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发展农桑兴建丝厂(1/1)

张成一听,才有10万两,那自己也不会有问题的,不过张成有个疑问:“龙大人,这百分之一的股份,每年能分多少钱?”。 张成问的,也是大家想问的事情,龙霄笑道:“酒厂的利润每天就是50万两,百分之一就是5000两银子,一个月就是十五万两,一年就是180万”。

张成一听就吓了一跳,自己投入10万两,一年后就是180万两,这不是地上捡银子吗?主簿邢满堂很县丞武超也觉得不合适,这样一来就太沾光了,心里也是过意不去。主簿邢满堂:“龙大人,这样不太好吧,我们也太沾光,您也太吃亏了,这样吧,我们每人再拿90万两,凑够100万两,心里也舒服一些,不然的话,这也不够义气”。

龙霄一听,他们几个还算仗义,竟然主动拿银子,心念一动,不如再建立一个工厂,这些银子就有用处了。一直以来,龙霄就想发展农业,神物县百姓一直就是种地,没有经济作物,这对百姓来说,日子就过得不好,神物县有了水利设施,种粮食是不成问题了,也只能是温饱解决了,要想让神物县的百姓真正富裕起来,就必须让老百姓有钱花才行。龙霄也考察过,大鲁郡气候很适合发展桑麻产业,尤其是桑蚕,这是一个快速致富的路子。龙霄:“各位,你能既然有闲散银子,我看就别投入酒厂了,酒厂的银子够了,我看就不如再建一个鞘丝厂”。

县丞武超一听就愣了:“龙大人,鞘丝厂是什么玩意?”,龙霄一听就笑了,自己说的是前世的语言,他们肯定不明白:“呵呵,就是丝绸厂,做丝绸你们一定明白吧”,龙霄这样一说,大家就明白了。主簿邢满堂对于丝绸有所了解,就问龙霄:“龙大人,丝绸厂很是赚钱,可是也很麻烦,需要老百姓种植养殖,是一条龙服务,龙大人的意思是?”。

龙霄解释:“不能怕麻烦,我就是要全县的老百姓都种植,我的意思就是,不光是我们赚钱,换完让全县的老百姓赚钱,这才是我的目的。这样吧,你们每个人投资100万两,各占一成的股份,剩余的钱我来想办法”。张成就问:“龙大人,一共投入多少银子”,龙霄:“起码是1000万两”,张成就伸了伸舌头:“我的乖乖,又是1000万两,我可是没钱了,拿出了10万两已经是我的全部家产了!”。

龙霄笑笑:“没事,你如果没钱,就去胡氏钱庄先借点,利息又不贵,一年之后你就可以分红了,不就有钱了”。张成也有点担忧:“龙大人,我跟胡氏钱庄的胡雪岩不熟”,龙霄:“没事,我熟啊,我给你介绍,100万是没有问题的”,张成一听就放心了。主簿邢满堂是做钱粮的,知道跟老百姓打交道不好做,就提出异议:“龙大人,您想过没有现在的老百姓可是不好惹,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会相信的”。

这一点,龙霄是十分有把握的,在前世做了几十年的干部,每天就是跟老百姓打交道,龙霄是最清楚的,老百姓实在,最讲实惠,只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就没话说了,龙霄:“这好办,只要先预付给老百姓一点银子就行了,老百姓种桑养蚕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不会不同意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引导,只要整个神物县都开始种桑养蚕,我们的丝绸厂就会有无穷的利润”。

龙霄只能这样说,如果不这样说的话,就不会有人响应他。这些人表面上是听自己的话,可是,没有巨大的利益,是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的。果然,主簿邢满堂首先表示了积极的一面,他是这样说的:“龙大人,太好了,每个养蚕户,多了不好说,贡献50两银子的桑蚕是没有问题的,丝绸可是100倍的利润,那就是5000两,全县发展两万户是没有一点问题的,那可就是一亿两的财富,我们每人是一成的利润,那就是1000万,龙大人,您太英明了,我坚决支持”。

