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与明国决一死战(1/1)

宗明天下 !“可他们在战争胜利后还能瓜分战利品。”叶齐德又道。

“分给不丹人的一点点儿战利品,与提前夺取德里城的巨大收益相比,当然是后者更加合算。”孟迪尔回答。

他们正议论着,赛义德派一名侍卫前来传军令,告诉他们今晚不会由他们二人带兵守城,可以退到城内回营休息;立下的功劳苏丹也会尽快奖赏。

孟迪尔与叶齐德赶忙表示感谢。侍卫又吩咐几句话,最后说道:“二位将军赶快带兵从城头退下吧,天也快黑了,今天上午又走了半天的路,下午还与不丹人打仗,士兵们也都很疲惫,今晚早休息一会儿。晚饭苏丹已经派人做好了,所有士兵都有肉吃。”

“所有人都有肉吃?”孟迪尔反问一句,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十分高兴:“都有肉吃,真是太好了。”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怎么知道下午与我军打仗的东方人是不丹人?哦,我知道了,一定是有曾经在东部驻守过的将领认了出来,派人告诉了苏丹。”叶齐德则问道。

可侍卫脸上却露出了骄傲的神色:“你猜错了!早在敌军还没有抵达城下时,赛义德苏丹就已经知道了攻城的敌人是不丹人。”

“敌军还没有抵达城下时苏丹是怎么知道的?”孟迪尔这时也惊讶地问道。而且他马上又想到一个疑惑之处。“苏丹在拉合尔城下忽然下令马上带兵撤退,是不是知道了不丹人要来偷袭德里城?但当时即使国家东部的守军已经发现不丹人要来偷袭,可是这么短的时间内消息也传不到苏丹耳边,苏丹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么,我当然是不知道的。只有苏丹自己知道。”侍卫说道。

“那我就去问问苏丹!”孟迪尔说道。一边说着,他吩咐军官带领士兵返回军营,之后走下城头,向赛义德的王宫走去。

……

……

“我在听侍卫提到那些拉合尔城下赶来的援兵是藏人和马拉人时,忽然想到:虽然不丹人也是藏人,但由于这个国家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而且一向保持独立自主不听从北麓藏人政权和喇嘛的命令,所以咱们天方教徒一向把它当做一个独立国家,这个国家的人也称呼为不丹人,而不是藏人。如果援兵有不丹人,那么侍卫肯定会特意提到;既然没有提起,那就说明援兵中没有不丹人。”

“可不丹人的战斗力很强,明国又早在七年前就接受了不丹国为藩属国,肯定不会不动用这一国的军队。不丹人既然没有出现在拉合尔城下,之前也没有参加在孟加拉的战争,那最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德里城。”面对扎希德与宰希尔的疑问,赛义德解释道。

“苏丹,您考虑问题实在是太全面了。我自愧不如。”听完了赛义德的解释,宰希尔半晌无言,过了一会儿才出言赞叹道。

“苏丹您真的是真主赐予印度所有天方教徒的伟大君主!如果没有您,德里苏丹国应该已经灭亡了。”扎希德也说道。

“这都是真主的恩惠。”赛义德说道。

“真主至大!”扎希德与宰希尔以及屋内所有人都忙躬身说道。

“虽然真主至大,但真主不会直接干涉人间的事情,想要解决现在面对的问题还要依靠众人的努力。”赛义德又道。

“请苏丹吩咐。”所有人都出言说道,表现出一副会完全听从赛义德的命令的样子。

但面对这样的情形,赛义德的脸上却露出苦涩的表情。虽然他带兵及时赶回德里城,避免了城池丢失,可面对的局势更加严峻了。虽然半路上已经将从前线城池抽调的军队又派了回去,但根据路上得到的消息,有些地方的明军已经察觉对面兵力薄弱,已经或即将发动进攻,有些城池被攻陷。

更加重要的是,他并没有解拉合尔城之围,在这次解围失败后,明军肯定会夺取拉合尔城,秦藩与塔藩、庭藩占领的土地连成一片,防线缩短,能够腾出更多的军队用来发动进攻,北线战场的局势更加恶劣。

同时,这也代表着最后一次争取战争胜利的手段失败,等到孟加拉的明军北上,德里城肯定会被攻陷,德里苏丹国也会灭亡。他现在坚守德里城只不过是困兽之斗,丝毫没有胜利的希望;即使巴赫曼尼苏丹国的苏丹亲自带领军队北上救援,也极其幸运的打败了明军,但明军绝不会放弃,会源源不断派兵攻打,直到最后攻破德里城,灭亡德里苏丹国。他还是不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难道就要在城中等死?’赛义德越想越感觉憋屈,顿时一股激愤之情涌上来,大声说道:“就算我最后失败了,也绝对不让明国人好过!”

“苏丹?”见到赛义德的表情,扎希德与宰希尔都下了一跳,扎希德壮着胆子说道。

“扎希德,宰希尔,你们两个马上派人在城中张贴告示,告诉所有市民,德里城即将被数倍的明军所包围,战争很可能失败,德里城很可能被攻陷。如果明国占领了德里城,所有天方教徒一定会受到残酷迫害,所以所有人都要为保卫城池做贡献。城内所有成年男子都要应征入伍当兵,成年女人要准备好等待征召,如果需要他们也要为守城服务!我要在德里城内,与明军决一死战!”

“是,苏丹。”众人听到赛义德的话,见到他的表情,也纷纷起身肃立,表情郑重的说道。

……

……

“见过岷王叔。”

“尚炳,好久没见过了,在西北可好?”

“好。西北虽然多风沙天气比不上东南,但也有动人之处。”

“你们两个打招呼这么客气做什么,都是一家人,要有一家人的样子。”

“十三哥,十三哥,我可禁不起你这一抱。十三哥你从小就身高体壮,长大了更是顶我俩!我可不敢让你抱!哎呦!”

