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草根李秀成(1/1)

曾国藩复出后,对湘军进取安徽,然后合围南京作了详细的军事部署。

太平天国在“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走的走,军事局面主要依靠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青年将领勉力维持。而这一次曾国藩的对手,就是浓眉大眼的农家青年李秀成!

李秀成,初名李以文,广西客家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这个村子当时属于广西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四周是一片高山峻岭,村子附近住的都是贫苦农民。他们大都靠做雇工、种田、烧炭来维持生活。李秀成的父亲李世高,给地主垦山种植,寻食度日。李秀成的母亲陆氏,给李秀成添了个弟弟,取名李明成。

李秀成的家里,是真穷,日子过得真苦,怎么说呢,一条裤子,他爸穿破了补补给李秀成穿,李秀成穿破了,再给他弟弟李明成穿。李秀成从小想要出人头地,当时的社会,万般皆下品,如果不造反的话,就只能读书。

李秀成的舅父,看李秀成很机灵,决定帮他一把。这位村塾教师,在李秀成八岁那年,把他带去私塾读了两年书,不要学费。但李秀成到了十岁,家里生活太苦,便不能再读下去了,父亲把他叫了回来帮助父母干活养家,他哭了三天三夜。

小小的李秀成,不甘这样不读书了,他去求舅父,抱着舅父的大腿哭。他的舅父被他的眼泪感动了,说服了他的父母,于是,李秀成获得了在村塾帮工的机会,在这里一边帮工、一边自学。

然而,在村塾的收入,对李秀成贫穷家庭的帮助有限,不久,李秀成的父亲病重,他不得不又回到家中。春天来了,就上荒山去种兰,到了秋冬,又上山砍树、烧炭。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年幼的李秀成受尽了孤寒无食的折磨,生活的绝望也锻炼了李秀成的意志。

清道光二十四年,李秀成二十一岁,洪秀全和冯云山从广东花县进入广西宣传组织拜上帝会,以桂平县的紫荆山为根据地,并向四周发展。广西的桂平、贵县、武宣、平南、象州、藤县、陆川、博白以至广东的信宜这几个州县的贫困农民都看到了希望,每村每处都知道有“洪先生”。

李秀成也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带领全家加入了拜上帝会。

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在金田揭竿而起,李秀成决定造反,他参加太平军,作战机智勇敢,懂得用脑子,他在太平军中,较早意识到洋枪洋炮的威力,手下弄了好多洋枪洋炮,很快崭露头角,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将领。

在1856年,李秀成立了大功,他率部解围镇江,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破了江北江南大营。而在天京事变中,李秀成不仅升官主将,还接收了燕王秦日纲的队伍,成了太平天国的顶梁柱。

为解天京之围,李秀成于1858年3月底请命出京,途经芜湖,与其弟李世贤商定:“一人敌南岸,一人敌北岸”。

不久,李秀成自率部将陈坤书等五千余人,分别由芜湖和东梁山渡过长江,齐集含山,于5月8日再克安徽和州,接着又连占全椒、滁州、来安。

当时,清军重新组织江南江北大营,天京被围日紧,南郊板桥、大胜关已被清军攻陷,七桥瓮、印子山、雨花台也处于清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李秀成日夜焦虑,在全椒加紧操练部队,准备先扫清江浦、浦口之敌,以安定天京城内的人心。

1858年6月5日,李秀成率兵五千余人自全椒进扎江浦大刘村,拟取道桥林进攻江浦、浦口。

次日,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督军万余进攻大刘村,他是一名勇将,身先士卒。时适大雨滂沱,太平军疏于戒备,以致寡不敌众,初战失利,李秀成的新旧营垒十三座尽失,损失千余人。

这次大败仗,使李秀成意识到,单凭自己的一军之力,难解天京之围,于是请求到天王洪秀全支持,行文各路将领,约定太平军各路人马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共商救天京办法。

1858年8月上旬,李秀成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将领于枞阳商定:先由陈玉成、李世贤等率部攻克安徽庐州,然后由吴如孝率部在庐州东北一带活动,牵制清朝大将胜保所部清军,陈玉成则率主力速进滁州东南的乌衣镇一带,会同李秀成部全力进攻江北大营,先攻破清军江北大营。

枞阳会议,使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各誓一心,订约会战”,并制定了较正确的作战方针,为再破江北大营以解京围奠定了基础。这时候的李秀成,仗打得十分漂亮!

