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开怀(1/1)

庄夫人忙带着徐婉真,离席起身见礼:“臣妇/臣女见过皇后娘娘。”

曹皇后笑容明快,道:“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听说母后这里来了客人,急忙来瞧瞧。果然,母后待客的席面就是不一样,只是瞧着,儿臣便口舌生津。”

“就你话多,”肖太后笑道:“快坐下,你不坐就都坐不了。”

两人之间的气氛随意而自在,比普通人家的婆媳相处,还要融洽几分。琉璃见机,摆了曹皇后专用的筷著上来。

肖太后起了筷,几人静默无声的用起晚膳来。

曹皇后用余光打量着对面的徐婉真,因着武正翔之故,她对这名即将成为他妻子的女人,也多了几分好奇。突然前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她是怎样的女子。

她若是猜测如实,那武正翔就是庆隆帝的“影”。她才不信,这徐婉真是陈氏做主给他求娶,定然是他自己的意愿。

午后在长乐宫时,她听到庄夫人带着徐婉真去了延庆宫。初时还未在意,心想不过是太后发了话,两人借机亲近罢了。接着又传来消息,徐婉真呈上一套防疫方略给太后。

这让她不得不多想一层,这套方略是徐婉真自己所想,还是武正翔借她之手?

用了晚膳,肖太后着琉璃将庄夫人、徐婉真送出宫门。

苏良智和赵院使、胡太医争得激烈,肖太后就让他留在太医院,继续商议。

起初胡太医瞧苏良智年纪轻轻,还不以为意。一通争辩下来,才发现他见多识广,他说的一些病症自己竟然从未听过。当下收起了轻视之心,认真商讨起来。

赵院使则着重问了在郢州时,苏良智经历的疫情。将在疫情中用的法子,和他自己经历的进行比对。时而皱眉、时而开怀,时而苦思,如痴如醉。

……

夜渐渐深了,因着涝灾一事,需要处理的政务也骤然多了许多。

合上最后一本奏章,庆隆帝打了个哈欠,一阵倦意涌上。

见庆隆帝处理完正事,吴光启恭敬的呈上一个捆好的纸卷,上面用朱红色火漆封了口,盖着一个“雨”字小篆印章,表明这是影卫雨组呈上的密折。

庆隆帝伸手接过,放在书案上展开。

片刻之后,他朗声大笑起来:“好!很好!”

近日的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先有太子失德,后有黄河决堤,吴光启已许久未曾见到庆隆帝如此开怀过了。

庆隆帝对他招了招手,道:“你来看。”

吴光启跟随他多年,既是君臣,更是主仆,比曹皇后更加了解庆隆帝。两人之间,没有秘密。宦官不得干政,但庆隆帝既然让他看,就是他能看的。

“防疫方略?”吴光启低呼出声。

庆隆帝伸了个懒腰,笑道:“没错,还是个闺中小姐献上来。”

他所高兴的,正在于此。先不管内容,单看这件事,这说明在自己的治下,政通人和,言路开阔,连闺阁女子都能为天下而忧。

“徐婉真?朕怎么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吴光启略略想了想,笑道:“前几日,太后娘娘刚为她赐了婚。眼下,她是武家二公子未过门的妻子。太后娘娘怕她受忠国公夫人欺负,还特意提前封了五品宜人。”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庆隆帝笑道:“母后寿辰那日,还让朕去寻武正翔来。”

“皇上,可要去见见太后娘娘?”

庆隆帝摆摆手道:“母后难得有此兴致,就让她去操持。”

对这套防疫方略,庆隆帝并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时疫哪里是这么好对付的?

只不过,母后在深宫寂寥。为了避嫌,政务、后宫她都不插手,难得有一件事情可以让她忙碌起来。

……

几日后,几朵云悬挂在天空中,一动不动。太阳火辣辣的照射下来,晒得青石铺就的街道发烫。

南通巷背后,一间破破烂烂的瓦房之中,突然传出“哗啦”一声瓦罐破碎的声音,紧跟着是一阵惊呼。

“二子哥哥!你怎么了,快醒醒!呜呜呜……”一名年约七八岁的女孩在伏在一个少年身上,呜呜哭泣着。一个缺了口的瓦罐已经破成几瓣,刚打回来的水流淌了一地。

她头发乱糟糟的在脑后扎了一个辫子,身上的衣服明显短了,露出一大截手腕。

那少年躺在草席之上,两眼紧闭昏迷着,面如金纸。嘴上起了几个燎泡,时不时还抽搐一下。

“哥哥,你别吓灵儿呀,你让灵儿可怎么办?”女孩显然已经被吓着了,不停抽泣着,两行眼泪在脸上淌出了黑黑的痕迹。

“灵儿,这是怎么了?”门外响起一个粗豪的声音。

“大叔,你快来看。”

一个五十余岁的矮壮汉子,穿着短打,袖子高高挽起,是码头上苦力的打扮。进门一看,皱眉道:“灵儿小丫头,二子肯定是生病了,你赶紧去找郎中来瞧。看这情形,他自己还去不了医馆。”

矮壮汉子面色犹豫了片刻,掏出了十个大钱,递给灵儿:“拿着,赶紧去请郎中,不能耽误了。”

灵儿停止了抽泣,却反射性的缩回手,道:“大叔,哥哥说您要养家,不能再收您的钱。”

“快拿着,这不一样。我瞧二子的病来得凶猛,别耽搁了。请郎中上门,还要给出诊费的,你哪里有钱?”

灵儿的目光在昏迷的哥哥,和汉子摊开手掌中的银钱中,不断来回。最终,担心哥哥的情绪占了上风,她一把抓过汉子手中的大钱,跪下磕了个头:“灵儿多谢大叔。”

矮壮汉子的面上露出憨厚的笑意,和她一道出门:“快去吧,别耽搁了。”

走到一半时,闻见一阵浓浓的肉香。拿眼看去,只见搭在屋檐下的灶台上,放了半个猪头。铁锅里,还有半锅炖得稀烂的猪头肉,散发着香气。

矮壮汉子不由得耸了耸鼻子,好香啊,他已经有半个月不知肉味了。

灵儿是个机灵的孩子,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心头明白,忙道:“大叔,你把这半个猪头拿去吧。哥哥病了吃不下,灵儿这里有半锅,够吃几天了!”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