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扬双髻(1/1)

城楼内有水缸.荀攸冲过喝了几口,又得了主意.立即派人扛布匹上来,浸水打湿,撕成布条,分发士兵以堵塞口鼻.做完这一切,荀攸又回到了城墙边沿.遥望城外部队,心道:这下我看你们还有何计

……

田兰忽然发觉,通风口出来的烟雾不那么有力了.想必地底也因为烟雾太大,而熄了火苗.看看巍然屹立的城墙,怎么就不倒呢?哎,刚才不是想过一招吗?田兰立即驱马走到队伍的前面,大喝:"士兵们"这三个字之后,刷的一声,全体立正,这是规矩.接下来,田兰不是说"稍息"了,而是"听我口令,原地踏步走一二一,一二一."踏踏踏踏……八千士兵整齐地开始原地踏步,"一二,用点力,一二,用力踏"田兰继续喊道.

大地,随着八千士兵的踏步,出现了轻微的颤抖.忽然,大地猛烈地摇晃了几下.田兰一回头,一股灰尘夹带着轰隆一声巨响正好迎面扑到,让田兰连退了几步,差点摔倒.再一睁眼,却见鄄城的城墙已经倒塌.

"冲啊"这一声,是不得不喊的.八千士兵本来就面对城墙,看见了城墙的倒塌.人人都像是绷紧了的弓弦,蓄势待发.田兰喊声一起,士兵们便冲了出.人丛之中的田兰这才有功夫咳嗽.

城墙的倒塌,是两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城内的守军却只知道一个,那就是田兰军队的原地踏步.同时,在他们的思维中,又被夸张为"跺跺脚,就把城墙震塌了".因而守军的士气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打击.将领荀攸.又被倒塌的城墙掩埋在乱石之中.士兵无人约束,混乱之极.很快,田兰的八千士兵就越过了乱石堆.有的上了城墙,有的上了大街.

这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打开东西城门,让关羽和张辽的军队迅速开进城内.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促使城内守军尽早投降.

田兰看看没自己什么事情了.自己这边就剩下辎重兵和最后一班挖地道的士兵了.田兰就对亲兵说:"我补瞌睡了.贼来十步乃呼我"

……

东西城门的战斗虽然激烈.但时间都不是很长.

城内田润士兵自街上和城墙上两个方向进攻,而守军的力量却只倾注于城墙,城门的防守都比较薄弱.很快就相继打开了城门.守西门的曹洪在杀死十几名主力士兵之后.被关羽劈于马下.

接下来,就是对俘虏进行缴械了.缴械很简单,让俘虏们把武器扔出来,然后扒拉到一边就成了.缴械之后呢.就得把俘虏押出城外.换一个地方,俘虏更不容易造反.押送俘虏.就更简单了,更不需要说明了.但就是从这里开始,出现了问题.

张辽的部队在对俘虏进行缴械之后,只是原地看守俘虏而没有押送.当田润的士兵们把自己看守的俘虏押走之后.就有张辽的士兵过来联系.让田润的士兵把他们看守的俘虏也押走.田润的士兵一想,也对,这鄄城.本来就是自己这边打下来的,多得点俘虏也是应该的嘛.于是就欣然接受了.

押走张辽士兵看守的俘虏之后.一些士兵兴奋之余,就到了城西这边.想要问问关羽士兵看守的俘虏是不是能够也让自己押走.结果看了一圈没发现俘虏.说明关羽士兵已经将看守的俘虏押走了.

……

田兰的士兵们心里就不太舒服了.但这时,他们还没有说什么.他们立即转入了下一项事情.那就是挨家挨户进行搜查.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如粮库军械库等等.

一名田兰的士兵进到一户人家,里外一转,没发现什么.这户人家有娘儿俩.女儿约十五,将近出嫁的年龄.母亲约三十.当然,这个三十,乃指这个年代风吹日晒之后的三十.士兵见那个女儿颜色俏丽,吞了一下口水往门外走.忽然又折了回来,刀往娘儿俩一指,道:"不准声张,声张就要你们的命.我也没功夫玷污你女儿的清白.让我抱一下,亲一口,我立马就走.明白不?"那娘儿俩都点了点头.

