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被遗忘的黑暗女神 下(1/1)

与聚精会神,聆听着女博士对话的苏子不同。吴尘对博士私人实验室内的陈列品相当的好奇。每次苏子下意识的用眼角的余光扫过两侧墙壁的时候,吴尘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瞅准时机,尽可能的搜刮这些非常私人的陈列品。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从这些与女博士最直接相关的物品中,找出能够确定她真实身份的蛛丝马迹。

通过吴尘的不懈努力,收获还是有的。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女博士确实精通……人类基因学(=.=)。

挂在墙壁两侧的私人陈列品中,多半都是人类的基因链片段。这些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基因组,显然在我们的生命遗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吴尘还发现,两侧墙壁上的基因组有着显著的不同。

怎么说呢,左手边的基因组相对简单,充满了一种自然的美感。而右手边的基因组,却充满了复杂和多变,以及一丢丢邪恶的美感。而且,左右相对的一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人类基因组和经过X突变之后的变异基因组。一个是原初的模样,一个是变异后的模样。

吴尘的关注,甚至影响到了苏子。

正跟苏子说着什么的女博士,几乎瞬间就洞察到了这名低级研究员的走神。

于是女博士平静的中断了述说,又在苏子冷不丁反应过来,手足无措前,恰到好处的笑道:“是不是很美?”

“是。”苏子实话实话。

“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女博士似乎回忆起了什么,却又转瞬即逝,恢复了清明:“我曾设想了3种DNA的模型,我叫它们:A、B、C。”

正准备着承受一波心灵震撼的吴尘,不禁下意识的苦笑:“AB……C?”拜托,我还以为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吊炸上天的代号……

“对。就是ABC。”女博士笑着耸了耸肩:“还能是什么?简单明了,多好。”

“是很好。”感受到主人的宅系怨念,和吴尘精神连线中的苏子,不由得会心一笑。

“我原以为我会得出一个经典的化学模型。分子、分子键,原子、原子键,离子、离子键……然后组成和一个清晰的几何图形。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正如人们所说,直线属于人类,而弧线属于造物主。”说着,女博士拿走堆在桌角的演算手稿,露出了一个充满了无限美感的双螺旋模型。

那两条若隐若离,似分似合,相互盘绕的美丽的螺旋线,就是女博士口中属于造物主的弧线。

“所以博士,您在研究NDA的结构时,设计了三种模型?”苏子抓住了自己的兴趣点。

“是这样。”女博士的指尖仿佛抚摸自己的孩子一般,抚摸着这段双螺旋模型:“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它们两两对应,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两条链的碱基顺序彼此互补,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于是,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

随着女博士的述说,吴尘还没有成为庇护所玩家前的一段尘封的记忆猛然被激活。然后借苏子之口,脱口说出:“DNA双螺旋!”

“是的,双螺旋。”女博士笑着抬起头。

与她充满了无上智慧的双眼轻轻一碰,吴尘整个人都燃了起来:“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RosalindElsieFranklin)!”

“你知道我?”女博士的表情透着些许的意外。

开玩笑,吴尘怎么可能不知道她!

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DNA双螺旋结构的真正发现者!

被遗忘的黑暗女神!

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化学家、结晶学家、X射线衍射技术专家,和遗传学家。

1920年的7月25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她的叔父是第一位进入英国内阁的犹太人,她的阿姨是女性参政权与工会活动的介入者,而她的父亲,则是伦敦工人学院的教授,后成为该校的校长。

就像犹太大亨们鼓吹的那样,这是一门犹太精英!

