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闻言一怔,眉毛拧了三拧,看着倔强中又有些楚楚可怜的杨艳,最终又舒展开来,喟然长叹道:“非是朕不喜欢衷儿,朕也有苦衷啊!”
杨艳是个心思聪慧之人,很快意识到今天司马炎心情不错,是彻底将话题挑明的好机会,当即说道:“陛下能身为一国之君,又能有什么苦衷!”司马炎抿了抿嘴道:“就因为朕身为一国之君,所以要为江山社稷负责。你应当知道衷儿他、他。唉……”原本他是想说司马衷有些弱智,可是再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话到嘴边,最终化成了一声叹
息。杨艳哪里能不明白司马炎所想,旋即解释道:“陛下,您整日忙于公务,又何曾与衷儿朝夕相处过。不错,衷儿表面上确实不似其它皇子那般精明。可是那也是因为他年幼憨直的缘故,若陛下能给他寻一名
师的话,他日后必然也能像陛下那样,成为一位有道明君。”
杨艳不愧是个聪慧的女人,不仅给傻儿子找到了客观理由,更是成功的将话题转移到了给儿子找老师的话题上来。司马炎听着杨艳那有些牵强的解释,不由眉头微蹙。可是当他最后听到杨艳含蓄夸奖自己是有道明君的时候,眉头再次舒展开来,不置可否的说道:“皇后所言,也不无道理。只是朕不是已经替衷儿找了教
习先生吗!”
杨艳连连摇头道:“陛下,臣妾刚才说了,须得寻一名师。现在衷儿的教习先生乃是碌碌之辈,当不得名师!”
司马炎手捋须髯道:“既然皇后觉得衷儿现在的教习先生不行,那朕明天就下令重新更换好了。”
杨艳叹道:“只恐庸师再耽误了衷儿。”
按理说杨艳这种儿蠢怪老师的行为极其不负责任,可是司马炎却深以为然,他认为杨艳今晚所说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自己如此英武过人,儿子又怎么会是弱智呢!
想到这里,司马炎沉吟道:“那皇后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杨艳一看机会来了,便故意思虑片刻,方道:“臣妾久在宫闱之中,又怎知天下名士!不过,臣妾到是曾听说贾充贾公闾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乃是天下名士。如若他为衷儿师的话,必然学识飞进。”司马炎见杨艳提的名师居然是贾充时,不由皱眉愣住了。这到不是他认为贾充能力不足,或者说不信任贾充。如果是换在以前,司马炎绝对会一口答应下来。可是现在嘛,自己此前已经钦点贾充负责雍凉
秦三州兵事了,这就有些不好办了。
杨艳故作不知的哭泣道:“陛下,莫非不愿衷儿出人头地吗!”
司马炎见皇后一言不合,便要开哭,不由有些为难的说道:“衷儿乃是朕的孩儿,我又怎么会不希望衷儿出人头地。只是贾卿已经被朕委以三州兵事,不日即将出兵远征了。”
杨艳轻“啊”了一声,随即又泫然泣下道:“想我大晋帅才何其多也,又岂一个贾公闾乎!再者贾车骑虽然文韬武略,可是年已五旬,久疏战阵,万一有个闪失,该如何是好。”
“这个……”司马炎也有些犹豫了。经过杨艳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贾充虽然有资历和威望,可是也确实没有多少领兵打仗的经验,未必就是刘谌和秃发树机能的对手。
杨艳见司马炎语气有所松动,连忙又道:“臣妾听说尚书石鉴久与胡人打交道,深谙胡人战法,足可退鲜卑人之兵!”
“哦?那蜀国刘谌犯境又派谁去比较适合呢!”司马炎见杨艳说的头头是道,饶有兴趣的接着问道。
按理说女人是不许干涉朝政,可是司马炎则不然,他对于美女一向都很宽容。或许是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历史上他的儿媳妇贾南风不仅干政还专权,可以说是“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
杨艳跟了司马炎多年,自然对他脾气秉性十分了解,当即回答道:“陛下可听说过杜武库之名吗?”
司马炎挑了挑眉,道:“你是说杜预杜文凯?”“不错,正是此人。论辈分而言,他还是陛下的姨夫呢!想当初西路军征蜀的时候,他便任钟会军的长史。后因钟会叛乱自立,他举兵失败逃出了蜀中。此人有勇有谋,又熟悉蜀中情形,陛下何不令此人领
兵防御,以绝蜀汉之兵呢!”
司马炎闻言,放声大笑道:“哈哈。皇后真乃吾之子房也!也罢,就依皇后方才所言,令石鉴与杜预分兵御敌。至于贾卿嘛,就让留在洛阳早晚教习衷儿读书便是!”
杨艳听后自是窃喜不喜,为了表示感谢,又以身相报一次,此自不必细说。次日早朝之时,司马炎颁下诏令,着石鉴为安西将军,总督雍凉两州兵事,负责抵御鲜卑秃发树机能。调杜预为轻车将军,总督秦州兵事,以防御蜀汉再度北伐犯边。同时,任命贾充为二皇子的教习,负
责指导司马衷学业。满朝文武虽然不清楚为何司马炎会突然改变任命,可是却无人敢质疑。任恺、庾纯二人计除奸贼不成,顿感可惜,却也无计可施。而贾充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又成功的和杨皇后搭上了线,更是高兴不
已。至于司马炎让他做傻儿子司马衷的老师,贾充不仅没有半点为难,反而十分的高兴。他现在已和杨皇后达成了攻守同盟,下一步就是要联合朝中大臣,力挺司马衷为太子。到那时候,贾充这个教习老师可
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太子太傅了。
当然,在此之前,贾充也必须教好司马衷。让司马炎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及证实司马衷并不是痴傻而是憨实,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将司马衷推上太子的宝座。对于司马衷是不是真像传闻中的那样白痴,贾充并不清楚。毕竟涉及到皇家颜面问题,所以不可能轻易得出准确信息。之所以会说司马衷白痴,也是主要因为青蛙为何而鸣以及何不食肉粥两个传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