士兵反手把刀插在了背后,走了上.那位母亲推了一把,让女儿站了起来.士兵上前一把抱住.一股女儿香,让他激动得全身发抖.然后扭过头来,叭,亲了一口,叭,又亲了一口;接连就亲了七八口,还没有放开的迹象.然而,就在这时,强烈的刺痛自士兵的背心传上了脑际.士兵双手一振,姑娘被弹向了右边.士兵往前急跑两步,抽刀转身,这才看到那位母亲手持一把利剪,剪刀上正在滴血.

哐啷一声,又有别的士兵进了院门.前面那名士兵就说:"误会了,大娘.我啥也没拿,啥也没抢,你女儿也好好的.我也没扒她衣服.我这就走了."然后士兵往外走.士兵看见那位母亲坐到了地上.士兵走向屋门,其行进路线与那位母亲至少相隔三尺.一个坐着的妇女是不可能突然跃前三尺的.

怎知这位母亲偏偏就跃足了三尺.在士兵经过的一刹那,一剪刀插进了士兵的腰眼.士兵腰间吃痛,往旁边急让,顺手一刀,砍伤了那位母亲的手.

剪刀掉落,在地上蹦跳的时候,屋门被推开了.进来的一名士兵亲眼看见受伤的士兵把刀脱手扔了出来,插进了那位母亲的胸膛."喂,干嘛杀人?"受伤的士兵不言,把后来的士兵推开,夺门逃了出.

……

后来的士兵跟受伤的士兵是一个队的,相互认识,但没有在一起玩过,也不知道名字.在田兰的队伍里,只是反复强调要尊重百姓.但却没有具体的规定.因而对于杀百姓的事情看法还没有达成一致.后面这名士兵,就认为杀个把百姓没什么了不起.而前面杀了百姓的那名受伤的士兵则认为自己有可能要抵命.

后面这名士兵追了出.是因为他看见同伴身上有伤,想要帮一下忙.前面受伤的士兵见到同伴追赶,以

为是来抓自己的,就挣扎着往前急跑.跑了一段路,因为身上有伤,跑得不快.就要被同伴抓住.因此伤兵就拐了个弯,冲进了一个院子.

后面的士兵追了过来,刚一接近院门.迎面就出来四名神情冰冷的士兵.其中一人喝道:"站住这里是粮库禁区.擅自靠近者,杀无赦"

追赶的士兵被迫停住了脚步.抬头一看,见这四名士兵皆身披皮甲腰佩钢刀.皮甲上缀着黝黑冰冷的鳞甲.铠甲里面还衬着鲜明的大红布袍.真是既威风又耀眼.这就是关羽所带的主力军.一身装备可比田兰这边的士兵好多了.

士兵道:"啊,我追赶同伴呢.同伴受了伤.刚刚跑进了.诺,这地上就是他流下的血迹.我不进也行.你们让他出来吧."

"胡说分明就是想强撞禁区.还要编造谎言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有血迹.血迹能说明什么?再不退开,休怪我等钢刀无情"一名主力军士兵喝道.

"呵,还挺凶的啊."田兰的士兵道,"既然你们那么凶,为啥这城池是我们打下来的呢?还主力呢"那名主力军士兵骂道:"打下城池有什么了不起?我警告你.再不退开,我就对你不客气."田兰的士兵道:"嘿嘿.笑话我们打下的城池,城中的粮库居然变成你们的禁地了.有种你放马过来"

那名主力军士兵也笑了,道:"我偏不放马过来,你奈我何.兄弟们,撤"然后与另外三名同伴消失于门后.那名田兰的士兵莫名其妙,尚自探头探脑.忽然门内就转出一小队张弓搭箭的士兵,连招呼都不打,一排飞箭就射了过来.那名田兰的士兵手忙脚乱地劈打了几枝箭矢,却因准备不足,功夫不到而倒在了血泊之中.

