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府兵(1/1)

府兵制,在唐初的作用几乎不可取代,与当时的形势完全契合,为之后唐朝军队横扫西域,击败突厥奠定了基础。

大唐建国之后,特别是在平定了薛举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之后,大唐剩下的对手也仅有乐寿的罗艺和夏州的梁师。

而此时,大唐真正的敌人则是变成了大唐周围的游牧民族,其中以突厥为主最为难缠,这些游牧民族的优势便是以战养兵,生产工具便是战斗工具,拿起锄头就能干仗。

可府兵制的出现,则极大的缓解了大唐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游牧民族的这些优势。

其实府兵就是世兵,是大唐的职业军人,他们与汉代的农民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都是大唐开国的骨干力量,会接受严苛的训练,已达到上阵即可杀敌的能力。

大唐施行的是均田制,凡男女出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男子也是二十起开始服役,直到六十岁才免役,也就是达到二十岁才有成为府兵的资格。

不过这府兵也不是谁都能当的,大唐农民按贫富等级分为九等,六等以上才有成为府兵的资格,而且还是三丁选一丁,因此在大唐要想成为府兵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与现代考公务员差不了多少。

如今的大唐,在全国设立了500多个车骑府,由东宫六率和十六卫分领,贞观时变成了十二卫。

其中车骑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最高行政长官就是车骑督尉,其余分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校尉,旅帅等。

步兵校尉在车骑府主要负责带兵,麾下大概300人,算起来是个很大的职位了,几乎整个车骑府的步兵都归其所掌管。

这些府兵的职责一般就是轮流戍卫守地,每年一次的宿卫京师,闲暇时接受一些正规的军事训练,如果没有战事发生,平时就与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

唐初行政划分比较简单,由上至下划分为州、县、乡、里、村、保、邻。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村与里基本相同,大概30~40户人口,其中设一村政。

张家村就是一个自然村,而这自然村往往就是一个或多个家族的居住地,名字也多沿用这个家族的姓氏来命名。

不过由于随末的动乱,如今的张家村基本已经面目全非,其中大部分的张姓人死的死、走的走,几乎已经所剩无几。

张家村地理环境优越,这几年风调雨顺,因此在清河县算是大村,人口不少有800多人,其中府兵55人,统一由清河县车骑府管辖。

孙嫂的冷淘店位于张家村东头,那里应该算得上张家村的商业区了,有些类似于集市,到处房屋林立,周遭还建有两三栋二层高的小楼,其中多数为酒楼。

仔细去看可以发现,张家村的建设的确算很繁华的了,面积不大的集市里,酒楼、医官、布店、粮店等居民配套设施一应具全,村民基本在村中便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东西,而无须赶进乡里或者县城。

“小兄弟,那个就是孙嫂的店面,怎么样还不错吧。”

杨萧顺着张嫂所指的方向望去,见到一间面积不小的店面,店面应该是刚刚翻新过,木材还很新,没有老旧的痕迹,门上挂着一块木质的牌匾,牌匾上写着“孙家食铺”。

此时店门前聚集了很多人,都是一些身穿粗布麻衣的男子,岁数参差不齐,大的四五十,小的也就二十刚出头的样子。

身子都是或蹲或靠的依在孙嫂店面的木墙边,有的甚至席地而坐,各自交谈着,时而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很是洒脱,毫无拘束。

“这就是大唐的府兵?”

杨萧有些惊讶,在他看来这些人的这些姿态与现代的地痞流氓都没什么两样,只是手上和口中差根香烟而已。

张嫂却是习以为常,在她眼中早已司空见惯。

“嗯,孙嫂的店小装不下这么多人,每次都是分两三次分开吃的。”

杨萧点了点头,这种流水席其实在现代也一直存在,不过大多都在农村。

在农村街里相亲多,遇到红白喜事大多会宴请百人甚至更多,因此在家中院子的席位自不够用,所以也会采取分拨的方法。

“张嫂来了。”

“哎。”

“张嫂真是越来越水灵了,这脸蛋都嫩出水来了。”

“滚你个二驴子,嘴里没一句好话。”

“张嫂一会这冷淘可得给我多盛些啊,县里这个把月可给我馋够呛啊。”

“放心吧,不能少了你。”

张嫂的人缘显然不错,周围的府兵都是嬉笑着与其打着招呼。

这时一个长得很结实,刚刚还在地上的蹲着的府兵突然站了起来,见张嫂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个年轻男子,笑着道。

“张嫂,这后生是谁啊,好俊啊?”

张嫂知道他说的是杨萧,于是笑着回道。

“赵六啊,这小兄弟是孙嫂在后沟救回来的,是那夜山洪受难的孩子,一直养在家里,今天才养好了身子。”

杨萧笑了笑便打算去与赵六打个招呼,然后自我介绍一下。

但就在杨萧把手伸过去的一瞬间,那赵六的脸突然拉下来好长,接着一甩头转身走了,口中还碎碎的念着。

“又弄个白面书生回来,真是晦气,老八老九,走了,回家。”

听赵六一喊,又有两个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六哥,咋走了?饭还没吃呢?”

“是啊六哥,我这走了一夜,还饿着呢?”

