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1/1)

慈禧太后诛杀了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之后,尽废新法,一切以“祖宗之法”为度,囚禁光绪皇帝于四面环水的瀛台,只派小舟出入带他早朝,扼杀了不足百日的新政。

珍妃那日被慈禧太后痛打一顿后,摘掉首饰簪环,关进了钟粹宫后的一个单独院落,偏僻荒凉,难得见人,也成了囚徒。慈禧太后还下令,永远不许珍妃再见皇上,严命珍妃不许同下人交谈,在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太后还要派人去申斥她。皇上曾在一位心腹太监的帮助下,夜深人静之时,乘小船出瀛台,到了钟粹宫,却发现三具比拳头还大的铁锁和无情的梗横在两扇门中间,他攀在窗子外,看到衣衫褴褛的珍妃,两人隔窗相泣,相互勉励要一起坚持活下去。光绪皇帝担心一个人逃出去,太后报复,必定更加残忍折磨珍妃,不忍出逃。

当初力挺光绪皇帝变法的庆亲王奕劻,感觉自己也危险了,以上了年纪腰酸背疼为由,主动请辞军机处领班大臣,慈禧太后恩准,并下懿旨,让端王载漪主持朝政。曾纪泽的总理衙门总署大臣一职被免后,端王还负责主持总理衙门事务,权倾一时。

端王调了满族镶黄旗的江苏巡抚刚毅入京,授军机大臣,补礼部侍郎,这两人思想保守,臭味相投。他们不只反对洋务,还排斥汉臣,认为“汉人一强,满人必亡”,一夜之间,清廷朝政仿佛倒退到三十年前闭关锁国的状态。

朱尔典等各国公使以前和李鸿章打交道,顺风顺水,突然换了端王载漪,给他讲修铁路,端王说破坏风水,给他讲通商,端王说中国小农自给自足,给他讲传教士,端王竟夸起拳民忠君爱国,碰了好几鼻子的灰,心里很不痛快。

主办洋务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虽然对废除务虚的新法没多大意见,但对端王和刚毅入军机表示不满。

此时的慈禧,对变法有了抵触心理,满脑子想的是第三次垂帘听政,因为光绪皇帝无子嗣,慈禧太后便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立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即为皇储,废黜光绪皇帝之心,路人皆知!

李鸿章那天跟两个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聊天,李经述说:“光绪皇帝的名望,在变法后,虽不致达先知先觉,但受到大力拥戴。他没犯什么大错,慈禧太后贸然废之,恐失人心。”

李鸿章问李经方:“洋人那边怎么说?”

李经方说:“洋人那边原本支持皇上变法者多,英国、德国都希望中国多开商阜,如若此时,太后又立一位儿皇帝,垂帘听政,闭关锁国,他们必不乐意。而且朱尔典等驻华公使对保守的端王意见很大。”

李经述说:“洋人那边的意见,不可以不考虑,但皇上的废立,毕竟是中国内政,太后要是铁了心废黜皇上。他们也顶多抗议一下。关键是父亲的态度。”

李经方道:“这几个月的变法新政,虽有点激进。但不能全盘否定,百余天内,全国各地办学堂、开矿山、修铁路、筹办工厂,从朝到野、从官到民。都有了一个共识:国欲富强,必先维新。如若此时慈禧太后废黜皇上,那将失信于天下。而且现在端王主政,其妻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如再立他的儿子为皇帝,他可谓权势滔天,端王才能平庸,思想保守,恐怕会祸害国家!我们必须做一些什么表明态度。”

李鸿章点点头,道:“不过太后此次立溥儁为新君之心坚决,听说连年号都起好,明年元旦改元‘保庆’,我等不宜直接出面。”

李经方说:“洋人那边,还可以去找朱尔典帮忙。”

李鸿章说:“这样甚好,你去准备吧。”