大家见邢满堂支持,都表示了赞同,就是张成没有银子,表现也是积极的。万事开头难,尤其是牵扯到很多的农户,靠龙霄几个是办不成的,龙霄就想了主意,换是发动原来包村的巡捕,他们有3000人,分散在全县1500个村庄里,每个人发展二十家就是三万家,就足足够用了。龙霄就规定,每发展一户农民种桑养蚕,就可以得到10两银子,另外预付农户20两银子的本钱,只要养蚕之后卖给丝绸厂,再扣除就行了。

这个政策一实行,立刻就得到了全县老百姓的赞同,告示一贴出来,3000名巡捕就发疯一样奔赴乡下,拼了老命的推广种桑养蚕,没有一个月就有3万家农户同意先把桑苗栽上,每户是10两银子的预付,桑苗是免费的神物县就有了三万户养蚕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为比,龙霄付出了60万两银子就完成了全县种桑养蚕的目的。

接下来就是建设丝绸厂的事情了,龙霄让胡雪岩通过在南疆的钱庄,聘请了懂鞘丝技术和丝织技术的人员,开始建厂没有半年的时间,,丝绸厂就建设完毕就等着农民的蚕茧上市了。

龙霄为了让老百姓吧蚕养好,派人巡查,发现有些农户的桑树种植的不是很好,这就会影响养蚕的效果,就每亩地补贴了2两银子,这又是60万两银子花出去,全县的老百姓一看,县太爷真是为了老百姓的好,养蚕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很多没有养蚕的农户就有些后悔,都纷纷问来年能不能种桑,龙霄一看,要是都种桑也不是个办法,自己的丝绸厂也承受不了,只好暂停了增加养蚕的规模,如此一来,很多没有养蚕的农户就都有些后悔,因为龙霄给予的补贴太多了,农民都是既得利益的,但是,后悔也也来不及了。

龙霄发展了全县种桑养蚕,就惊动了省郡的粮道衙门,这可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北方,换没有如此大的规模,就是在南方,一个省的粮道也就管辖几十万亩的桑田,这在北方来说,更是一个新鲜事,省郡的粮道在实地考察了神物县的种植面积之后,就奏请了户部。

隋朝在统一全国后,换是很注重发展农桑的,只要开垦农田,是要奖励的,尤其是桑田的发展,户部曾有规定,一亩桑田第一年是要补贴10两银子的,就是以后,每年都要奖励补贴2两银子。龙霄开始也不知道,省郡粮道的人来了之后,龙霄一问才明白过来。龙霄动员了30万亩让田,那就是300万两的补贴,这也不是小数目,不过,龙霄很明白,这300万两,到了自己手里,能有100万两,就不错了。

户部很开就发下了文书,就连银子也一块发下来了,是足足500万两。龙霄就奇怪了,这次户部怎么就没有克扣?怎么还多了200万两。后来一问才知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事让皇上知道了,就大加赞赏龙霄就下令户部追加200两。省郡粮道的粱钟秋虽然没有克扣,可是不甘心,省郡粮道是个雁过拔毛的主,500万两银子从自己的手里经过,要是不拿点是说不过去。于是,梁中秋对神物县的丝绸厂更是关心了,不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还对丝绸厂未来的税收做了解释,那意思很明白,要龙霄知情,龙霄也明白,粱钟秋开始是帮忙,要是没有好处就是恼羞成怒了。

于是,龙霄就从中拿出了20万两给了粱钟秋,算是辛苦费了,虽然没有达到粱钟秋的目的,但也凑合了。按照粱钟秋的目的,起码也要50万两,龙霄才给了20万两,心里有点不满意。可是,这是皇帝亲自下令,龙霄能给自己20万,也不错了,粱钟秋想想,也觉得够本了。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