……

城东这一带,虽然田兰的士兵较少,却也不是没有.院门外面的对骂,街上许多主力军士兵听见了,十几个经过此地的田兰士兵也听见了.假如是单对单的打斗,看了就看了.军营之中,经常都会有那样的斗殴.但事实却是主力军这边出动了弓箭小队,射杀了一名田兰的士兵.这就不同了,这已经不是斗殴,而是战斗了.

现场附近田兰的士兵总共只有十几个.都是同一个队的.这里面还有个百人长.出了这样的事情,士兵们四下一望,就都朝百人长这边聚拢了过来.百人长当机立断,派出一名士兵奔赴城南报信,其余士兵攻击那所出事的院子.

士兵们分散开来.这是因为他们的攻击方式不是从大门正面冲入.谁都知道大门那儿有弓箭兵,谁谁找死.士兵们散开之后,接近了院墙.院墙不高,约有六尺.百人长以手势发令,十几名士兵同时奔跑,冲向院墙,然后纵身跳了进.

在战斗力方面,田兰的士兵并不等于后世的特种兵.就训练的项目来说,他们跟特种兵差得不多.但因为时间短,不够熟练;还有就是士兵的体力还不行.他们的体力,总体上还赶不上裁军之后的主力军.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接受了不同的训练.就像这种六尺高的院墙,只要掌握了方法,普通人就能够一跃而过.没有接受训练的人,力气再大,也是跳不过的.

于是,小规模的杀戮,在院内展开了.

田兰士兵的动作,也被街上的主力军士兵看见了.城西街上主力军士兵远多于田兰的士兵.附近的不仅有百人长,而且还有一名千夫长.千夫长当即吹哨召集士兵,很快,就聚集了将近两千人.千人长开始整队,让藤牌兵站到最前面,枪兵排列第二,刀校手排第三,弓箭兵最末.同时,千人长还将士兵划分为八个单元,由现场的八名百人长临时指挥.

最后,千夫长喝道:"兄弟们,打起精神,不要让一人漏网……"刚说到这里,刷,一箭正中千人长的脑门.

……

一名将领带了一小队士兵走了过来.小队士兵脚步声听上非常整齐,闻所未闻.好奇心让主力军的士兵们自动让开了道路.那名将领道:"士兵们,我是田帅麾下大将颜良.跟你们一样,我们都是总督的队伍.有什么误会,有什么摩擦,自有上官处理.自相残杀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名千夫长,要带你们杀进.里面是谁,是自己人.自己人打自己人是不对的.诺,你们关将军来了.听你们关将军的吧."

颜良骑在马上,位置较高,老远就望见了关羽.主力军士兵听说关羽来了,一下子就老实了.眼中的杀意,都退了下.这些主力军士兵本来就是关羽统率的士兵,对关羽的敬畏,那是远胜于对任何人.于是,士兵们纷纷让路,一条比颜良到的时候宽上两倍的道路呈现在关羽的面前.

关羽骑着马,带着几个亲兵,缓步前行.距离颜良约二十步,指的是步行二十步距离,关羽突然加速,刀起处,颜良一下子就被劈成两半.

颜良统带的小队士兵呆了,关羽统率的主力军士兵也呆了.关羽捻着胡须,打马回转,道:"哼,我的千夫长,只能由我杀"然后又带着亲兵走了.

关羽没杀那一小队田兰的士兵,也没叫主力军士兵动手.但关羽既然杀了颜良,那还是最好把小队士兵干掉的好.如果能够全部灭口,很可能田兰都不知道是自己这边杀的.

因此,有人挥舞兵器杀向了小队士兵.随即,更多的人涌向了小队士兵.说是小队,也有百人左右.转眼间齐赴黄泉.未完待续

.

;更新第一,全文字,无弹窗!网址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