李经方做通了朱尔典的工作,朱尔典还帮忙帮到底,让英舰继续在大沽口附近海域游弋,各国公使本来也就只认曾纪泽,早对端王不满,一看英国都表态了,也纷纷表示反对慈禧废黜光绪皇帝。

那天,慈禧太后在勤政殿为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举行大阿哥册封典礼,特意邀请各国公使参加,见证这一隆重时刻。

端王相当重视这次典礼,一星期前,就带溥儁在家彩排,给他添置各种阿哥穿的新马褂,甚至还请洋教员教溥儁说“hello”等简单英文,准备给洋大使们打招呼。

结果,慈禧太后和群臣从早上等到太阳落山,也没一个驻华公使来道贺,七岁的溥儁一天没吃东西,饿得哇哇哭,闹着要吃桌上的西洋糕点,端王载漪很生气,一巴掌煽在了溥儁脸上,愤恨道:“你就只知道吃,洋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慈禧太后召见李鸿章,李鸿章明确表示,不支持慈禧太后废黜光绪皇帝。李鸿章说:“太后若训政,臣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上只是听信康有为的谣言,无大过错,废之恐天下人心不稳,从此大乱。”

这是三十年来,李鸿章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没站在慈禧太后一边,慈禧震怒,赐给李鸿章一面古铜镜,道:“哀家看你老矣,赐镜给汝,好好瞧瞧自己,欲步翁同龢之后尘乎?”

慈禧这话,意思是让李鸿章照照镜子,清醒一下,是不是想跟翁同龢那样告老还乡!这也是三十年来,慈禧太后第一次跟李鸿章翻脸,李鸿章却毫不让步,道:“若臣同意废黜皇上,乃是大不忠,必遭天下人唾骂,还不如告老还乡,耳根清净!”

英国的军舰这时还在大沽口附近游弋,慈禧太后当然不会真让李鸿章告老还乡,不过慈禧太后到了这把年纪,不愿再有任何人抵触她,于是退一步,革去李鸿章直隶总督一职,令荣禄接任,也算给李鸿章一个下马威。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李鸿章反对慈禧废黜光绪皇帝后,下面的清流言官为了自己的名节和官位,也纷纷上书反对,张佩纶等御史官奋笔疾书纷纷上折,慈禧这下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仔细一想,自己训政和垂帘听政其实也没什么区别,终于没再废黜光绪皇帝,对外宣称光绪皇帝身体赢弱,需要调养生息,自己再度训政。

这一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就尴尬了,七岁就入了宫,还当不了皇帝,光绪皇帝才二十一岁,有得等了。端王恼羞成怒,认为这都是洋人在背后捣鬼,记恨洋人,想找机会报复。他主管总理衙门,于是天天在慈禧耳边说洋人坏话,不时放出风来,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等七国公使已在密谋,准备派兵干涉,胁迫太后归政,所以集体不来参加大阿哥溥儁的册封典礼,慈禧太后对洋人的仇恨日渐加深。

当年,华北大灾,山东一些灾民逃荒到天津、河北,号称“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义和拳在山东以外的华北地区死灰复燃。这些拳民四处造谣,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中国百姓一向迷信这类传言,人人自危,对洋人和教民恨之入骨。端王载漪一看大喜,他和刚毅不仅鼓励义和拳,下令各地官府不得抓捕拳民,还收编了一部分拳民为“官团”,发放粮饷,一时间华北拳民达十万之众。

这些拳民四处烧杀掳掠,一些地痞流氓趁机投坛附和,或仿效义和拳装束,鱼肉善良的百姓。义和拳民先是闯入天津城,中日焚劫,火光连天,夙所不快者,即指为教民,全家皆杀,死者十数万人,其杀人刀矛并下,肌体分裂,婴儿生未匝月者,亦杀之残酷无复人理。

慈禧太后害怕洋人干政,也认为义和团可用,于是引拳民入京。十一月,数千拿着大刀长矛的拳民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被杀,各国公使馆被拳民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愚蠢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的七国联军,共计一万三千人,从水路朝天津开来。日本的主战派元老西乡从道见此机会,也在国内集结了陆军两万人,准备租借英美军舰运到天津,直捣北京城。

