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莫斯科 !在春季修筑防御工事,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好的战壕,一夜之间,就灌满了混浊的积水,以至于不得用抽水机来抽水。
索科夫这天带着两名战士,到步兵第212师的防区来视察。还隔着老远,他就看到前方的战壕里,不时有战士站直身体,把手中铁锹里的泥土,拍在战壕的两侧。
他看到了两名坐在树桩上抽烟的战士,正准备过去和两人打个招呼,问问师部在什么位置。快走近时,他忽然听到一位*长的战士,对另外一名*轻的战士说:“瓦洛佳,你知道吗?如今的战壕,让我想起了当*大教堂的工地。”
被成为瓦洛佳的战士听后,好奇地问:“根纳季大叔,你快点说说,为什么我们的战壕,会让你想起大教堂的工地。”
索科夫知道两人嘴里说的大教堂,应该指的是莫斯科河边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原是为纪念1812*俄国对***战争胜利而建的,1831*完成设计,8*后奠基,是一座集宗教性和历史性于一身的纪念建筑物,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可同时容纳一*人。
这座珍贵的古建筑在1931*被炸毁,有关部门计划在原地建造一座200米高的苏维埃宫,顶部打算建立40米高的**雕像。但由于发现设计有问题,开工后不久就停工了,知道六十*代,才建立了一个温水游泳馆。
只听根纳季大叔继续说道:“当*炸掉了大教堂之后,有关部门准备在原地建造一座两百米高的苏维埃宫,我所在的施工队也参加了建设。当我们的挖好了长三百米,宽两百米,深十五米的地基之后,却突然发生了坍塌事故,有十几名工人被埋在了土里。经过抢救,大多数人获救,但还是有两名工人不幸死掉了。
出了事故,施工就只能暂时停止。本来我们准备等第二天继续施工的,但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坑边一看。我的上帝啊,坑里居然全部是水,当时就有人找了十几台抽水机开始抽水,然而抽了三天三夜,水位依旧**丝毫的下降。
经过上级的讨论决定,暂时停止对苏维埃宫的施工。对外就宣布,是因为设计出现了问题,因此只能暂停施工。等重新修改了设计方案后,再恢复施工。”
“战争爆发前,我曾经去那里看过。”瓦洛佳开口说道:“外面用铁丝网围着,还挂着牌子,上面写着‘施工重地,请勿靠近!’”
“有人说,”根纳季继续说道:“大教堂被炸毁时,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听到一个声音告诉他,说这块地方只能盖教堂,其它的任何建筑物都不行。”
根纳季所说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牵强,但索科夫却并**在意,毕竟有些传说的东西,传播的人多了,自然就变了样。
只听瓦洛佳又继续问:“根纳季大叔,我们昨天挖好的三条战壕,今天都被积水淹没了,这是不是代表着什么?”
“什么也代表不了。”没等根纳季说话,不远处传来了一个严厉的声音:“根纳季、瓦洛佳,别的同志都在干活,你们两人却在这里偷懒,快点给我回去干活!”
听到那人的声音,根纳季和瓦洛佳都慌忙站起身,抬手朝对方敬礼后,提着工具朝正在挖掘的战壕走去。
那人背着手站在原地,东张西望一番,意外地发现站在不远处的索科夫和他身后的两名战士,连忙小跑过来。他来到索科夫的面前立正,抬手敬礼后,报告说:“您好,司令员同志,我是步兵第212师师政委昆萨科夫中校。部队正在挖掘战壕,请指示!”
“继续挖战壕吧。”索科夫抬手还礼之后,随口问道:“怎么样,你们这里的战壕,也被积水淹没了吗?”
“是的,司令员同志。”昆萨科夫毕恭毕敬地回答说:“如今正是春季融雪的季节,融化的积雪渗入了战壕,自然就会出现积水的现象。”
索科夫最近为战壕积水的事情头疼,他的心里很明白,融化的积雪所形成的积水,温度是非常低的,假如战士们长时间待在这样的水里,很容易出现冻伤一类的非战斗减员。此刻听到昆萨科夫这么说,他便随口问了一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办法还是有的。”昆萨科夫回答说:“我们可以在战壕里打上木桩,然后在上面铺上圆木或者木板。这样就算是战壕里积水,我们的战士也不用待在水里。”
昆萨科夫所提出的办法,索科夫前几天也和新来的工程兵主任讨论过,觉得这样做,战壕必须在现有的基础再挖深两米,而且还需要数以千计的木头。在经过一番谈论后,在战壕里铺圆木的方案被否决了。
“中校同志,”索科夫对昆萨科夫说:“你的方案设想是好的,当时实施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你有**想过,要在那么多的战壕里,都铺设圆木是多么大的一项工程。就算我们的指战员没日没夜地干,恐怕到七月都无法完工,等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一开始,我们......”
