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修道门派
“道友,不知道道友可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修道有所成?修为最高的又到什么境界?修道门派还有多少?”叶想问道。
邋遢道长有些无奈的看了叶想一眼,苦笑着说道:“真不知道道友是什么修炼的,居然连这些东西都不了解,既然道友不知道,那今天我就将我所知道的修道界的事情都一一告诉于你。”
“那就多谢道友吧!”叶想说道。
邋遢道长此时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便言辞清晰有条不紊的将自己所知道的修道界的事情,包括门派,掌门人,以及一些修道界的高手这些事情都全部都详细的说了出来。
“道友应该知道,修道界最有名的的便是正一道了。”邋遢道长说道。
叶想点了点头,对于正一道他还是知道的。
正一派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宗坛江西龙虎山。符箓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
“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崆峒问答》曰:何谓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
正一教由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天师家学,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
正一教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天师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张角于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后,张天师捉鬼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明人罗懋登的长篇通俗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随同郑和下西洋的两个法师之一便是张天师,而笔记中记载张天师捉鬼的故事也极多。故乡有座名谓“祥云观”的道观,是元初濮鉴建造,原名玄明观,为江南三大道观之一,清初为避康熙玄烨讳才更名“翔云”。
据说当初香火极盛,山门是用条石砌成,正中有条裂缝,老人说那就是张天师路过此地时与观主张和斗法失利,一怒之下用法剑砍出来的。虽然我看不出哪有剑砍的痕迹,但听到这故事却让人大为神往,几乎信以为真,因为居然还有事实佐证。在笔记中,天师和法官向来以“五雷法”降妖伏魔,清人袁枚《续子不语》有《朱尔玫》一条,谓康熙间有术士朱尔玫以邪术惑人,号称神仙,名重京师。某次与张天师斗法,朱尔玫将茶杯抛在空中,仿佛有人捧着,竟不落下,而张天师亦掷一杯,则张杯停于空中,而朱杯落矣。“或问真人,真人曰:‘彼所倚者,妖狐也;我所役者,五雷正神也。正神腾空,则妖狐逃矣。’”
张修后被张道陵的孙子所杀,道教传统说法,以张道陵为五斗米道的创建人。张鲁在曹操远征巴蜀时受其官职封赏,随其到了内地,五斗米道徒几万户被曹操安置于长安、洛阳、邺城等地。五斗米道始在内地传播。很多贵族加入五斗米道,如王羲之,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此时五斗米道更名为天师道。
南北朝时,北朝有寇谦之,南朝有陆修静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
隋唐时期,道教兴盛,正一教也即天师道逐渐融合其它符箓各派。宋真宗曾召见第24代正一天师张正随,赐其“先生”的称号,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师张可大,几乎代代正一天师都得到赐号。
宋徽宗时,第30代天师张继先极得宠信。朝廷为他在京城附近修建了“崇道观”,龙虎山本营的上清观也升格为“上清正一宫”。自从张可大被宋理宗授予总管符箓各派的大权,正一派就取得了符箓派道教的统领地位。第二年又封他为“宣道灵应神和真人”。
此后,历代正一天师都被元统治者封为真人。第39代天师张嗣成,在泰定二年(公元 1325年)被封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并被授权常管全国道教事务。
元代,龙虎山天师府权力很大:可以建议任免江南各地道教事务管理官员和道观管理人员,向皇帝提出新建道教宫观的经费供给和人员编制,它还可以直接发放“度牒”,即道士身份。
明太祖朱元璋赐第42代正一天师张正常“真人”,并下诏让正一天师世代掌管全国道教,自此,至第52代张应京,除第50代张国祥,代代天师都被封为大真人。张宇初曾以全国道教首领的身份,写下《道门十规》一卷,阐述了道教派流、宫观修整等问题。
清代、民国年间,正一道逐渐衰落,惨遭满清统治者迫害和侮辱。
不过就算是式微,但是正一道却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可以说,正一道是执掌道家之牛耳的最高教派,这样一个门派只要是正宗的修道之人都会知道。
“正一道的现任天师是张道真,是道教第六十四代天师了,至于实力如何,谁也不知道。”邋遢道长说道。
叶想点了点头,对于正一道也就是天师道的事情他也是知道一些的,毕竟天师道太有名了,很多事情都流传于网上,叶想当初也查过一些。
见叶想点头,邋遢道长接着介绍道:“之后便是茅山了,想必道友对茅山派应该很熟悉了,毕竟在很多捉鬼的影视剧中都有茅山派出现。”
叶想对于茅山派可以说是很熟悉了,毕竟叶想经历过这么多的任务世界,遇到最多的便是茅山派的人,根本就是熟的不能再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