慈禧太后急命荣禄为兵部尚书,领兵十万,到天津狙击七国联军,并节制北洋水师。

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一万多名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朝天津杀来,紫禁城朝堂上的慈禧太后和群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主战和主和的意见不一,连一向苟且偷生不说话的光绪皇帝,也忍不住开口表态,厉声责难端王“不能弹压乱民,造成大乱”。

端王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折子,里面伪造了洋人的四条照会:一、勒令皇太后即日归政;二、指明一道住处,供皇帝居住;三、代掌天下兵权;四、代收各省钱粮。

慈禧太后看了奏折,大怒,扔在了地上,“这洋人欺我太甚!”她提出要跟洋人开战,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谏言道:“皇太后信乱民敌西洋,不知欲让何人办此大事?”

慈禧道:“恃兵部尚书荣禄!”

朱祖谋说:“荣禄第一不可恃!”

慈禧一看,这家伙谁呀?竟敢这么顶撞我,问:“汝何姓名?”

朱祖谋道:“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

慈禧一听,还以为什么大人物呢,原来是一小小的翰林院侍读,“推出午门斩首!”

这一下,大殿上安静了,刚毅出列,大义凛然地说:“战亡国,不战亦亡国,吾等愿效死力,同心报太后大恩!”

大殿里的群臣一听,黑压压跪倒一片,慈禧太后一看,群臣主站,好,士气可嘉,人心可用,于是宣战——同时向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十一国宣战!当然。必须以光绪皇帝的名义!

光绪皇帝一看,慈禧为了自己训政,竟然一下子跟十一国宣战,置万民于水火之中,亡国之君自己是当定了,他作了最后的反抗,抱着玉玺不肯松手。

慈禧太后命两个太监上去夺玉玺,发了一道文采飞扬的宣战书,号召天下四万万中国人向洋人死战: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人人忠愤,旷代无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馀省,人民多至四百馀兆。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洩神人之愤!

在北京,荣禄却开始不折不扣执行慈禧太后的命令,带清兵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各国公使惊恐,一边自行组织武装守卫公使馆,一边给国内发电报求援。

吴王曾纪泽知道,反清时机成熟,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推翻满清王朝,彻底扭转历史车轮,开辟新时代的机会到了。

吴王曾纪泽召集各国公使,告知吴国出面救出各国的公使和在华人员。

然后,曾纪泽派曾广孝带十万淮军与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的一万多名七国联军对峙,派长江水师副提督、英国海军少校琅威理去找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谈判。

刚开始,琅威理拒绝,说:“我恐怕帮不了忙,而且中英两国开战,按照合同,我应该回避。”

吴王曾纪泽说:“如果中英两国开战,我一定让你回避,可是我们现在是和谈。琅威理,我们现在需要你,中国人民都需要你。”

琅威理想起这些年,中国对他确实不错,当年收复琉球,他在琉球国王尚泰举行的感恩宴会上,看上了那两位胸大屁股沉的琉球舞女,曾广孝还游说尚泰,把两位野性舞女送给了他,他每天性福得不行,于是答应去和西摩尔谈谈。

琅威理向自己的教官介绍了吴王曾纪泽的和谈意愿,西摩尔发电报给英国公使朱尔典,询问有无必要和谈。

朱尔典回电说,现在北京各使馆已经一片火海,还遭到荣禄带领的清兵攻击,形势危如累卵,十万火急!吴国的十万新军和水师的战斗力不容小视,就算不能战胜七国联军,也能拖上十天八天,这样各国公使馆就彻底完蛋了。联军如若能不通过战争,直接开到北京城救人,再好不过了,强烈建议谈判!

西摩于是邀请吴王曾纪泽的代表,也就是曾广孝到英舰“不列颠”号巡洋舰上谈判。(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