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弘改革(1/1)

司马攸见羊徽瑜说的笃定,不由大喜过望道:“是,如此就让母后费心了。”

羊徽瑜挥了挥手,笑呵呵的说道:“桃符现在是诸侯国林立,你身为九五之尊,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处理,就别杵在我这里了。”

看着羊徽瑜那疼惜怜爱的眼神,以及头上那标志着沧桑的丝丝华发,司马攸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最终司马攸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东晋的皇帝。羊徽瑜的晚宴司马攸并没有去参加,参加的都是东晋范围内,甚至周边地区的司马宗族主要人物,所以司马攸并不清楚羊徽瑜对司马伷与司马伦他们说了些什么,准确的说司马攸也不想知道他们具体谈了

些什么。

只是在宴席之后的第二日早朝时,当刘弘得到嵇喜的提示,再次上表请求变法之时,司马伷与司马伦一派均是保持沉默,再没有人跳出来反对变法了。

公元278年3月,东晋皇帝司马攸破格擢升刘弘为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开府仪同三司。一时之间,刘弘可谓风光无限,给人一种集东晋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

刘弘上任第一件事情便是上书司马攸,奏请重新追谥曹奂为大魏元帝,免除所有参与曹奂复国时的前魏旧臣谋逆罪行,引得了不少前魏旧臣及后人的好感。

不仅如此,刘弘还列举了二十多条贾充与杨骏专权陷害忠良乱国的行为与罪责,将被这二人打压或者迫害的人全部给予了平反。

声势造成之后,刘弘紧接着便采取了类似于蜀汉招录名臣后裔一般的人才政策,大肆招录曹魏名臣后裔及西晋因贾杨专权而被罢官免职的文武及族人。

刘弘此举先后招录到了曹魏旧臣及在野人士如陈郡阳夏人谢衡,琅玡临沂人王戎等等名士,又如因不满贾杨专权而退隐的汝南安成人周浚,渤海东光人孟观等能臣义士。除此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弘的人才政策招录下,先后有陈敏、张昌、吴弘、石冰、封云、张统、史曜等众多青年俊杰被东晋朝廷予以提拔重用,大大的提高东晋的人才力量。尤其是有了这些新人

的加入,也使得刘弘的变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执行者。

其实刘弘所谓的改革变法,其实大多都是以蜀汉为参照加以改变的。毕竟他很清楚东晋需要改革不假,可是也禁不起折腾,所以最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就是以蜀汉的变革成果为参照。

当然,这样的参照也不可能全盘照搬,比如说以东晋的国情,现在就不大适合进行科举制与武举制。这到不是说东晋现在目前没有推广三级基础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东晋的世家力量远非偏远的蜀汉世家力量可比。而东晋乃至西晋,现在最大的世家和名门望族就数司马家族了。他们不仅需要将足够的位

置留给自己人,而且那些高官士族子弟们还有个臭毛病,那就是看不起地位低下的人,不愿意与所谓的“贩夫走卒”同朝为官。

不过,为了吸引人才,与蜀汉抢夺天下学子,也让本地学子不至于外流到蜀地。刘弘效仿蜀汉在东晋国都临淄建立了临淄书院,凡是书院学生毕业后都是天子门生,优秀者经过考察后可以直接入仕为官。

值得一提的是临淄书院的挂名院长是司马攸,可是副院长正是谢衡。说起谢衡可能并不出彩,但是他却有一个出彩的儿子和孙子。他的大儿子叫做谢鲲,被后人列为江左八达之一。

要是提及谢衡的孙子那就更加了不起了,正是大名鼎鼎的东晋风流宰相谢安,曾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破苻坚的百万前秦大军。除了人才制度方面的改革外,刘弘在政治、军事、经济、农业上也进行了一系列区别与蜀汉的改革。如在经济上采取户调式,即征收户税的制度。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这一制度规定:“丁

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

同时,户调制还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纳布一匹,远的纳布一丈。”

在农业上,刘弘在司马攸的批准下,颁布了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令。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充劳动力和加强监督等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还下令在各地修建渠道,灌溉良田。

不仅如此,在刘弘的推动和改革下,东晋朝廷废除了原有的屯田制,将民屯田给予农民,实施占田制。

占田制下的农民,为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他们生产获取的粮食除缴纳田租外,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这一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得农民留在家乡不至于远赴蜀汉。

只是事实上无论是户调制还是占田法都不过是一种改进,比如说占田制使世族占田有法可依,平民也拥有一定大小的土地,但世族大量并购土地的问题并未解决。

而户调制虽然能够保证国家税收,可是却会损及到世族利益,自颁布那日起,就一直遭到世家豪族们的种种抵制。

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这些改革还是使得东晋的国力有所恢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东晋国力也必然会有长足的发展。

……

这一日,刘弘在府内召见了刚从蜀汉秘密潜回的心腹弟子陶侃。在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刘弘带上他直奔皇宫,准备向司马攸推荐自己的弟子。

“陛下,这便是微臣曾经跟您提过的陶侃,他刚从蜀汉回来。”行礼过后,刘弘拱手说道。

司马攸闻言,细细的打量起了陶侃,但见他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身材健硕,相貌堂堂。一张国字脸下是满脸的英气。

“哦!原来这位就是刘卿所说的陶侃啊!嗯,很不错!既然爱卿向朕引荐了他,这回打算委以他何职呢?”司马攸赞叹之余,半是开玩笑的说道。自从司马攸在下定决心变法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好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打算。凡事涉及到改革方面的政策与人事,他大抵都不会驳斥,算是做到了无条件、不遗余力的支持。光从这一点上来说,司马

攸就确实算得上是一名贤明的皇帝了。

刘弘并没有直接回答司马攸的问题,而是对着弟子陶侃道:“士行啊,你把你路上截获的信件呈与陛下吧!”

陶侃闻言,应了一声是,便从怀中掏出了信件,递于司马攸的首席太监。等到司马攸狐疑的接过信件查看之后,忍不住蹙眉道:“此物何来?”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