“哈哈哈!十八,你这体格确实差点儿,按说你也是亲自带兵打过仗的,身体怎么这么瘦弱!你在床上能不能满足妃嫔啊,哈哈!”

“我在床上没问题!而且我一点也不瘦弱!是你长得太高大了!尚炳就和我差不多。”

“尚炳只是身高体重和你差不多,他身上的肉可比你结实多了。你也多打熬打熬筋骨,别等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庭王叔,你还是别和岷王叔说笑话了,你看岷王叔的脸色,看上去都想拔刀砍你了。”

“哈哈!好,济熺,我不和十八说笑话了。不过十八,不是我多说,你确实得多多打熬筋骨。”

帐篷内,庭王朱桂、岷王朱楩、塔王朱济熺、秦王朱尚炳等人正聚在一起说话叙旧。虽然每两到三年他们就会回京城一次,但又不可能商量好了日子一起回去,今年这人回去明年那人回去,几位王爷互相之间已经好些年没有见过了,彼此之间既是亲人又没有利益冲突,见了面当然十分亲热。

自从赛义德带兵返回德里城已经又过去了一个月。宋瑄带兵攻克拉合尔城,将占领区连成一片。朱高煦、朱桂、朱济熺三人的所部将士休整了几日后,带领十万将士、六万婆罗门教徒民伕南下攻打德里城,同时派人告知蓝珍。蓝珍知道后,见将士们已经休整了一个多月,与朱楩等人一起带兵二十五万、民伕十万北上,先用张无忌的计策兵不血刃夺取拉杰沙希城,之后顺着恒河也向德里城而来,沿途能轻易打下的城池就打下来,不能轻易打下的就绕过去,在今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抵达德里城下,与北线的军队汇合。

王爷们在一起互相打趣,说说这些年来的事情,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忽然感觉一阵刺眼的光照射进来,回头一看见到门帘被掀开,朱桂与朱楩说的尽兴,心中不耐烦正要斥责,就听进来这人说道:“几位叔叔,兄弟,你们也叙了好一会儿旧了,这时候可不早了,该吃午饭了。你们……”

“高煦是你?我还说呢,怎么不见你,十八说你殿后过一会儿才到,可总算过来了。你和十三叔也好几年没见过了,过来说会儿话。”朱桂笑道。他和朱高煦的关系非常好,见到是他忙招呼道。

“等吃了午饭,怎么叙旧都好说。可现在该吃午饭了。”朱高煦道。

“午饭吃不吃没什么,晚点儿又怎么了?”朱桂挥了挥手道。

“也不仅仅是吃午饭。今天是小年,虽然在外征战不能像在家似的过节,但将士们在印度打了几个月的仗,总要慰劳一番。按照规矩,还要召见所有指挥同知或正四品以上的官儿。咱们都是王爷,身份地位高,都要在场才行。现在除了几个负责值守的,其他人都已经过来了,咱们再不过去可不像样。”朱高煦解释道。

“我都忘了,今天是小年!”朱桂笑道:“既然是小年,那可不能继续在这儿叙旧了,确实得过去。”

“走走走,赶紧过去!我本来还记着今天是小年的,可一和你们说话,就忘了。”朱楩道。

“十八,见到家人如果还记着这些无关的小事才不对,你这样才对。”朱桂一边又说笑一句,一边走出这间帐篷。其他人跟在后面一起出去。

“文垚,我进来时瞧了一眼,你怎么没和他们说话?”朱高煦又拉住走在最后的朱文垚,悄声问道。

“都是长辈,即使年纪最轻的秦王叔也比我大十六岁,叔祖、伯父叔父们又都早在许多年之前都就藩了,侄儿与他们也不熟悉,根本没什么话好说。不过他们都和侄儿打过招呼了,是实在没什么话说才没和侄儿聊天的。”文垚无奈的说道。他不是不想和他们说话,毕竟将来可能是要做邻居的,就算做不成邻居关系好些也没坏处。可真的插不上话。

“他们确实都比你大,但也不是找不到话说。不论哪位叔伯小时候都是在京城长大的,都在京城住过许多年。你可以与他们说一说京城的变化,比如某些店铺这些年经营的如何,栖霞山的风景是不是还一如往昔等等,哪里找不到话说?”朱高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原来还可以这样?多谢苏王叔指点。”文垚一听他的法子就知道可行,忙行礼感谢。但他心中却浮现出疑惑:我与苏王叔也没见过几面,并不熟悉,他为什么会指点我?

朱高煦一见文垚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指点文垚的原因也并不复杂。他原本是燕王次子,亲王之位本来没他的份,但后来却得封亲王,虽然也有种种其他缘故,但允熥也不是非要加封他为亲王的,所以他对允熥很是感激,尤其就封得享大权后。文垚是允熥就封的第一个儿子,帮助他不仅没有坏处反而会有好处,自然愿意帮助。

不过既然文垚不会问出来,他也没必要解释,拉着他一起过去。

之后就是众人一道接见指挥使、指挥同知等文武官员。接见这些人对诸位王爷来说是一件即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好处的事情,众人都没什么兴趣,只能勉励做出为之。但因人多,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勉励将领们,也足足用了一个半时辰。

“终于完了。”结束后朱桂马上躺倒在罗汉床上,有气无力地说道:“我这才知晓官家过年有多忙。怪不得每次回京,年前官家还有空闲与我们说话,可年后轻易不召见我们,即使不必接见官员与外番使者。看来是因为太累了想要休息。”

“皇兄当然很忙。你们在西北三年才回京城一次,而且除了除夕夜宴饮也不与官员接触,当然不了解;我回京城的次数比你们多,可清楚得很。”朱高煦道。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