在这样的精英家庭中长大的富兰克林,少了富家女的骄纵,却多了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与对梦想的渴望。15岁时,就暗暗决定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尽管父亲并不希望她走上科研的道路。因为,在那个时代,科学界对女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歧视。可执拗的富兰克林还是执意走了下去。

不妨让我们看看,她从此以后的开挂人生。

18岁从伦敦圣保罗女子学校考入剑桥大学。3年后,虽然她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走出剑桥大学之时,她却没能拿到正式的学位,只拥有一个“名义上的学位”(decreetitular)。出现这种状况,只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剑桥大学并不授予女性“文学士”学位(BACantab.)。

然而,性别的不公,并没有浇灭富兰克林对于科学研究的热情。从剑桥毕业后,她来到了罗纳德·诺里什(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实验室工作。1942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她进入了不列颠煤炭利用协会。又是3年的时间,25岁那年,她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拿到了物理化学的博士学位。战争结束后,富兰克林前往法国巴黎工作。并在巴黎国家中央化学实验室,工作了3年(又是3年!),学习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正是在那里,富兰克林关于煤炭研究的一些论文,让她渐渐在国际上有了名声。比如: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在晶体结构检测上的应用(罗布砂矿粉晶衍射图)。

1950年,富兰克林受聘前往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任职。她原本的研究主题应该是蛋白质的X射线晶体衍射,可她的上司——物理学家约翰·蓝道尔却给她派了新的任务。当时,DNA化学结构的研究,正是热点领域。无论是化学、物理或是生物学家,都希望能尽快破解DNA的结构秘密。在蓝道尔的安排下,富兰克林开始了对DNA结构的研究。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DNA的三种化学结构,并命名为A、B和C型。

1952年5月,富兰克林与葛林斯经过了一场长时间的研究,获得一张B型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照片,并且将专门用来解决X射线晶体衍射问题的帕特生函数(Pattersonfunction)应用在图片分析。

这张称做“51号”的衍射照片,被X射线晶体衍射先驱之一约翰·贝尔那(JohnDesmondBernal)形容为:“几乎是有史以来最美的一张X射线照片。”

而正是51号照片,清晰的展示出了DNA的正确结构,破解了DNA的结构之密!

然而,然而,本该成就她的突破发现,却被另外几个男性研究员盗用(我就不说他们的名字了),并以此为重要参考,而研究出了DNA的化学模型,神奇的双螺旋!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无疑是现代生物学,里程碑式的成果。于是各种荣誉与掌声将两名盗用者捧到了全世界的面前,而真正的发现者富兰克林,却一心转向了TMV(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中。她带领着她的团队完成了TMV模子,研究了TMV对植物的传染,以及TMV蛋白质外壳里包裹的RNA,她还研究了会引起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得到了美国国家卫生院的资助。

1956年,富兰克林感到身体不适,她的腹部像是装了很多水的袋子一样肿了起来。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患上了卵巢癌,那年,她只有36岁。两年后,1958年4月,富兰克林结束了她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她身为女性,却始终有着一颗与男性一般奋斗、独立的心。她天资卓绝,在煤炭、DNA结构、X射线衍射、病毒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却因为时代对女性的偏见而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她处于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如果她觉得自信和备受支持,她可能就会拥有惊人的想象力”属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的掌声没有给她。1962年的诺贝尔奖,也只是给了XX、XXX与XXXX。

更有甚者,在某位盗窃者的书《双螺旋》中,还曾经不遗余力的诋毁过富兰克林的形象与功绩。并蔑称她为:“黑暗女士”。

更多的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书籍与文章,更是提都没提她的名字。在那个男权鼎盛的时代,富兰克林更像是DNA背后的“黑暗女神”,几乎没人知道她的存在!

当然,英年早逝是她没有拿到诺奖的重要原因。可试问如果她还活着,她真的能拿到本应该属于她的诺贝尔奖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她确实还活着。

活生生的站在吴尘的面前。

之所以让吴尘记住了她的伟大,除了她伟大的发现——那张有史以来最美的X射线照片之外,更伟大的是她的人格光辉。

她在深受排挤,离开DNA的研究岗位时,甚至没有带走一份她的研究成果(请注意!)。把它们,包括那张“51号照片”,统统留给了诽谤、诋毁、嫉妒、诅咒她的男性研究员。甚至当他们因此获得国际声誉时,她也只是微微一笑,发自内心的替那些盗窃者们感到高兴!

天哪,她根本不在意!(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