赵六闻后勃然大怒。

“让你们走就走,哪那么多废话,走。”

那两个府兵见赵六真的怒了,也不敢再出声,遗憾了的看了一眼店里吃的正香的众人,无奈摇了摇头,便跟着赵六离开了。

杨萧有些莫名其妙,他自觉得自己也没怎么样啊,低头看看手,也很干净不脏,他对自己怎么这么大的敌意?

张嫂也没想到这赵六对杨萧居然这么大敌意,于是一面尴尬的对这些府兵笑着,一面给杨萧解释道。

“这赵家六郎在孙嫂刚搬进村里的时候便看上了,为了孙嫂这店也是忙前忙后的没少折腾,不过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六郎和孙嫂的好事能成的时候,孙嫂突然从湖里救回来个人。”

“当时六郎跟程将军去打窦建德了,等凯旋回来打算向孙嫂提亲的时候,孙嫂都已经嫁给了孙大哥,就这样这赵六郎对孙大哥一直怀恨在心。”

“刚刚可能是听说你也是孙嫂救回来的,一时气上心头,没事你别在意,他就这个臭脾气。”

杨萧苦笑着点了点头,在古代这可以算是夺妻之恨了,绝对的世仇,自己躺枪也不冤枉。

杨萧随张嫂走进店内,里面的面积还算可以估计能有20多个平方,地面很结实,不过不是很平,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土层,应该是用石头铺垫后用土填平了缝隙。

整个店内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应该算是后厨,在距离店门最远的一侧,杨萧可看到李嫂正将一个个黑陶碗从屋内端出来分发,其中还可以看到孙嫂忙碌的身影。

另一部分就是供食客吃食的店堂,整个店堂中一共摆了6张方桌,每张方桌四周都放了四张椅子,就是那种四个脚驾着的长条凳,并排能坐下两个人。

我国的饮食业发展到唐代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那就是高椅大桌的出现,它可以说改变了我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分餐制进餐方法,之后中国最具特色的共餐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今。

此时的店内可以说及其的热闹,每条长凳上都歪坐着几名大汉,身上的衣服与外面如出一辙,杂七杂八的粗布麻衣,头发蓬乱犹如鸟窝。

其中一些人低头猛的吃着刚接过来的冷淘,另一些没有等到的则是一边发着牢骚,一般吹嘘着自己上阵杀敌的经历,时不时的还站起来比划两下,一时间唾沫横飞,爽朗的笑声也随之而出,无不畅快。

杨萧无奈一笑。

“这可真热闹。”

张嫂笑了笑。

“那是,你别看对面的‘王家食铺’地方大,可这些汉子就认我们,他们的生意也一直没我们好。”

“那必须地,孙嫂的手艺那可是张家村一绝。”

想到这里,杨萧突然四处张望了一下,一脸疑惑的看向张嫂。

“张嫂,哪个是新上任的步兵校尉?”

“啊,那校尉还没来呢,人家那可是有品阶的武官,哪能跟这些汉子同吃,等……”

“咣当……”

正在这时,后厨的方向突然传来了一阵金铁交映之声,声音很大,即便杨萧距离很远也是听到了。

“快去看看。”

杨萧说完,也不等张嫂反映过来,快步向后厨冲了过去。

掀开帘子一看,杨萧的目光突然微微一凝。

“李嫂,孙嫂这是。”

李嫂扶着孙嫂,一个劲的用水向孙嫂的右手浇着。

“都怪我不小心碰翻了台子上的熟油锅,孙嫂为了救我才帮我挡了这一下。”

杨萧见状也没多想,四处扫了一眼,突然下手拿过个装菜的木盆,直接将菜倒在了地上,接着在旁边的水缸中窑起一盆水放在了厨台上。

“孙嫂,将手放进来。”

孙嫂望着地上的野菜,心疼不已,但事以至此,也没有办法,听话的将手泡了进去。

油很热,可以看到孙嫂的整个右手都开始发红,一些地方已经变白,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起泡。

“李嫂,有盐吗?”

李嫂一愣,点了点头指了指杨萧身后的一个小罐子。

杨萧回头拿起罐子打开一看,都是那种粗制的海盐。

“哗啦……”

此时张嫂也已经走了进来,望着杨萧的举动,嘴巴张得老大,想说的话都没说出。

然而惊讶的又何止张嫂一人,李嫂和孙嫂也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许久,李嫂才是低声问杨萧。

“小兄弟,你这是……”

杨萧一边用手揉搓冷水中的海盐,一边解释道。

“孙嫂的手是被热油烫伤的,这种烹炸过食物的油具有很大的毒性,所以伤口在淡盐水的浸泡下会起到消毒的作用,以免伤口感染。”

杨萧虽然不是大夫,但也知道,像孙嫂这么严重的烫伤,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破坏皮肤组织,若是感染了,那麻烦就大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大唐,这个时期可没有植皮手术。

李嫂是没听懂杨萧的话,但知道这是为了孙嫂好。

“可是没了盐,一会儿步兵校尉大人来了该怎么办啊。”

“是啊,那些还没吃的汉子还好说,可等下当官的来了该怎么办,人家这么大的官,来这里就是为了尝孙嫂的手艺。”

张嫂看了看孙嫂的手,又看了看可见底的盐罐,也是泛起愁来。

然而就在这时,外面骚动的声音突然停止了,只听一个汉子大声的喊了一句。

“村政张大人来了。”

闻言,后厨内的众人脸色一阵变换。

PS: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收藏哦,谢谢。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