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野兽背脊骨般绵延起伏的山脉,盘曲于天际四面,形成巨大的天然屏障,隔绝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一*浪潮。
金乌西落,凉风习习,带动着葱葱郁郁们簌簌作响。
橘色的余晖穿过张玉兰46岁的魂魄,洒向不远处的农房,洒向小山坡,将下面的人身影也拉得格外长。
“先生,我大女儿刚定了婚,您帮我算算成不?”张母将刚满十八岁的张玉兰,推到远负整个钟鸣镇盛誉算八字的余先生面前,殷切的问道。
余八字在丈夫的搀扶下,转动了一下比常人明显要小一倍的眼球,没有焦距的视线,在一脸好奇的张玉兰脸上逡巡的一会儿,这才朝着张母的方向缓缓道:“这一起不会成,接下来几起将也不会成。”
张母闻言大惊,慌忙追问余八字:“咋的?”
余八字没有回答张母,继续道:“缘分自有天定,你女儿的对象,在西南方,一手执笔,一手持锄头。”
说完,余八字转动眼珠,将虚无的视线放到清秀稚嫩的张玉兰身上,意味深长道:“你千挑万选,也不如前一个……”
十八岁的张玉兰对着一脸高深莫测的余八字有些悚然,但心里却十分的不以为然,随后就将这段日常插曲给抛到了脑后。
而蓝天下的那抹透明魂魄,在二十四年后,以死魂的形式听到这番话,却是心神如钟震,悔不当初。
当年被她视作迷信骗子的余八字,字字应了验,其中暗藏的深意结合二十四年来的日日夜夜,不正是那样吗?
从记事以来,她张玉兰是钟鸣镇月牙村,出了名的俏姑娘,不仅歌唱得好,长得好,人也勤快孝顺,刚满十八岁,上门说清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最后敲定下来的是镇上一个教书的老师周一华,无论家庭还是身份职业,对于处在农村的张玉兰都是高攀了,村里哪一个不羡慕。不过她却不大中意这门婚事,只因为两家相看的时候,她不喜欢周一华的瘦弱长相,仗着自己年轻,不顾张母的强烈意愿,果断退了婚。
随后就去了镇上学裁缝,十九岁那年和林业局的职员向天国订了婚,因为嫌弃他年纪偏大,做了一件让张玉兰觉得特别没经济头脑的事儿,再次不顾反对退婚!
之后又说了两三起,张玉兰都不满意,直到遇到高文君。
八十年代那会儿,城乡户口严格的很,镇上是居民户口的就只有高家一家。而上高中的高文君是从城里回来过假期的。高中生这个名头,听着都让人眼热。
张玉兰喜欢上高文君,却不是因为他处处高人一等的身份,而是因为高文君真真实实的对她好,而且很会玩,年轻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不过这段恋情却在高母的一句话中流产,年少气盛自尊心又强的张玉兰,果断与高文君分手。
那年她二十岁,张母整日气急败坏的念叨着她熬成老姑娘了也不嫁。
最后张玉兰实在忍受不了张母的责骂,一边学艺一边任由张母安排相亲。不过张玉兰因为心里还有着高文君,总是不满意。
没过多久,在镇上学艺的张玉兰遇到了一朵特别难缠的桃花。
她在镇上两年,现在还是在师傅的裁缝店里,却已经出师,经常帮着师傅接一些生意。钟鸣镇的混混多,有不少中意张玉兰的,不过好在张玉兰性子烈,全都强势挡了回去。
不过这朵桃花,却不和其他混混不一样,他叫陈世修。
陈家是钟鸣镇上的首富,不过不是做生意,而是开诊所的。陈世修的父亲陈安寿在钟鸣镇上,医术不错,还是个端公。所谓端公,就是捉小鬼的。
陈世修个子不高,但是五官生得端正,左边一个小酒窝,笑起来露出小虎牙,让人觉得是个脾气好的男人。每天给张玉兰不是送花就是送吃的,不管她怎么生气,总是嬉皮笑脸,骂走了第二天又像是没事人一样照来不误。
张玉兰二十一岁那年秋,陈世修退了家里刚刚安排的一门和远房表妹的婚事,让陈母王世芳上张家说亲。
巧的是,这个远房表妹刚好和张玉兰关系不错,和陈世修成事之后,张玉兰才知道表妹这回事儿,不过已经无法挽回了。两人关系自然也因为这件事而形同陌路。
张玉兰不仅无数次假设,要是那表妹能透点口风,她是怎么也不会让自己嫁给陈世修的。
不过更巧的事还在后头。
