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一直搞不懂自己身边的人怎么就那么相信自己一定能登上那个位子,然后兢兢业业为自己打基础。
对于那个位子,齐景真的是没什么兴趣,再在朱棣手底下,齐景觉得自己还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好。
在北平呆了一天,正想第二天走,北边传来的消息,彻底让齐景震惊了。
“据传,有一家族自商周时从中原迁徙至北边,乃姓齐,衣着皆不同与常人。”
不光是齐景震惊了,收到消息的朱棣等人也震惊了,这明显就是齐景的亲人嘛!这得接回来。
不用朱棣派人传信,齐景就已经动身去了北边,朱棣根本不知道齐景已经回了北平,还让离断告诉齐景,放下一切事物去北方。朱高炽和朱高煦听了这件事情,把身边的身手好的护卫都派去了不少,但是都被离断以齐景的名义退了回来。但是朱棣的亲卫倒是留下来一个,总要让朱棣放心不是?
虽然路途遥远而且是蒙古敌人的地界,但是齐景想自己去看一看,然后用自己的力量把他们带回来。
朱棣闻言赞许的头,大大表扬了一下齐景不食嗟来之食的美德。
什么美德,齐景暗骂一句,他压根不信自己有什么亲人还在,一定是离断搞得鬼,尤其是离断拒绝了其他人的帮助之后,齐景就更加确定了,离断怕被别人看出来。
这都什么事儿啊!
————
东昌之战的失败,一度让燕军气势低下,朱棣也有犹豫,后来在道衍强烈建议之下,还是决定出兵。
建文三年二月初九,大举祭奠阵亡将士,朱棣脱下袍子烧掉,激励军士;二月十六,再次出师。
三月二十二,燕军进兵夹河。这次南军也学乖了,看到了火器的好处,于是盛庸结下坚阵,备大量火枪强弩,,朱棣利用建文的禁杀之旨,亲自率几个轻骑兵掠过敌阵侦查。盛庸不敢开枪,只得派出自己的骑兵追赶,不了了之。
当日之会战两军旗鼓相当,但是燕军损失了大将谭渊,让朱棣恼火不已。
当夜,朱棣率领十余人在盛庸营地附近露宿,结果被南军包围。朱棣也不慌,像是早知道他们会来似得,再次利用禁杀之旨,穿过敌军,扬长而去。
这是朱棣跟齐景学的,叫什么扰乱敌军的军心,不然朱棣吃饱了撑的大半夜跑到敌人地界露宿,朱能苦着脸跟在朱棣身后,自己的主子哪里都好,就是太喜欢出其不意了······
回到大营,朱棣果断决定出击,两军再次交战,燕军左右冲击,盛庸坚守,双方互有胜负。
战斗打了七八个时后,朱棣见无法破敌,将士们又都露出了疲态,正准备下令撤退,突然刮起了强烈的东北风,尘埃蔽天。
东北风吹起来很正常,但是吹得南军睁不开眼睛就不正常了。
燕军大喜,则乘风大呼‘大风!大风!’,纵左右横击之,盛庸大败,损失了数万人后,退回德州。吴杰、平安引兵准备会合盛庸,闻庸已败,就退守真定。
夹河之战,重新确立了燕军的有事,而黄子澄和齐泰也因为夹河之战的失败,被罢免,逐出京城去暗中给朱允炆募兵。
朝廷隐瞒战报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百姓们的消息貌似比他们的灵通过了,这让百官破口大骂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根本不知道消息是谁传出来的,但是些消息肯定都是朱棣捣的鬼。
不然这些消息怎么都是燕军的好,把朝廷的军队贬低的一无是处,就连东昌之战,也是朝廷使了阴谋诡计,燕军将士拼死抵抗······
而朝廷自己出来为自己正名,百姓们根本就不信,没办法,百姓们的消息都比朝廷灵通,这怎么澄清?
