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子 第252 十八路诸侯讨董(五)(1/1)

第252十八路诸侯讨董(五)

刘杲定睛一看,却是识得眼前这位才十六七岁少年。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河东郡人贾逵贾梁道。

眼下正在商议并州走向,贾逵却故意歪楼,不去分析并州时局,反而声讨起刘杲不曾主动提出他未来政治图谋。刘杲顿时脸色阴沉下去,张口欲斥责贾逵退去。

尚未出声斥责,华歆已经提前发现刘杲不满趋向,连忙悄悄扯了扯刘杲,低头细语道:“贾梁道欲学毛遂尔!待众人散去,伯兴可独招他问计。”

毛遂,即“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那个毛遂

华歆一句提点,令刘杲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贾逵这是另辟新径,吸引刘杲关注。

昔日刘杲入并州,立时征辟卫凯、裴潜、郝昭以及贾逵等人。而后因为河东卫氏全心投靠,卫凯一跃成为刘杲部下亲信人物;而后又因为筹建河东盐池商行,裴潜亦很快融入刘杲体系内。

唯有贾逵,初始因为某些原因,始终徘徊于刘杲亲信体系之外,又因为河东贾氏与刘杲毫无牵连,贾逵在并州系中遂渐行渐远,慢慢脱离刘杲视野。虽然因为刘杲熟读历史,晓得贾逵能力非凡,每次提拔转调并州官职时,总会注意下贾逵动向。但是天下大势未明朗,军阀割据局面尚未形成时,贾逵这样非亲信人员,终究是难以任用重职。非是刘杲不欲信任,而是着实不敢信任。

今日贾逵突然毛遂自荐,主动吸引刘杲注意,不用说,肯定是心意有所转换。想到这,刘杲刚才那点对贾逵的不快,顿时消逝无踪,转而大喜过望。似贾逵这种人才来投,刘杲从来便是只嫌少不嫌多。

别说贾逵只是歪楼,便是贾逵今天破口大骂刘杲一顿,只要贾逵随即投诚,刘杲怕也是心中乐开花。

众谋士、武将散去之后,刘杲立即招贾逵入内堂来见。

刘杲也不因为贾逵年幼,有所轻视,庄重问道:“适才闻听梁道所言,似乎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之中,可否相告一二,护得河东郡以及并州安稳?”

毕竟还是少年,贾逵被刘杲召唤入内堂后,稍稍有点坐立不安,却是大家气度还未养成。闻得刘杲折礼相问,贾逵亦不复刚才锐气,诚惶诚恐回应刘杲:“不敢,不敢。”

贾逵心思,正如华歆所料一般无二。关东诸侯东起,似贾逵这等人,当即觉察到,无论袁绍等人讨伐董卓是何结局,大汉局势必定要大变,不复往日。也是念及至此,为奔个好前程,贾逵这才毛遂自荐,表明心意,借此机会匆匆搭上刘杲并州一系末班车。

贾逵经过一阵慌乱后,逐渐定下心神,回禀刘杲:“还望州牧告知心意,欲从诸侯讨董中,获得什么利益。此节至关重要,还望州牧莫要因为我年少无知,有所隐瞒。”

刘杲眉头轻皱,扭头瞧向不远处的华歆。华歆点点头,又伸出右手比划一下,示意刘杲可完全告知贾逵未来谋划。

有华歆保障,刘杲整理一下思路,轻声道:“以我本心,实不愿涉及董卓、袁绍两人冲突。但是并州夹于司隶、冀州之间,地理重要,虽欲安稳而不可得。”

“河东郡、上党郡直逼雒阳、两京通道,对于董卓如何重要,这天下众人皆知,不必再提。并州与冀州又有壶关、古长城相连,过太行山,可以直迫冀州腹地,冀州牧韩馥亦不会放松。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故我不可不早作打算,防患未来。”

“吾自幼身怀安定边疆大志,常慕定远侯{班超}高节,素无扰乱中原之念想。今日所求,但能守护并州一方安稳,使其不遭兵阵祸乱、蛮胡内侵,且又能身不披暗弱之名,不为众人耻笑!”

贾逵短吁一声,神情愈发淡定,双眼变得炯炯有神:“州牧所求,易尔。何必费心谋划于众人?”

“抽身事外,安保自身之人,州牧南可效仿益州牧刘焉,北可效仿幽州牧刘虞,何必忧心纷纷诸事?州牧列名宗室,又为赵王一脉支传,身份不比其他州牧刺史。今刘虞拒绝合势袁绍,与州牧同心,正好可与其结盟自保,形成第三方势力。”

“刘虞手握兵卒甚众,又素有高名,其若言自立,虽袁绍、董卓不敢逆兵结仇。州牧若欲自董卓、袁绍相争之事抽身而出,可将并州重心北迁,令河东空虚,太原郡不设屯兵,使董卓心无战阵忧惧。董卓不忧心两京通道,自然不会再自寻麻烦,远击并州本土。”

“河东空虚,这是示好董卓,非是令州牧弃河东郡也。董卓防备关东诸侯袭击,最多占据安邑,以保侧翼,绝不会分散兵力。州牧可趁此机会,将太原郡所有屯兵调往皮氏城{今山西河津市}。皮氏城,地势绝佳,能眺望河东郡。皮氏城在州牧之手一日,河东郡便能在州牧掌控之中”

“春秋时,楚伐宋,宋求救于晋文公,晋文公退避三舍,诱楚军深入,而后再一战破击楚军,遂称霸中国。一战之威,晋文公遂能与齐桓公并列合称,不可不重之。今州牧身处晋地,何不效仿晋文公退避三舍,重心北迁。远能消弱敌意,近能坐山观虎斗?”

华歆听至此处,突然长身而起,击掌赞道:“好一个‘退避三舍’。贾梁道文武兼备,察敌势洞若观火,真可谓少年英雄也。皮氏城远眺上郡、关中、河东,背后有离石郡补给,可谓用兵良地。重心北迁,以宗室情义连势刘虞,更是稳中求稳,立于不败之地。有刘虞遮蔽,这时谁敢肆意窥视并州。”

“伯兴今日得贾梁道,并州一地不复再有忧愁也!”

闻听贾逵献策,刘杲先是迷糊,继而逐渐观察出贾逵布局。刘杲心中冷吸一口气,呆呆盯着贾逵,心中喃喃道:“贾逵少年时,竟能有这般视野?真不亏是历任曹操、曹丕、曹叡的三朝名臣。”

刘杲稍稍思考,又向贾逵询问:“若欲重心北迁,当取何时哉?若是时辰选择不好,却难免有未战先逃嫌疑。”

贾逵不骄不馁,没有因为华歆夸奖而有所改变:“河东郡对于董卓,乃是重中之重,必定会花费一番苦心。州牧只须静待董卓发难便可。”

“善!”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