王世芳上门说亲的时候,张母刚刚相看了邻镇的一个小伙子,各方面都不错,因为路途远,说是过段时间就上门来看看。
陈家这样一来,张母见那边又没什么动静,想着保险,然后就答应了陈家。
十二月份的时候,张母带着张玉兰上了陈家相看,两方家长很快达成一致。随后陈家一再挽留张家母女在陈家玩几天。
对这门亲事没反对当然也不怎么中意的张玉兰,其实想和张母回去,哪知陈世修耍赖的将张玉兰锁在房里,不让她走,这才不得不答应留下来玩了三天。
待到两母女回去的时候,张父才无奈道,三天前他们前脚刚走,邻镇的那个小伙和他父亲后脚就来了,因为没有通讯工具,张父没办法联系张母她们,只得让那小伙和他父亲等一等,这一等就是三天,然后人家刚走,张玉兰后脚就回来了,路上也没见碰到过。
那个小伙是张母托人看了很久的,没想到就这么阴差阳错的错过了,虽然可惜,但是好歹还有陈世修。
次年二月,陈世修与张玉兰结婚。
结婚三天,张玉兰的噩梦之门正式打开。
前尘往事因为余八字的话,再次翻腾出来,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张玉兰看着脚下再次变换的场景,正巧便是她和陈世修结婚的当天。
虽然家境算不上怎么样,但是母亲父亲还是为她准备了十里红妆,上好的梨花木做的大衣橱、大衣柜、梳妆台,复古的圆桌圆凳,还有张母自己做的崭新棉絮棉被几大捆,系着如血的大红花,贴着艳红的双喜字,从月牙村几十公里的山路一直送到钟鸣镇上。
鞭炮震天,长街上的流水席还没开宴,就已经座无虚席,两边的长凳上还坐着等候吃喜酒的亲朋好友,挂情的地方更是人□□满,一边的肥大蹄髈和其他人情堆了小半山。
张玉兰噙着冷笑,看着地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结婚酒宴,尽管这已经是第四十九次以旁观者的姿态目睹着这一切,心里依旧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不甘与悔恨。
她已经死了……灵魂却依旧得不到安息,竟然还要来一遍又一遍回顾二十几年前她的愚蠢与无知!
依旧像之前一样什么也做不了……
想到后面自己所吃的苦,张玉兰心里彷佛有把重锤在心头猛砸。
许是因为过于激动,作为游魂的张玉兰形态有些不稳,整个惨白的面目狰狞而模糊,看起来万分可怖。
不!
她绝对不要再去看那些噩梦一眼!
就算魂飞魄散也不要!
张玉兰红着双眼,张扬的五爪,怒视着下面,这时画面却一转,她来到了新房。
二十二岁的张玉兰头戴红发红绳,身穿大红布衣棉袄,脚上穿着一双绣着牡丹的布鞋,坐在新房和一群三姑六婆们正聊着天。
白净的脸上带着艳丽的笑,一双清亮的眸子满含对以后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漂浮在天空中的张玉兰,看着那样熟悉而陌生的自己,慢慢冷静下来,沁骨的悲戚却从心底蔓延开来。
殷红的唇缓缓启动,张玉兰唱起了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
烟花那女子
叹罢那第一声
思想起
当年的坏呀坏心人
花言巧语他把奴来骗
到头来丢下奴
只成了一片恨
咿呀呀得儿喂
说给谁来听
为只为家贫寒
才卖了小奴身
烟花那女子
叹罢那第二声
思想起
当年的坏呀坏心人
花言巧语他把奴来骗
到头来丢下奴
只成了一片恨
咿呀呀得儿喂
说给谁来听
到头来丢下奴
只成了一片恨
烟花那女子
叹罢那第三声
思想起
何处有知呀知心人
天涯漂泊受尽了欺躏
有谁见
逢人笑暗地里抹泪痕
咿呀呀得儿喂
说给谁来听
有谁见
逢人笑暗地里抹泪痕
……
凄婉幽怨的吟唱隐隐于天穹之间。
新娘张玉兰在七姑八姨谈笑间似有所感顿住,偏头看向满是新绿初乍的窗外,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下起了雨,一股淡淡的哀伤袭上心头,让她有落泪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