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打算(1/1)

“爷爷,我觉得您的投资设想很好,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您也应该知道,内地的情况和香港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思想上比较保守,您去投资人家愿不愿意接受还是一回事呢!想必您也应该关注国内的情况吧,最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更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但各大报纸上争论了好几个月还没平息下来,这说明国内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的人绝对不少。许多人的思想都很僵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更别提你这种‘资本家’了。

在我看来您和朱东先生回国投资宾馆完全是双赢的局面。政府即获得了投资,创造了工作岗位,又拉动了经济,而如果经营得好你们则可以获得利润,可谓是各取所需。不过我这么想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才把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掀翻,现在又把你们这些‘资本家’请回去‘剥削’他们,我可以肯定反对人绝不在少数!”周晓斌斯条慢理的说道。

“双赢?这个提法很新颖,你说的剥削问题很好解决吗,我和你朱东爷爷回大陆投资办酒店的目的又不是赚钱,大不了酒店可以少赚一点或者不赚钱嘛!”周祖海笑哈哈的说道。

“爷爷,我猜您和朱东先生这次也应该是投石问路吧!不过我对你的看法有不同意见。一个利润少或者没有利润的企业绝不可能维持长久。所以您要么不回大陆投资,只要下决心投资就应该追求最大利润,只要这些利润并不是违法所得就行了。不过如果您不准备从内地赚钱,完全可以把赚来的钱重新捐赠出去,不论是修路搭桥还是盖楼办学,大家都会记得你的善举的,到时候不但‘剥削’的帽子可以摘掉,还可以留个好名声!”周晓斌建议到。

“说得好,看来斌斌对企业管理也有心得啊!”大堂叔周国仁插了一句。

“你可别小看了人家,斌斌虽然年纪小,可已经是正经大学生了!”周国义也笑着说道。

周晓斌只是对两位堂叔笑了笑,又继续说道:“其实国内现在的确急需一些现代化的宾馆酒店。小爷爷您到过北京,应该知道那些涉外旅馆的住宿条件,大部分房间连卫生间都没有,只有一张床,更别说热水器、空调这些电器了。这还是用来接待外宾的,算比较好了,其他旅馆还有不少是那种十几个人挤一间的大通铺呢。

听我爸爸说,去年年初的时候,因为涌到北京的外宾实在太多,国旅和中旅的房间不够住,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和铁道部联系,把一批刚下飞机的日本访问团旅客用专列从北京拉到天津去过夜,第二天又拉回来。国家丢面子不说,外宾还被搞得很疲倦。

所以朱东先生选择回内地建宾馆的提议绝对是十分合适的。其实可以这么说,如果将来宾馆真的建成了,来住的人也肯定是外宾和华侨,毕竟按国内现在的收入水平,普通人住得起酒店的很少。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要建酒店的话,无外乎两个地方,一个是广州,一个是北京。

两个地方也各有利弊,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许多外国人来中国的第一站几乎都是北京,所以无须担心客源的问题。而广州因为毗连香港,早在解放前广东和香港就有‘省港’这种说法。许多香港人在广州都有亲戚,每年的广交会,外商中比例最大的也是港商。而如果国内真要加强对外交流的话,我估计首选肯定也是广东省。”

周祖海眼睛里闪过一道精光,自己的这个堂孙子今晚真是给了他不少惊喜,原本他也就是随口一说罢了,并没指望一个孩子能说出什么大道理。没想到周晓斌却说得头头是道,基本上和他之前考虑的相差无几,这让周祖海惊奇不已。

只可惜自己这个孙子已经考上大学了,不然可以干脆接到香港来读书,毕竟在周祖海看来香港的教育要比内地好得多。不过周晓斌都已经上大学了,周祖海也就不可奈何了,如果高中的话,想干这么多私立名校,弄一个学籍十分简单,不外乎就是钱的问题,但大学就不一样了。香港的大学招生规模从来都是僧多粥少,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弱,想要走关系开后门更是不可能。

周祖海倒是没有过多的表扬什么,不过从对方的眼神当中周晓斌看出小爷爷对自己刚才的分析非常满意。周晓斌也没有了看书的念头,打了声招呼后就会房间睡觉了。

周晓斌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眠,脑子还非常兴奋,一时无法平静下来。如果这是真的能成的话,自己也许就真的亲身参与了国内第一家现代化酒店的投资策划,虽然他在这其中的实际影响值得商榷,但周晓斌一想到此还是激动异常,也许自己将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尽管这一笔可能没有人会知道。

而且今天的经历让周晓斌那颗不甘平凡的心也再次跳动起来,之前听闻自己的小姑在上大学的第一年就开始创业,而且后来再回来的路上周晓斌也问清楚了,周倩倩经营酒吧三年一直到转手赚了至少有五十万港币,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回来之后,周晓斌又可以说是亲身参与了一项至少上千万规模的投资规划,这更是让他激动异常,而他隐隐也生出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作为重生人士,周晓斌其实早就想过创一番事业出来不给重生一族丢脸,不过鉴于国内保守的政治气氛和各种各样可以预见的困难,他也就熄了原本的那个念头。不过现在,周晓斌觉得自己之前还是太软弱了,正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自己有着多出其他人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难道还不能取得成功吗?

周晓斌觉得自己应该好好规划了,创业的道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容易的,资金、场地、选择什么行当,这些都是要解决的,更还有经营中冒出来的耕种各样的问题和牵制。不过人生的意义不正是在于不当的面对挑战嘛!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