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帝都西郊的乾坤书院是华武帝国的核心之一,这里没有出过一个文臣和一个武将,却在整个华武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凝聚整个帝国最先进最前沿机关术的乾坤书院,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书院。
古代曾经用跑马点灯来形容寺庙广大和繁华,连点亮全寺的油灯 都需要跑马来完成,可想而知,这样的寺庙是如何的广大和繁华,然而这样在古人眼中繁华无比的寺庙,比起乾坤书院来说,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整个乾坤书院坐落于西郊,并非落于地面,而是立起了一百零八根或高或矮的石柱,每一根石柱至少高达百丈,半径更是从十里到百里不等,中间以云桥做连接,整个书院终年笼罩在云雾缭绕之中,从远处看,就仿佛是一根根撑天巨柱托起来的云中之城。
在乾坤书院石柱下,还有一座依附于乾坤书院的帝都卫星城市,这座城市在书院建立五百年间不断扩张,到了今时今日,已经跟帝都连成一片。
作为书院的附属城市,它跟帝都相连,却不归帝都管辖,而是归于书院管辖,甚至当今天子登基之后,亲自下令到了这座城市之中,武官刀剑归鞘,文官印信入库。
可不要小看这个武官刀剑归鞘,文官印信入库,这代表着,除了天子的命令之外,乾坤书院下辖的这样一个城池文武官员进入之后,都等同于平民!
能够在强势无比的华武土地上,拥有这样超然地位的城市,全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一切特权能够形成,皆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乾坤书院的创始人,墨子。
说起这个墨子,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早年是一个读书人,醉心于儒家学说,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他所在的年代,乃是世家大门横行,门派占下名山大川,自言人间仙神的年代。
这个年代,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若是没有人引荐到重臣门下,没有过硬的背后身家,就不可能在朝为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个笑话,遭遇种种冷遇的墨子在七十古来稀的时候,愤然弃掉儒家学说,专门研究起了机关术。
十年间,这位墨子便将当时的机关术研究了个透,兼且推陈出新,将机关术和当时的武学相结合,创造出御武的这门武学,这位御武创始人终其一生也没有修成任何一门武学,却没有人怀疑他在武学上的造诣,死后还被武人尊称为武圣墨子。
五百年前光武帝朱秀在世家门派大量掌控武者,与地方官员勾结,渐渐影响到帝国统治的时候登基,当时华武帝国犹如一个蹒跚巨人,依旧无敌于世,内部却千疮百孔。
面对如此局面,朱秀这位中兴帝君没有依照传统的帝王心术,采用打一批,拉一批,中立一批,自己培养一批骨干的方式去稳定帝国,而是启用墨子献上来的计策,用御武代替当时盛行天下的御武,将世家大族,高门大派全数扔进了垃圾堆。
这位光武帝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帝王,有魄力直面当时最强大的利益集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最终推行下去,为了表达对墨子的谢意,这位中兴帝君许他并肩帝冠,百官叩迎。
这是一个开万世朝代之先例的殊荣,古人有一字并肩王,便是打下江山,立下赫赫功绩的将军与帝王平分天下的,平起平坐的称号。
并肩帝冠,百官叩迎也是同理,只是前者是功高盖主,君臣刀兵相见的前奏,而后者却是至高殊荣,被写入史册流芳百世的华丽名号,简单来说,就是享有天子的称号和尊敬,却无实权。
墨子创下乾坤书院后,终其一生就再也没有踏出过乾坤书院一步,也未曾掌握一丝一毫的兵权,在墨子逝世之后,乾坤书院从来不曾参与任何朝政大事,只专心研究机关术,从而获得了每一代天子的信任,每一代天子为了让书院更加卖力研究机关术,也不断的施以恩宠,才有今日的武官刀剑归鞘,文官印信入库超然地位。
云雾缭绕的乾坤书院最高的一根立柱并非最大的一根,恰恰是最细的一根,这根高达一百五十丈的顶端并非其他立柱一般,以人力将顶端切成平面,而是一个锥形,到了最顶处,是一个不到十丈方圆的小平台。
这块小平台上是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农家小屋,小屋是乡下最常见的茅草屋,外带一个以木板围成的院子。
按说这样一个茅草屋在一百五十丈这样的高空,完全不可能长久存在,只怕一阵罡风吹过,就能将茅草屋连房顶带地基给尽数端了,可它偏偏就在这里耸立着,完全看不出一点饱经风雨的痕迹。
此时,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拄着拐杖,站在院子里,远远眺望着一轮旭日在云端载沉载浮的情景,金色的光辉透过层层叠叠的云霭,折射一道七彩的云桥,倒挂在朝日上,说不出的美轮美奂。
“院长,这就是地网传来的消息,请您过目。”老者足足站了有两个时辰,就这样一直看着仿佛伸手就可触摸的朝日,差点让人以为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惟妙惟肖的雕像,一个声音将老者从远眺的模样中拉了出来,也让人明白,这并非是一尊雕塑,而是一个真人。
“哦?想不到如今帝国对于这些宵小的威慑如此之低,居然有这样多蛇重鼠蚁跑出来跟老虎和老鹰叫板?”老者转头从声音的主人,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手中接过一张写满字的纸张,看完之后,略带惊讶的感叹道。
若是赤帅和英武侯在这里,必然会非常之震惊,因为老者手上拿的那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的,正是参谋部对于天原之上,诸多探查出来之势力的详细资料分析,而且比他们所知的更加全面和完善……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