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战云密布(1)(1/1)

朱鸿勋是吉林人,生于光绪25年(1899年),先后在南开中学和陆军讲武学堂就读,后参加奉系军阀的部队,因为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在当时的军中可算凤毛麟角,因此晋升极快,到1931年长城抗战的时候,他已经做到了103师师长的高位。

卢沟桥战事爆发,朱鸿勋预感到大战将起,几度和军长请战,希望能带领部队离开望都,北上抗日,却都被一心保存实力的万福麟拒绝了,一直到接到南京军委会的命令,万福麟无可奈何,只得派他率领所部从望都出发,支援、接应友军。

朱鸿勋大喜,即刻登上火车,赶赴沧州前线。不料刚刚抵达,29军就先一步撤退了下来,朱鸿勋满腔抱负,却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以磨练将士作为发泄的途径,一时间103师上下可算倒了霉,师长大人亲自督阵,任何人也不敢偷奸耍滑,一个个叫苦不迭。但让人觉得意外的是,集中训练完全没有应有的效果,十来天的时间过去,部队上上下下仍旧是一副松松垮垮、像犯了大烟瘾一样的德行。

朱鸿勋气的半死,却又没有任何办法。他知道,自己这些手下绝大多数都是多年从军的老行伍,任你说的唇焦舌敝,却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但这幅样貌在平时还好,一旦到了和鬼子刺刀见红的战场上,可怎么得了啊?

朱鸿勋每每想到这里,都觉得一个头三个大,对于可能面临的战斗,总觉得心里没有半分把握。有时候又自我宽慰:听说鬼子很厉害,可从来没有面对面的碰过,不会是某人为了刻意逃避责任,而有心吹嘘的吧?就不相信日本人是刀枪不入的铁金刚!

就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下,他所在的103师接到战区和直属长官万福麟的命令,在命令中明确告知,他带领的103师和冯占海的91师暂时由青县前敌指挥部统一指挥,战斗结束后归建。

而在万福麟发过来的密电中,则完全是另外一套语气了,在不足100字的电文中,万福麟明确告知朱、冯二人,佟麟阁因病不能亲临战阵,可知此次青县作战,只以扰敌为主;一旦事有不谐,‘伯廷、寿山二弟有临事决断之权,一切以53军万千弟兄存亡为重!’

朱鸿勋对自己长官的心思洞若观火一般,看过之后,把电文传阅一番,看向一边满头雾水状的冯占海,苦笑着问道:“寿山兄,寿帅的意思很明显,您看?”

冯占海是辽宁人,典型的东北汉子,生的五大三粗的,他虽然没有朱鸿勋那样从小受过很系统的教育,更是著名的南开中学的毕业生,但自幼从军,后路因为其姑父的关系(他的姑父是奉系张作霖的大将之一的张作相),也曾经在东北讲武学堂进修过,算是半路出家。

看过电文,他迟疑的说道:“佟捷三贵体抱恙?事先没听到一点风声啊?哎,伯廷,都知道你脑子活,你说,佟捷三不会是故意避战的吧?”

“这不是板上钉钉的吗?”朱鸿勋白了对方一眼,有些不耻于对方反应如此之慢似的:“倒是想不到,大名鼎鼎的佟捷三,居然也是怕死鬼!”

“那,咱们怎么办啊?”

“不管那一套,先见见赵舜臣,听听他说些什么再定!”

青县是津浦路上的一座小站,根本没有正式的候车室,甚至连火车站建筑都没有,有限的几个铁路工作人员平时都是挤在一处低矮的民居中办公的;但自从七七事变爆发,情况有了些许变化——铁路是运送部队、物质等作战必需品的大动脉,便是青县这样的小小的编组站,也开始受到重视了。

最近这些天,气氛愈发紧张,特别是103师直属部队开进青县之后,街上多出了无数荷枪实弹的士兵,吓得百姓脚步匆匆,连说话的声音都尽可能的压低,生怕一句话说错,惹怒了这些丘八大爷。

下午一点钟左右,来自保定的火车驶入车站,赵登禹、何基沣等人鱼贯走出车厢,朱鸿勋和冯占海快步上前,敬了个军礼:“国民革命军第53军103师长朱鸿勋(第91师师长冯占海)见过赵长官!”

赵登禹还了个军礼,和两个人分别握握手:“伯廷,你和你的弟兄们辛苦了。此次老弟不远千里赶赴沧州,支援友军,赵某和29军上下的弟兄们很是念朱老弟的情啊!”

“赵将军太客气了,只可惜卑职得到消息太晚了一点,未能有幸和舜臣将军并肩杀敌。”

“伯廷老弟,别着急,我们这不是又杀回来了吗?放心吧,有的是你上阵杀鬼子的日子——就怕你还会嫌烦呢。”赵登禹笑着打趣一句,对冯占海说道:“普生,好久不见了。”

“是。”冯占海带着笑容说道:“民国20年的时候,和长官在长城一线痛击日寇,赵将军忠勇奋进的英姿始终在冯某脑中萦绕。此次青县作战,还请赵长官不吝赐教。”

赵登禹点点头,向左右看看,各个部队直属长官正站在车厢前,准备等待军座大人离开之后,再安排战士们下车。赵登禹多年从军,很体恤部下的辛苦,说道:“我们先出站吧,有什么事,到指挥部去说。”

于是朱鸿勋等人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赵登禹几个离开火车站,直奔位于县城以西20公里的青云观。这里据说是老子弃官出行后的隐居之地,在这里传经布道、救苦救难,百姓相聚而居,渐成村落,起名叫道德庄,到元代的时候,又有一位道教大师在此落脚,并四处化缘,兴建起了这一座青云观。道观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在这小小的青县,倒是显得有些喧宾夺主了。

朱鸿勋在车上给赵登禹和何基沣做着简单的介绍,后者一愣,说道:“怎么把前指选在道观里了?不会碍着那些出家人修行吗?”

“哦,这个还请芑荪兄放心,这一次对日作战,我和普生兄还在为指挥部选在哪里犯愁的时候,道观里面的老道就主动找上了我,对我们说,道观不远的碧霞庵、五龙圣母庙等处都是观下公产,而且这几处地方当初建造的时候很是用心,建筑非常坚固,若是咱们有需要,甘愿奉献出来,以为军用。不但是这两处,就是道观本身,也可以临时作为军医院所在地。”

冯占海也说道:“是的,赵长官,我和伯廷老弟去看过了,那个老道倒是没有和咱们撒谎,不论是道观还是另外两处,一体都是青条石所建,非常牢靠,而且道观占地宽大,两侧的耳房、配房一应俱全,我们想,不如就顺应所请,把军医院临时设置在哪里?”

“距离前线是不是太远了?万一马厂前线的弟兄们受了伤,还要远路奔波的赶回到这里来治疗,是不是缓不济急啊?”(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