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国法尊严(1/1)

奋斗在洪武末年 !谁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厉害的人物,面对乱麻一般的家事,也休息理出一个头绪,更遑论是非对错,基本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显然,朱棣是不想看到这么个结果的。

“朕的确要御审,不过现在两边争论激烈,朕要给你安排一个对手,你也必须赢得漂亮!”

你想赢干脆别安排对手啊!

柳淳仿佛看到了朱元璋附体,这爷俩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那么不讲理!

不过这事对于柳淳来说,还真不困难。

要说柳淳对什么研究最深,首推就是《大诰》,做为两次出任锦衣卫指挥使的人,柳淳把所有的法令都烂熟于心,而且他还编写过皇明祖训,绝对是权威中的权威。

因此他欣然接受。

此刻各地的州县官吏,已经陆续进京,在京城聚集了上千人。

这可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一群地方父母官。

不可否认,这里面庸才不少,但是聪明人更多。

他们也不可避免,被卷入了京城的舆论之战。

先是一群老者怒砸地球仪,接着又有老者动用私刑,对待自己的孙儿。

整个报纸都愤怒了,原来就主张年轻人自己掌握命运的那些笔者仿佛打了鸡血,痛骂老顽固,怒斥老人霸道蛮横。

原本那些维护纲常的人,也是更加卖力气,他们主张家法就是家法,纵然有不妥当的地方,可家国天下,先有家,后有国,朝廷不该干涉家法。

他们这么说之后,让对方的笔者抓到了漏洞。

既然你们都承认有不妥当的地方,那为什么不去纠正?难道眼睁睁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老人驯服成小奴才,小老头吗?

难道一个人连选择喜欢职业的权力都没有吗?

很显然。随着辩论的深入,触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了。

过去柳淳推动变法,实现均田,又改革科举,又鼓动朱棣大力兴学……看起来整个新政虎虎生风。

大明的工商也发展起来,海外的航路也打通了。

接下来就该快步走上大航海之路,从此横扫天下了……不,远没有那么简单!

柳淳和朱棣做的最多只能算是个开头罢了。

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最艰难的,那就是用工业社会的法则,去重新改造这个国家,用工业化的思维,去管理这个国家。

有工厂和作坊,绝对不意味着工业化,如果头脑还是像这些老榆木疙瘩儿一样,抱残守缺,那就什么都办不成了。

因此这次御审,差不多是对整个农业时代,两千年枷锁的清理和审判。

朱棣给柳淳施压那也是情有可原,至于柳淳,他也是外松内紧,丝毫不敢怠慢。

“师父,这是我写的,有关这个案子的看法。”

于谦将一个小本本递给了柳淳,小家伙探着脖子道:“师父,你看还有道理吗?”

柳淳接过来,在手里翻看了起来。

小于谦还真不愧是神童,他着重提到两点,老者虐待孙儿,失去了为祖的本分,断绝孙儿上进之路,手段残忍,全然没有顾忌亲情。

等看完之后,柳淳只是笑道:“你有心了,要把这样,为师安排你跟皇孙,一起去金殿旁听如何?”

于谦大惊,“师父,弟子能,能去吗?”

“没什么不行的,让汉王带着你去,混在皇孙堆里,看不出来的。”

果然,两天之后,朱棣就在奉天殿前,举行了御审,上一次在奉天殿前的盛大活动,还是测试百官的常识水平。

这一次则是审讯一桩不算太大的案子。

随着钟鼓之声,人员鱼贯而入,进入了指定位置。

文武重臣,在京七品以上官吏。包括一千多位地方知州知县,还有卫所的千户,以及宗室勋贵,将偌大的场地,挤得满满的。

这个阵仗之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别说审判一个小老百姓,就算办欺君大罪,都已经够用了。

在这么大的舞台上,一个小老百姓哪里承受得住。

事实上跟柳淳站在了对立面的人是练子宁!

这位可是曾经的榜眼,论起才学,在当朝仅次于六元黄观。只是由于他不太光彩的过去,才备受排挤。

这次练子宁站出来,替老头辩护,完全可以视作两种思维的巅峰对决。

“柳大人,下官只是对事不对人,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还请大人见谅。”

柳淳哈哈一笑,“练先生,我提议咱们俩都把帽子摘了,就以普通身份,来替双方辩驳,练先生以为如何?”

练子宁欣然笑道:“如此,可是下官占便宜了。”

当他们摆开了阵势,大家伙这才清醒过来,陛下这是要玩真的啊!

