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初入帝都(1/1)

关中地区,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北有萧关、西南有散关、东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被誉为“四塞之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而关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安,则犹如一个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富饶的关中大地上。秉承着“非壮丽而无以重威”而建设的长安城,东西长约九千七百余米,南北长约八千六百余米,雄壮宏伟,气势恢宏。

长安城内,大街及诸坊巷,大店铺,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店肆林立,热闹非凡,大街上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车水马龙。

长安城的宏伟和长安城内的热闹,让作为后世而来的李玄感到惊讶的同时,又感到欣喜。

大唐皇宫位于长安城正中,规模宏大,辉煌壮丽,威严壮观,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占地50公顷,相当于后世北京故宫的4倍,拥有50余座殿堂和阁楼,是整个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

走近皇宫,就看到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带领着文武百官在宫门外迎接。李玄一行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走到了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近前,刚刚站定,尚未开口。只听一声尖利的声音喊道:“陛下驾到。”

李玄一行随同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一起躬身行礼道:“恭迎陛下。”

通过眼睛的余光,李玄看到一位白发黄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向自己龙行虎步的走来。

李渊走到李玄面前激动的道:“你就是李玄,孝基的儿子?”

李玄恭敬的回答道:“是。”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的跪下,对着李渊跪拜了起来。

李玄跪下行礼,引起了百官激烈的议论。

“跪拜大礼?拜师礼?”

“怎么会行如此大礼?不是伯侄关系吗?”

“紧张了,行错礼了?肯定是这样。”

“李孝基的老脸让他儿子丢光了。丢脸丢大了,在太子、秦王、百官面前,连礼都不会行了。李玄虎父犬子,不过尔尔。”

在众人议论声中,李玄淡定的行完了拜师礼,缓缓的站了起来。

众人的议论,李渊似乎没有听到,而是盯着李玄,心情激动的道:“像,真像。”

李玄却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又对着李渊行起了躬身礼。

“又行礼,这是要闹哪样?”

“躬身礼?这才对嘛,这才是侄子对伯父,臣子对皇帝应该行的礼嘛。”

“这才明白过来了,晚了。李孝基的脸都让他丢到姥姥家去了。”

山东豪族、南方世族官员历来自持汉族正统,看不起关陇贵族、李氏皇族,便冷嘲热讽道:“关陇贵族,胡戎也;陇右李氏,胡戎也;陇右李氏第一聪明人李孝基的儿子,都摆脱不了胡人习性,不知我泱泱华夏正统礼仪,陇右李氏怎敢妄言乃汉飞将军李广之后?汉族正统?”

赵猛、孙思邈、熊阔海、裴行俭也都很惊讶,他们想不明白:平时很精明的李玄怎么会犯下如此最低级的失误?

秦王李世民看着规规矩矩行礼的李玄连连摇头。

太子建成更是讥笑道:“什么东西?竟然值得孤和父皇如此迎接?废物一个?”

而皇帝李渊此时才意识到李玄对自己行了两次礼,第一次行的竟然是拜师大礼,他有心想问,又怕让李玄再次难堪,便有心避过去。

李玄猜出了李渊的心思,便道:“陛下亲自迎接李玄,让李玄受宠若惊。李玄对陛下行了两次礼,乃是事出有因:一为公,二为私。”

李玄话音刚落,群臣们就又议论了起来:“既然第一次行礼为公,那怎么能行拜师礼呢?陛下又不是道士?”

“陛下虽然不是道士,可是陛下却与我道家有大缘法。陛下是天子,他还是陇右李氏家主。而陇右李氏乃是我道教太清圣人——老子的后人。按照辈分,陛下和我的师傅青云真人同辈,我行拜师礼,何错之有?”李玄斩钉截铁的道。

李玄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掉进了大海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把所有人都惊住了。

“陇右李氏,太清圣人——老子的后人?怎么会如此?”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太清圣人老子身份的特殊,他不但是整个道教的祖师,在整个天下有着广泛的信众,而且他还是儒教圣人孔子的老师,孔圣人曾向老子问过礼学,求教过学问。而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孔圣人的门生,孔子思想也是整个汉族的正统思想。

尚书左仆射、关陇贵族主事裴寂脑子飞快的运转,如果陇右李氏是太清圣人老子的后人,老子是楚国人,是汉族正统,这毋庸置疑,那么陇右李氏也必是汉族正统。这样一直看不起李氏皇族的山东豪族、南方士族便无法再针对陇右李氏,陇右李氏是胡人血统了,也有利于得到山东、南方士人支持,而且陛下作为道教祖师的后人,必然得到全天下广大道教信众的支持,毕竟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已经发展数百年了,几乎每一个村寨都有道教的道观,这对于稳定大唐的统治至关重要。想到这些,裴寂决定使用激将法,激一激李玄,于是佯怒道:“黄口孺子,当着陛下和文武百官的面,你怎能信口雌黄,胡八道?”

众人随即醒悟了过来,李玄只是个少年,陇右李氏乃是太清圣人的后人,此事由李玄出,或许当不得真。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