索科夫说到这里,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停了下来。但昆萨科夫却还在追问道:“司令员同志,您怎么知道德国人会在七月向我们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这很正常嘛,”索科夫**道:“敌人最喜欢在六月底七月除,向我们发起进攻。比如说伟大的卫国战争,就是在1941*6月22日爆发的。行了,你继续忙吧,我到别的部队去看看。”
索科夫在各师转悠了一圈,重新回到司令部之后,把维特科夫和卢涅夫叫过来,忧心忡忡地对两人说:“军事委员同志,参谋长同志,如今的形势很不妙啊。由于积雪融化,我们的新修的工事,在一夜之间就会积水,而且就连以前的老工事,也不时会出现渗水的现象。”
“我看应该给上级发电报。”卢涅夫首先开口说道:“把我们这里的情况向他们汇报,请他们派出专门的工程兵部队,来帮我们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军事委员同志,想让上级派工程兵部队来帮助我们,显然是不现实的。”没等索科夫开口,维特科夫就反驳道:“要知道,我们宝贵的工兵部队,如今正在抢修我们后方那些被敌人破坏的道路和桥梁,根本抽不出兵力,前来协助我们修筑防御工事。”
得知工兵部队都在后方抢修道路和桥梁,卢涅夫不说话了。他的心里很明白,如果被破坏的道路和桥梁,不进行修复的话,那么后方的后勤部门就无法及时地把弹药、燃料和各种军用物资运到前线来。
“参谋长,”索科夫听维特科夫提到了运输问题,忍不住问道:“我们如今囤积的物资,能支撑多长时间的战斗?”
“七天左右。”维特科夫在短暂的思索过后,给出了一个答案:“七天过后,我们的部队将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
卢涅夫听索科夫突然问起了物资情况,心里不由一动,连忙追问道:“司令员同志,你问这个做什么,难道打算向敌人发起进攻吗?”
“什么,司令员同志,你打算向敌人主动发起进攻?”维特科夫被卢涅夫的话吓了一跳,他连忙追问道:“你打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样的兵力,向敌人发起进攻?”
“没错,我的确想向敌人的防御阵地发起进攻。”索科夫皱着眉头说:“从目前的情况看,防御工事的修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与其等敌人进攻我们,突破我军的防线,倒不如我们采取主动,向敌人发起一次有限度的进攻。”
索科夫走到地图前看了看,接着说:“我打算突破骷髅师和帝国师的防线,逼近巴尔文科沃,打乱敌人的部署。如果所有的物资,只够部队七天使用,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地减少参战部队的数量。”
卢涅夫被索科夫的话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司令员同志,我不明白。如果要向敌人发起进攻,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吗?为什么你不光不向上级请求增援,反而还要削减参战部队的数目呢?”
“军事委员同志,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物资不足。”索科夫向卢涅夫解释说:“如果我们动用八个师和所有的炮兵和***,那么每天消耗的物资是非常惊人的。等七天之后,这些物资都消耗殆尽后,一旦敌人实施反攻,我们剩余的部队就只有被德国人歼灭的**。可如果我们只动用一半甚至更少的兵力,那么就能降低物资的消耗,如此一来,我们和德军进行战斗的时间就增长了,使上级有更多的时间为我们提供补给。”
维特科夫觉得索科夫似乎早就有成熟的想法,便试探地问:“司令员同志,我想问问,你打算把进攻的日子选在哪一天?”
“派出侦察人员,对德军的防御阵地实施侦察。”索科夫吩咐维特科夫说:“我打算用两到三个师和一个***的兵力,向敌人发起进攻。为了使这次的进攻能取得成功,因此必须搞清楚敌人的兵力分布情况。”
“放心吧,司令员同志。”维特科夫对索科夫说道:“我会督促侦察处尽快获得最新的德军兵力分布图。”
索科夫接着说道:“参谋长,你一定要叮嘱侦察兵,对敌人的侦察要细致、准确,这样才能减少我军在进攻中的**。”
索科夫说这话时,无意中朝旁边的卢涅夫瞥了一眼,见到后者一脸兴奋的样子,他的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他连忙对卢涅夫说:“军事委员同志,这只是我和参谋长的一个设想,到时是否会采取进攻行动,还是一个未知数,您可千*别随便向上级汇报,到时就会让我们变得很被动的。”
卢涅夫听索科夫这么说,顿时老脸一红,他想到自己上次听到索科夫和维特科夫的作战方案后,立即通过自己专门的电台,向远在莫斯科的贝利亚进行了汇报。结果后来才知道闹了乌龙,自己所听到的一切,不过是索科夫和维特科夫在地图上进行的一次推演而已,为此,他还受到了贝利亚的严厉批评。
此刻听到索科夫专门给自己打招呼,他连忙回答说:“放心吧,司令员同志,上次是我**搞清楚状态。这次我绝对不会鲁莽行事了,肯定要等到你们把作战计划上报给方面军司令部之后,再向莫斯科方面汇报。”
索科夫很清楚,对方有专门的途径向上级汇报部队的情况,对此他觉得很理解,毕竟这是对方的职责所在。他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军事委员同志,等我和参谋长确定了进攻时间后,我会给你一份详细的作战方案,由你向莫斯科方面继续汇报。”
卢涅夫没想到索科夫居然如此通情达理,主动提出等作战方案确定后,会给自己一份方案,由自己向莫斯科方面汇报,连忙感激地说:“谢谢你,司令员同志,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索科夫摆摆手,笑着说:“军事委员同志,我们如今是搭档。要想建功立业的话,就需要彼此间的通力配合,你说对吗?”
“没错,你说的真是太正确了。”卢涅夫点着头向索科夫表态说:“司令员同志,你放心吧。只要我还是集团军的军事委员,我就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一起在未来的战场上打击敌人,建立伟大的功勋。”
索科夫和卢涅夫说话,维特科夫已经给侦察处打完了电话。他向索科夫汇报说:“司令员同志,我已经给侦察处打了电话,他们承诺,等天黑之后,会立即派出五个侦察小组,深入敌人的后方去进行侦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准确的情报反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