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尴尬夫妻 !对于这样的情况,邢霜也很苦恼。但是她无法替宝钗做这个决定,因为宝钗不是她的女儿,这不是她能做决定的事。
想到宝钗的生母,邢霜心里又深深的叹了口气。
自薛家回了金陵,就再没有了任何消息。自己一家来广州这么大的事,她家不可能不知道。可自己拖了那么久才出发,硬是没等到薛家来托付几句“照顾好宝钗”之类的话。
薛姨妈的眼里,只有薛蟠,儿子对这个时代的女人来说,就是一切。何况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儿子就是她此生唯一的依靠了。
薛姨妈如此,书中的李纨也是如此。只是李纨选择了耐心教导,含辛茹苦。而薛姨妈选择的却是一条让她们家破人亡的路。
这样的宠溺,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薛蟠不知人命的珍贵,导致他最后又打死了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真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薛姨妈如今看着落魄可怜,可若不是她可恶在先,也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只是如今宝钗好不容易好了起来,又面临这样的问题,邢霜不由在想,宝钗究竟是什么意思。
邢霜没有正面回答詹姆斯,而是笑着对他道:“华夏有句古话,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二位既然来了,就是我贾家的朋友,还请二位去客房安置,待晚上老爷回来了,再给二位接风洗尘。”
这话是用华夏语说的,詹姆斯听得一脸懵逼,还是本杰明赶紧给他翻译了一下。
詹姆斯听到是说的这个,心里不由就凉了一半,到了客房,还抓着本杰明问:“你说,贾夫人是什么意思?她是不允许我追求宝钗?”
本杰明苦笑,拉开他的手道:“詹姆斯,你冷静点。东方的女人内敛又含蓄,再说她才刚认识你,又不了解你,怎么可能马上就放心的答应你的请求。要知道我跟她家来往这么久了,她都还没松口允许我追求迎春呢。”
詹姆斯闻言,倒是放心了下来,又担忧的问道:“可如果她不答应,我回去以后……”
本杰明耸了耸肩一摊手:“这就是为什么我叫你别来,因为我知道你肯定得不到什么结果。东方的习俗本来就和西方不同,我们那里的女人可以自由恋爱,可这里的女人只能听父母的话,嫁给一个甚至自己都没见过人。
“不过,你比我幸运。钗的情况,跟迎春不同。钗是跟家里闹翻了,离家出走,她在东方虽然已经可以嫁人了,但她却从东方的家庭里脱离了出来,去了西方。
“而在西方,她却没有身份,她现在还能仗着亲戚的关系,在英吉利走动。一旦她满了十八,她的身份就会成为她最大的阻力。她的通行证必须换成成年人的,可是她没法换不是吗?
“如果你能再等几年,到她十八岁了,以给她一个身份为借口,向她求婚。我想她应该会考虑一下,但她会不会爱你,这个我就不敢保证了。”
詹姆斯捂着心口痛苦道:“哦不,她不爱我这怎么可以?”
本杰明大笑起来,拍了拍詹姆斯,对他道:“你先休息一下,我去给你打听打听。”
说完,本杰明就往外走,他其实只是找个借口出来,想去找贾琏,谁知才走了两步,就见金钏过来,请他过去,太太有话要问。
本杰明无奈,只得转回正厅,见邢霜一脸严肃的坐在那里,赶紧上前笑道:“夫人不要担心,詹姆斯并不是强人所难,他只是听了宝钗的忽悠,这才跑来请求你的祝福。”
邢霜都糊涂了,忙问:“究竟他俩怎么回事?”
本杰明坐了下来,欢快的笑道:“还能怎么回事,只能说钗的魅力太大了。詹姆斯才认识她两个月就陷入了爱河,疯狂的想追求她。”
邢霜好奇的问:“那宝钗那边呢?”
本杰明耸了耸肩:“这我也不懂,我也好奇,问过钗是什么意思。她只是朝我笑了笑,却没给我答案。但我瞧着,她似乎也有点动摇了,只是一直以她还未成年为由,不肯答应詹姆斯的追求。”
邢霜想了想,点了点头道:“既然她没有答应,那我这边更不会替她答应了,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没道理让第三个人插手来管。”
两人抛开这个不提,又说起宝钗在英吉利的事来。本杰明把宝钗去了英吉利之后做的事情告诉了邢霜,最后说道:“她现在的财产,只怕已经是一年前的百倍不止了。光是她绣坊的一件绣品,都能在拍卖行卖到两千英镑。”
两千英镑,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邢霜又问:“那她一年拍卖几件?”
本杰明伸出五根手指晃了晃。
邢霜颇有些失望:“五十件?”
本杰明摇了摇头。
“五百件?”
本杰明又摇了摇头。
邢霜皱起眉来,难道宝钗一年能拍出五千件来?那样的话,不但绣娘们得累死,她的生意也会迅速一落千丈。
要知道这物以稀为贵,拍卖的东西,本该是稀有又珍贵的东西。一旦她把大量的绣品拿出来拍卖,那么她明年可能一件连五百英磅都卖不出去了。
本杰明见邢霜皱眉,也不敢再吊胃口了,赶紧说了句:“是五件!”
邢霜一怔,脸上顿时掩不住的笑了起来。
本杰明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果然,您和钗一样精明。她说过东西多了,就不珍贵了,一年五件都已经是极限了。如果不是她前期缺少本钱,她甚至想一年只拍两件的。”
邢霜大喜,嘴都合不拢了,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对本杰明说:“辛苦你了,为了帮助她,你应该出了不少力。”
本杰明认真了起来,对邢霜说:“不,真的要算,应该是我感谢钗和夫人。如果不是夫人一家救助我们,我们就没机会摆脱破产的窘境。而如果没有宝钗的出现,我可能会一辈子奔波在两国之前,没个停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