怎会干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

刘统勋暗叹自己三十年前猜不透这位皇上的心思,三十年后照样儿还是半点猜不透。

可自己几十年都猜不透,这小侍卫更别提了。

难道还能指望他答的进皇上的心坎儿里去?

乾隆面上喜怒难辨,也不着急,只又将那诗集重新翻开,等着和珅回答。

“回皇上的话。”和珅微微抬起头来。

“哦?这么快就想好怎么改了?”乾隆饶有兴致地看向他。

“奴才愚钝。真想不出该怎么来改。”和珅半点不见紧张之色,徐徐说道:“这首诗无论是从语句遣词,工整对仗,以及意境上而言,都是绝世佳作,改一字而动全身,整首诗的韵味都要跟着变了。”

刘统勋与翰林们闻言皆露出惊异之色来。

这小侍卫,在不知皇上心思的前提之下,竟敢间接驳了皇上的话!

皇上问他如何该,他却道不能改。

这是没心没肺傻大胆儿,还是说读书毒读傻了,真以为这是一个唯文蕴至上的处境?

刘统勋却着神去打量了和珅。

可奈何自己如今年事已高,眼神不大好使,打量不出个所以然来,只隐约瞧着长得怪俊秀,确像个读书人的模样。

乾隆眉毛一挑,眼底就显现了一丝笑意来,看着和珅继续问道:“你说的是普通文人的看法。可若你为这南书房的编修,你修是不修?”

听他这么说,和珅已知自己是猜对了。

便更无紧张可言:“站在文人的位置上,奴才认为是‘修不得’。若站在编修的位置上,奴才则觉得是为‘不必修’——别的不提,单说此诗是由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并不存在任何影射当朝朝政的可能。若反过来去着意修改,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无意也成有意了。”

“说的不错。”乾隆这才露了笑,看向一侧的翰林们道:“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连侍卫也不如,枉亏你们还拿着翰林的俸禄,脸红不脸红?”

……

和珅得了乾隆一阵夸赞之后,由南书房中行出,面上不显忧也不露喜,唯独长舒了一口气出来。

他方才一派平静的表现之下,实则内心从未停止过忐忑。

因为他明白,方才他的回答若稍有偏差,只怕如今是个御前侍卫,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御前侍卫了。

皇上方才之举,显是在试探考验于他。

虽然突然而又惊险,但无疑是好事。

皇上愿意考验他,他才能有机会证明自己。

只是,皇上如此地绕圈子,绝不是真的只为单单地考验他。

皇上自有皇上的深意——

而他正是揣摩到了这层深意,故而才能通过了这场‘心血来潮’的考验。

他做事向来不求侥幸,而是一层层缜密的推测。

如果他没有料错的话,皇上今日在南书房中因翰林们擅自修改王安石之作而重加训斥一事,很快便会传开。

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

一日的时间,消息不光是在宫中传开了来,就连咸安宫官学里都在讨论此事。

很快,便又蔓延到了宫外。

文人们一致唾骂翰林们枉为文人,黑白不分。

流传更多的当然还是对乾隆的褒美之词。

冯霁雯傍晚时分也听说了此事。

除此之外,还得知了今日和珅在南书房中的表现。

这都是小茶从刘全那里听来转述给她的。

气还未消的冯霁雯撇了撇嘴。

说破天不过就是一首诗罢了,忽然被煽动的这么夸张,一瞧就是有猫腻。

还有姓和的,眼皮子可真是够活的。

不服不行。

一老一少,两个阴谋家。

不愧是历史上有名儿的黑白脸儿,这才到哪儿啊,就开始一唱一和了。

她刚在心里吐槽罢,便听丫鬟来禀,说是她家那位‘阴谋家’回来了。

……

小剧场系列——

主持人:请缝合夫妇跟大家谈一谈第一次生对方气的事后感想吧。

蚊子(拿手挡镜头):没有感想,就是觉得有些人脑子不正常!

主持人(尴尬笑):好的,看来和太太气还没消,现在请和大人说一下吧,和大人,您看起来心情倒是不错?不知道是怎么调解心态的呢?

和大人:因为我发现,生气也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比如呢?方便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和大人:比如,夫人一天之中想()我的次数大大增加了。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加深了她对我的注意力。(未完待续。)

PS: 四千章,今天就这么多,明天再码,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没多大事儿啦,应该是天气热的原因!(另外,不光是怀孕才会犯恶心的好吗?能不能纯洁一点!)

题外话系列:爱情这种东西确实神奇,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确实足以改变一个人,比如不动如山的和大人逐渐开始被蚊子左右情绪。

再比如,我家那位平时颇算爷们儿的两米哥哥,现在跟我说话已经会用“人家”来自称了(微笑脸)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