如果柳淳拿不出足够的说辞,驳倒练子宁,那么对于新派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在这些地方官之中,有不少都是柳淳的弟子,他们跟师父分别有些时候了。

或许有人会问,这段时间柳淳门下都跑哪去了,怎么朝廷上没有几个柳淳的人啊?

其实不然,大明这么大,落实均田的难度非比寻常,到目前为止,许多偏僻的地区,还没有完成,柳淳的门下,几乎都去做这件事了。

这次宣地方官吏进京,其实也相当于师徒聚会,这些弟子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师父的表现。

朱瞻基,于谦,他们也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场对决。

“陛下,练先生,诸位大人,仆以为谢家老汉有第一个罪责,就是诬告!根据谢老汉的口供,他承认发现妻子昏倒的时候,测试过鼻息,知道她还没有死,在这种情况下,他逼迫儿子,去应天府,诬告弑杀祖母,我想这点是没有争议的。”

练子宁一愣神,他接到了朱棣的旨意,也是做足了功课,反复推敲……这件事情的核心其实是宗法和国法,牵连到法令和孝道,这是绵延了几千年的争论,练子宁不觉得柳淳能有什么绝佳的对策,所以他才敢迎战。

但是柳淳一出手,就打出了一记闷棍,实在是让练子宁大吃一惊,不过他的应变也是一流的,“柳大人,有杀人之心,和杀死对方,不能等同看待。尤其是子孙忤逆不孝,更是天大的罪恶,十恶不赦,理当从严论处。”

柳淳笑着点头,“练先生高见,不过我想请教练先生,谢超今年多大?”

练子宁道:“他刚刚十七岁,柳大人是想说他少不更事吗?”

“不!”

柳淳摇头道:“我大明法令,十六岁成丁,要担负徭役,换句话说,谢超已经成年,并非懵懂无知的幼童。纵然父母长辈可以管教孩子,难道可以不分年龄,不分情况吗?”

“这个……孝者顺也,纵然八十岁,只要父母在,依旧是个孩子,该管教,还是要管教的!”练子宁板着脸道。

柳淳一听,哈哈大笑,“练先生,诸位大人,我大明律法,规定十六岁成丁。就是说从十六岁开始,就是一个成年人,就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一些地方,不足十六岁的,就有成婚娶妻的,到了十六岁之后,很多人已经当了父亲。”

“父亲难当啊!上面有老人要奉养,下面有孩子要拉拔。一家上下,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他的肩膀上。实不相瞒,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虽然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但是我总要为了这个家付出心血。”

“任何人成丁之后,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责任,既是家庭给的,也是朝廷法令给的。他要做好父亲,当好儿子,还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大明子民。这些事情,归结起来,就是要挣钱养家,说白了,也就是找一份来钱的工作。”

“务农,经商,读书,做官,全都是选择……练先生,你觉得出海是不是一条出路呢?”

练子宁准备了一肚子的纲常论理,什么圣贤道理,太祖遗训,可柳淳完全不上当,这就让他十分尴尬了。

出海这件事情,还真没法反驳,朱棣已经封了一个海国公,张辅镇守安南,他们可都是成功走出去的。

谁敢反对出海,岂不是跟朱棣过不去吗?

“柳大人,升斗小民,未必懂得大道理,他们只觉得出海风险太大,故此不准子孙出海冒险,也是有情有可原!”

“那练先生是不是也觉得,老人未必懂得大道理,老人未必事事都对?”柳淳不慌不忙道。

练子宁算是被挤兑到了墙角,只能无奈道:“柳大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老人的智慧还是要倾听的。”

“哈哈哈!练先生说倾听,却没有说一定要尊奉,由此可见,练先生也知道用责打囚禁的方式,强迫子孙遵从自己的意见,如果不从,甚至不惜杀人,这是大错特错的!”

练子宁默然无语。

柳淳却朗声道:“仆以为这个案子告诉所有人,宗法要不得!只有朝廷,才有权抓捕囚禁;第二,一个人成丁之后,就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力,家中长辈不得用暴力胁迫!”

柳淳顿了顿,又道:“不止这个案子,在许多地方,有些出面干涉年轻人,责打惩罚年轻人的,不是父亲,也不是祖父,只是一些有亲戚关系的长辈族老罢了。对于这种现象,必须严厉禁止,天下只有大明律法,没有宗族家法!”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