击败盛庸后,朱棣进军真定。考虑到攻城较困难,决定诱敌出战。于是下令军中四出取粮,而用暗探向吴杰等透露此事。吴杰等决定袭击燕军。
闰三月初九,两军会于藳城,遂交战。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第一天的战况对燕军不利,南军的火弩和弓箭把燕军的军旗射成了筛子,第二天,燕军差不支,结果就在此时,又刮起了大风,于是燕军又赢了。
朱棣让人把成了筛子的军旗送回北平,警示后人。
白河沟、夹河到藳城,燕军三次得大风相助而胜,朱棣不得不认为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为。
但是朱棣也清楚明白所谓事不过三,这几次侥幸得胜,实在是撞了大运,下一次未必就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话这朱高炽的日子过得是越发的悠闲了,北平的这些政事已经难不倒他了,齐景的没错,只要民心在自己这边,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题一出现,北平的官员去解决,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不失公允百姓们都会接受,因为民心在自己这边。
更何况道衍现在也在帮自己,前几天朱高煦还没走的时候,自己跟他埋怨了几句政事的繁杂,他就给齐景去了信,然后齐景差人给自己送了封信,里面写着必要时候可以把道衍推出来缸。
道衍看到这封信的表情朱高煦一辈子都忘不了,道衍捧着信件,不停的喃喃自语,“就知道,我就知道,他来找我没好事······”
朱高炽当时乐的满脸就剩下牙,太好了自己终于能腾出时间来陪陪母妃了。
徐妙云最近也是很开心,自己的大儿子乖巧懂事,二儿子虽然性子跳脱了些,但是对自己的孝心还是有的,自己的三儿子有他两个哥哥在,自己也不用担心,虽然不知道高煦和高炽为什么不喜欢高燧。
齐景那就更让自己满意了,那天齐景着一脑袋泥土,提着工兵铲从自己房间的砖帝里跳出来的时候,自己差没吓死,不过齐景四处张望鬼鬼祟祟的样子,活像个土拨鼠。
想到这里徐妙云就忍不住笑出了声音,看的旁边的朱高炽一脸的疑惑,徐妙云答应齐景不,只得摸摸自己乖儿子的脑袋,道,“高炽,你出来玩,把瞻基留给张氏,能行吗?”
朱高炽撇撇嘴,“瞻基如今才三岁,留给张氏照顾是应该的,孩子事务繁忙,哪里有时间?”
徐妙云无奈的摇摇头,陪自己出游也算事务繁忙?不过自己的大儿子确实是和从前不一样,但是这种改变让徐妙云很欣慰,因为越发的有他父亲的气质了。
————
前方战事大的火热,朱高煦却收到来自朝廷的信。
道衍看到这封信如临大敌,一瞬间就知晓只是朝廷的反间计,正想出言提醒,却晚了一步,朱高炽手快的把信打开了。
看了一眼,朱高炽就鄙夷的道,“病的不轻!”放下信,又觉得不解气,他也看出来这是朝廷的计谋,提起笔,在信上写下四个大字,‘一派胡言’,然后让人把这封信送回去,强调要怎么来的怎么回去。
道衍见朱高炽下完命令之后,就若无其事的开始翻检桌子上散乱的东西,不由得出言问道,“世子就不担心王爷会多想?”
朱高炽疑惑的抬头看向道衍,“我担心什么?没事,高煦在前线,不会有事的,再不还有齐景吗,他可以拿你缸,没事的,放心!”
道衍哭笑不得的看着反而安慰自己的朱高炽,转念一想,也是,有齐景和朱高煦在,怎么会有事?!
这次朝廷学乖了,给前线的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去了信,朱高炽和朝廷密谋,不信的话有信为证。
朱高煦接到朝廷的密信,大惊,正想去朱棣那里,走了一半又回来了,朝廷的密信到自己这里,六扇门和朝阳堂怎么会不知道?!齐景不会放任朝廷拿高炽事,这事情又蹊跷。
想到这里,朱高煦又慢悠悠的去了张辅的军帐里,看见张辅正悠闲的吃着午饭,心中大定,转身就要走,就听身后的张辅道,“郡王不必担忧,乱起来才能看的更清楚。”
朱高煦闻言眼睛一亮,脸色却沉了下来,快步走回帐篷,开始等待。
结果没让他等多久,朱棣就把他叫了过去,帅帐里只有三个人,朱棣、自己还有朱高燧,朱棣的脸色很平静,实话朱高燧禀告的事情,他并不信,自己的大儿子自己的很满意,朱棣相信朱高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高煦,你来了。”朱棣把一封信推到朱高煦面前,“这是高燧的老仆从北平送过来的信,信上你大哥要造反,密通朝廷,让燕军北返。”
朱高煦深吸一口气,像是没看到朱高燧讨好自己的得意眼神,从怀中掏出那封朝廷密信,放在朱棣桌子上,转身就走,走到门口的时候,停了一下,走回来一脚把朱高燧踹倒,又狠狠踹了两脚,满脸嫌恶的看着朱高燧走出了帅帐。
朱棣看着朝廷的密信和朱高煦的行为脸上的表情非常的精彩,然后看了一眼自家的三儿子,真是没什么好的,挥挥手,像是撵苍蝇一般,轰出了自己的帅帐。
朱高燧离开帅帐的时候都不明白,这么好的机会朱高煦为什么不把握,自己放弃驳倒朱高炽的机会,把机会让给朱高煦,都这样帮他了,他为什么还踹我?!真是不知好歹!
朱高燧不知道,其实从齐景出现的那一刻,历史就已经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