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42章 激动的不得了(1/1)

第42章激动的不得了

师爷看着一屋子的吏官们十分失态的模样,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觉得自己刚刚的震惊就也不算什么了,毕竟有这么多人陪着自己呢。

然后他就用笔在卷宗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甲上’——这样的试卷,他要是不批阅,一会儿肯定被那群家伙抢着批阅。

等批阅好之后,他才吹了吹试卷上的字,笑眯眯的将试卷递给了方知师:“大人,你先看。“

一旁的老吏官都凑在方知师身边,伸长脖子的想要去看那卷宗,方知师这次也没再只看字了,而是认真的看起内容来。

看的时候,还不断的感叹:“圣殿这次出的几个填空题有些奇巧,不少语言陷阱,有几题,不看答案,我都不一定能答对,这人竟然写对了。”

“啧啧,这解析,涵盖了那么多知识,我还从未见哪个人解释的这么齐全的。”

“还有这字真是美如画啊……”旁边有其他官吏赞道。

光是看着那字,他们就有些心痒难耐,也不顾方知师官阶比他们高了,一个二个的都催促方知师:

“大人你先别说话,倒是看啊。”

“对啊,快看啊,我还从没见过把诸圣典籍全部答对的试卷呢。”

“快快快……”

“我等都还在排队等着呢。”

众位官吏不断的催促着文成县县令方知师。

但是,第一个发现试卷的师爷,却是偷偷的溜走到诗词那边去了。

师爷心中想着,那人的圣人典籍写的那么好,定然是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之辈,这样的人,写出的诗词,肯定也十分不凡。

说不定啊,那惊动考场的优品诗词,就是这个人写出来的。

而这个人的字又写的那么好看,辨识度十分高,所以在众多诗词卷宗中,应该也不难找。

因此,在众人都被那张众圣典籍卷宗吸引的时候,他一个人,很是得意的翻看起诗词卷宗起来。

那漂亮的楷体字,实在是太有辨识度了。

师爷翻看的极快,很快就在第二摞里翻看到了那熟悉的字体。

他手指微微一顿,然后就将那张试卷抽了出来。

只见雪白的宣纸上写着干净的诗词。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师爷盯着宣纸上的诗词,看着看着,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副幽静寒冷的山水雪景,眼前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而在白雪皑皑的江面上,有一叶小舟,有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只是读着诗词,一股寒意,一股冷意,一股难以语言的清傲孤冷,便扑面而来。

方知师总算是看完了试卷,恋恋不舍的嫁给手中的圣人典籍试卷递给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吏官们,然后便想找师爷议论一二。

谁知竟然没看到师爷在座位上。

他微微一愣,便向四周望去,看到呆站在桌前的师爷,先前走几步,拍了拍他的肩膀:

“喂!许文祥,你在发什么呆?”

师爷被吓了一跳,全身一颤才回过神来,整个人都激动的不得了,兴奋无比的大声道:“大人,你快看这首诗。”

方知师疑惑的看了他两眼,便接过他手中的卷宗看了起来。

他的修为要比师爷高一些,虽然看完之后,也是满脸欣赏,但还能克制住自己:“好诗,真是好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我们文成县考场上出现的那首优品诗词。”

那边的吏官们听此,又爆发了。

“优品诗词?”

“什么,你们竟然找到了优品诗词!”

那些吏官直接捧着之前那份圣人典籍试卷跑了过来。

方知师看了师爷一眼:“还是你小子有心眼,不过,呵呵,那份试卷给你批阅了,这份诗词,就由本官批阅了!”

师爷听此,便有些后悔自己刚刚直接将诗词试卷给方知师了。

方知师护着试卷不让别人看,赶紧在上面写了‘甲上’这个最优的成绩,才稍微放开了一些,得意的笑道:“没想到我文成县竟然有这等人才,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但字写的好,博古通今,而且还能写出这样的诗词,真想知道他是谁。”

说完之后,他眼神一动,嘿嘿笑了两声,已经暗自决定,等灵考榜单出来,知道那人是谁之后,赶紧上门去求字。

他是不会把他的打算说出来的,因为他一旦说出来,这些老家伙们,肯定也会跟他一起去抢字。

然后他便轻咳一声,一本正经的开口:

“诸位,我们青州已经数十年没出现优品诗词了,今日我等得以看到,不如就来品鉴一番。”

那些吏官听此,皆是点了点头,还有年长者抚着胡须:

“我看好。”

“这必须的嘛。”在场的吏官们,都有些激动起来。

“好,那么,师爷,就从你开始吧。”

师爷许文祥作为第一个看到这首诗的人,自然最有发言权:

“好,既然如此,我就献丑了。”

许文祥的表情变得郑重起来,认真的开口道: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说着说着,师爷情难自禁:″妙!真是,妙不可言啊!”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