1858年8月11日,陈玉成、李世贤、吴如孝三部联合行动,由舒城三河镇向庐州逼进。当时,新任安徽巡抚翁同书,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师翁同龢的哥哥,他尚未到任,庐州城内仅有清军数千,由副都统麟瑞督率驻守,另由新任安徽布政使带勇万人驻守南郊。

其实翁同书到任后,也是枉然。

8月23日晨,太平军两万余人从西、南两个方向直逼城垣。清军未及交锋,即纷纷惊溃。当天中午,太平军即进占庐州城。

太平军再克安徽庐州,清廷上下为之震动。咸丰皇帝大怒,立即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所有皖境各军均归其节制。同时,谕令湖广总督官文从沿长江东下的鄂军中分派劲旅,赴援庐州;谕令德兴阿从江北大营中酌拨马步官兵,前往庐州“协剿”。

清廷严令胜保及各路将领务必将庐州收复,否则提头来见。

太平军的主要进攻目标,并非庐州,而是江北大营,因此,未等气势汹汹的清军援兵赶到,陈玉成早已挥军由界牌直趋滁州,于9月中旬抵乌衣一带,与自全椒进抵该处的李秀成部会师。在此之前,吴如孝按约率部自庐州北进,占店埠镇及其东北之梁园,进逼定远,以牵制胜保军。

当时,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拥有兵勇一万五千余人,以浦口、江浦之间的陡冈、安定桥、小店一带为重点,分驻于西至江浦石碛桥、高旺,东至瓜洲、三汊河,北至来安、施官集的广大地区内,绵延二百余里;长江内则有水师巡船往来游弋,以资接应。

战前,德兴阿得意地说:“各路马步兵勇,或多或少,择要分布,有警则奋勇向前,贼多则添拨援应;海全一军驻扎石佛寺,无论何处紧急,皆可策应。”

德兴阿认为清军攻守都有把握,但作战结果表明,清军的这种分散部署,正好给了太平军以各个击破的极好机会。

李秀成、陈玉成两部太平军会师乌衣之后,众达数万,与江北大营清军相持。

9月26日,德兴阿派出部队由小店进攻乌衣。太平军奋起迎战,大败清军,歼敌三四千人。

9月27日,太平军乘胜向小店发起猛攻,击败由江南大营来援的总兵冯子材部五千人。年轻时的冯子材不牛逼,经常打败仗。冯子材打不过太平军,他率部逃走。

陈玉成部冲破清军陡冈军营,直下浦口,在从九洑洲渡水前来的太平军配合下,再次大败敌军,并将浦口一带的清军营垒全部烧毁。清军见后路被袭,阵势大乱,纷纷夺路而逃。德兴阿先逃六合,后由水路逃往扬州。

陈玉成部随即于9月29日占领江浦。至此,江北大营再次被摧毁,清军前后损兵万余人。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之后,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联系,保障了对天京的物资粮草供应。同时,大大地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

二破江北大营之后,李秀成率部东进,于10月4日占仪征,10月9日占扬州。

清军不战而逃,德兴阿北逃邵伯镇。

10月15日,江南大营帮办军务张国梁率兵六千余人由镇江渡江北援,李秀成认为自己的兵力单薄,于10月21日弃守扬州,继又退出仪征。

在李秀成率部东进的同时,陈玉成率部由浦口北攻六合,由于道员温绍原据城死守,直至10月24日才攻克。

江北大营惨败后,清廷将德兴阿革职,并决定撤去江北大营建制,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统帅和春统一节制。咸丰皇帝还急诏曾国藩复出,让湘勇入浙,保东南半壁江山。

曾国藩却表面上派人入浙江,实际上命湘勇主力收复江西,进攻安徽中部。

李秀成闻讯,立即带着罗大纲、周国虞、康禄等将领和部属星夜奔赴枞阳。

枞阳分上下两镇,两镇相距八里地,扼控破岗湖、菜子湖、禧子湖三湖入长江之口,下距安庆水路八十里,是一个军事要镇,李秀成的亲信吴定规带领一万太平军精兵驻扎在这里。

天京内乱之后,李秀成和其他太平天国的将领一样,心情很复杂,感觉前途很迷惘。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惨景,在他脑子里的印象太深刻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会无端地听到女人的悲号、婴儿的啼哭。他这个出身赤贫,举家投奔天国的年轻人,这时已经三十五岁,他没有石达开那样的勇气和威望,他知道没了天国,自己什么也不是!但留在天京,难免和天王洪秀全家族的人磕磕碰碰,在外带兵打仗反而是更安全的。

是故曾国藩一派人攻打安徽中部,李秀成便向天王洪秀全申请,再次外出抵御湘勇!洪秀全这时身边也没多少能征战的将领,便同意了,让他当主将,抵抗湘勇!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