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更,求票支持。※%頂※%※%※%,..)
连续几天,刘宣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呆在住宅没出去。没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李傕死后带来的震荡也渐渐平息。
书房中!
史阿恭敬站着,禀报道:“主公,董卓把飞熊军交给了李儒。”
刘宣道:“意料中的事情。”
李儒借助刘宣的手除掉了李傕,飞熊军无人主持,必须要寻觅心的主将。但董卓麾下的郭汜、樊稠、牛辅等人都差了些,只有李傕最合适。尤其李儒还是董卓的女婿,董卓让李儒执掌飞熊军就是意料中的事情了。
刘宣话锋一转,问道:“贾诩最近有什么消息?”
史阿回答道:“闭门谢客,没有任何消息。”
刘宣吩咐道:“准备马车,我要见贾诩。”
“诺!”
史阿得令,便转身出去安排。
马车驶出住宅,史阿坐在马车中,脸上有着不解神色,问道:“主公,贾诩一把年纪了,卑职看他也没什么能力,为什么您三番两次的去拜访,想邀请他出仕呢?”
刘宣道:“他是人才!”
一句话,史阿无言以对。史阿没看出贾诩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如果贾诩真的很厉害,就不会如此落魄,不会是门可罗雀。
马车抵达,敲门后,童儿看到是刘宣,连忙把刘宣迎了进去。
厅中,宾主落座。
贾诩脸上挂着笑容,缓缓道:“世子这一次来,面色红润,眼中带着笑意,看来是除去了心头大患,再无后顾之忧了。”
刘宣道:“先生慧眼。”
贾诩道:“世子所为何来?”
刘宣双手搭在大腿上,正襟危坐,诚恳道:“这次拜访先生,是请先生出山。如今抵近了一月,长安之行也即将结束。此行来长安,我不希望留下任何遗憾,我希望先生能随我一起返回北海,逐鹿天下。”
贾诩的表情,也在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
君择臣,臣亦择君。
乱世之中,这样的例子尤为明显。
刘宣需要贾诩的辅佐,想要贾诩相助,但是贾诩有自己的考量,也会考虑刘宣是否合适,是否值得他效忠。
贾诩沉默不言,暂时没有回答。
刘宣见状,心中却是大喜。
前两次他出招揽的话,贾诩二话不就拒绝了。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拒绝,证明贾诩正在考虑,或者贾诩已经意动了。
厅中的气氛寂静无比,刘宣没有打扰贾诩。似贾诩这样的大谋士,心智坚定,不是三两句话能服的,倒不如让贾诩考虑清楚。
好一会儿后,贾诩轻轻吐出一口气,道:“老夫有三个问题请教世子。”
刘宣神色一震,道:“先生请。”
贾诩身子微微前倾,问道:“世子认为,怎么做才能天下太平?”
刘宣思考了片刻,不急不缓的回答道:“要达到天下太平,有达到三个标准。”
贾诩问道:“哪三个标准?”
刘宣回答道:“第一,君不疑臣,臣不疑君;第二,文官不贪财;第三,武将不怕死。”
贾诩眼中一亮,很惊讶刘宣的答案。
君不疑臣,则君主不摆弄权术,官员踏踏实实做事,不揣测君主心思,朝政稳固。文官不贪财,国家大治,百姓自然安居乐业。武将不怕死,勇猛无畏,开疆拓土,征服四夷。
内无忧,外无患,天下自然太平。
贾诩又问道:“世子认为,治国用王道,还是用霸道?”
刘宣轻轻一笑,回答道:“王道以仁义治天下,霸道以法理治天下。”
“不论是王道,亦或是霸道,都只是治国的一种手段而已,无分轻重,无分好坏。就好比抓老鼠的猫,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霸道和王道都能治国,何必舍弃一种呢?王、霸兼用,岂不更好。”
“只要能治国,不在乎手段。”
刘宣表情严肃,侃侃而谈道:“王道和霸道之争,可以成是儒家和法家之争。儒家以仁义治国,法家以规矩法理治国,两者都是治国之道。真的要区分一下,应当是儒为表、法为骨,外儒内法,国家自然大治。”
“啪!啪!”
贾诩脸上笑容灿烂,赞叹道:“世子之言,堪称经典。”他本是想考校刘宣一番,没想到听到了如此精彩的论述。
刘宣笑道:“纸上谈兵而已,不值一提。”
贾诩脸色恢复严肃,继续道:“第三个问题,世子的志向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的宽泛,如果让刘备回答,毫无疑问是中兴汉室;如果让曹操来回答,应当是牧马贺兰山,征伐匈奴。
但刘宣来回答,却不能依照这些,贾诩不是好忽悠的。
什么中兴大汉,什么牧马贺兰山……贾诩又不傻,明白这是套话。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体现宏大的抱负,又得有足够的信服力。
刘宣思考着,眼中忽然一亮。
要回答贾诩的话,得用穿越必备的经典才行。
刘宣坐直身体,一字一顿道:“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嘶!”
贾诩倒抽了口凉气,震惊刘宣的话。
刘宣这话的抱负之大,器量之广,令贾诩倍感震惊。如果换个人这样的话,贾诩肯定嗤之以鼻,觉得对方吹牛大话。但是纵观刘宣的所作所为,刘宣有足够的手腕和能力。
且不刘宣在北海国的事迹,单刘宣到长安后发生的事情。
斗李傕,以至于李傕给董卓守门。
借刀杀人,诛杀杨奉。
以退为进,设下圈套诛杀李傕。
不仅如此,刘宣同时娶了董菡和貂蝉,成为董卓和王允的女婿。
论根基,刘宣虎踞北海和东莱两地,有了根基。
论手段,刘宣智谋出众,为人沉稳,足堪大任。
在贾诩的眼中,早已忽略了刘宣本身的年龄。贾诩面对的仿佛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热血青年,而像是沉稳自信的中年人。贾诩深吸口气,眼神坚定了起来。
有了决定,就不再犹豫。
贾诩双手合拢,起身揖礼道:“贾诩,拜见主公。”
刘宣连忙去托起贾诩,道:“先生请起。”
两人各自落座,贾诩正色道:“老夫归顺了主公,自当撰写文书辞官。主公离开长安时,就是贾诩前往北海国之日。”
刘宣头,脸上笑容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