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节 你们这个船要卖多少钱(1/1)

黄石已经从大连回到福州市有一周时间了,这几天他白天在东洛岛上狠狠地操练邱大他们,晚上就找了两个铲车、挖掘车司机塞了点钱,向人家学习如何操纵车辆,因为不是为去车管所考证的,所以学习进度就特别得快,还没有一周时间他就把这两种车辆的操作方法玩得溜熟了。 而且在回来的这几天里,黄石也跟着叶嘉善跑了几个在江边的仓库或是厂房,有的是因为仓库太小,有的是因为厂房中间立柱太多,不过也有大的,但是那个厂房的价格又让只是拿来当仓库使用的黄石觉得不值得,最后总算是从长乐一家已经倒闭的小造船厂那儿租到了整个厂区。 这个造船厂面积其实蛮大的,占地就有3万平方米左右,但是由于地理太偏,而且交通条件也不好,虽然靠海,但是也没有沿海滩涂,因此也没有渔业公司或个人来承包这地,于是那个业主就想转租厂地。 奈何地理条件太差了,但是这么大的厂地砸在手里实在让人痛心,于是这个租金就一降再降,一挂两年多,鲜有人问津的,就是有的一问地理位置,或是到实地看过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因此那个厂区最后是能拆的都拆,能卖的都卖了,后面只剩下在船坞里的一条空壳陈列在那儿。 工具车载着黄石和叶嘉善一路颠簸着,总算是开到了那个造船厂,“小叶,怪不得这个厂子这么大的面积,还这么的便宜,我看光是这路上这些大坑,就没有什么人愿意来租。” “是啊,黄哥。”叶嘉善刚才在黄石开车避让一个大坑时,他的额头还被车窗磕了一下,现在正揉着自己有些红肿的地方,“对了,黄哥,等下还要不要再砍一下价。”因为黄石此前已经给了他一个三千元的红包,所以对他而言感情的偏向不言而喻。 “好啊,小叶,要发挥你的特长啊。”黄石满意的拍拍方向盘,远远地可以看那个造船厂的大门了。 车又行了一会儿,“嗨,黄哥,你看门那边,他们大概就是业主了,真是聪明啊,骑摩托车过来。”叶嘉善指了指前面。 黄石顺着他手指方向看去,确实在大门旁边停了辆摩托车,在车子的后面站了两个人,远远看衣着可以分辨出是一对年青的男女。 随着“吱嘎”的刹车声,工具车稳稳地停在那辆摩托车的旁边,叶嘉善先下去和他们打个招呼,黄石推开车门下车时,他们各自的身份都已经确认过了,黄石一下车,那两个男女就迎了过来。 美女总是先引人注意的,对面这个就是如此,小麦色的皮肤给人一种健康活力的感觉,再穿着耐克的一整套纯白带粉色边的运动服,微卷的褐色头发扎成一个轻松活泼的辫子,五官看上去很秀气。 但是旁边的那个男子却给黄石一种熟悉的感觉,只不过和印象中的那个壮硕胖子不太一样,现在他是整个脸颊都瘦了下来,但是看那眉眼绝对是他,于是他抢先伸出了手,“你是李轶隽吧?” 黄石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摆了摆,看对方有些发愣,便接下去说道,“我是黄石,我们当初一起在西通的,你忘记了?” “哦,哦,老领导啊,是你,你怎么越变越年轻了?”对面的李轶隽,一脸惊讶的看着黄石,印象中的那个石总可不象现在这样有气场。 黄石见旁边的那个漂亮妹子正看着他们,便对李轶隽说道,“这位漂亮的mm,是弟妹吧?也不介绍一下。” “石总,不要乱说,这是我妹。”李轶隽双手乱摇。 “石总,你好,我是石兰,是他的表妹,认识你很高兴。”美女落落大方的伸出自己的小手。 “你好,你好,认识你也很高兴,我是黄石,原来是你表哥的同事。”黄石连忙也伸出手和人家柔软的小手轻轻一握,旋即就松开了,“你们两位是这儿的业主吗?” 几个人走在破败的厂区里,因为有近三年的时间没有开工,而且也没有什么人来维护,所以厂区里一些的地方杂草都长得老高,偶尔还有几只麻雀不时的窜到地上,见人来近了才“扑棱”、“扑棱”地飞走了。 “轶隽,你说,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黄石问身边的李轶隽,叶嘉善和石兰两人则走在前面。 “有八年了吧,那个时候你和嫂子结婚,我去参加喜宴了,还见到了好多的新老同事,对了,石总,那次是不是我们西通同事最全的一次聚会?”李轶隽现在回想起来,依稀记得当时的热闹情景,当时有20几桌都是西通前前后后的同事,可见石总平时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 “差不多了,可惜赵总他没有去啊。”想到这儿黄石有些伤感,繁华之后的寂寞啊,他一直是把赵总当成自己的老师对待的,可是离开西通后,他除了每年的短信祝福外,他都不敢回去拜年,因为老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石总,你的小孩应该是上小学了吧,嫂子怎么样了?”李轶隽记得当时证婚人还说到新娘是来自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是啊,小孩上小学了,她过得也不错,对了,小李,你不要老是石总、石总的叫了,都叫生份了,现在高变斐他们都改叫我黄哥了。”黄石用后面的话来掩饰前面自己的心痛,这一次他去大连没有能见到前妻与小孩,她还是那么的决绝,不给人留一点余地。 “哦,对了,你结婚了吧?”黄石想起来好象自己还没有参加过李轶隽的婚礼,也没有回礼过。 “三年前结婚的,小孩子也都有了。”李轶隽一边用钥匙打开那个铁锈斑斑的大锁,一边和黄石说道。 黄石有些责怪的说道,“那你怎么也不请我啊。”一边帮忙推开那个沉重的大门,这是造船的般坞大门。 “黄哥,还不是因为这个厂子的事情。”李轶隽一边推一边说道。 李轶隽的事情说起来,确实话很长了,原来他8年前就离开了西通公司,那时他的舅舅也就是石兰的父亲见造船市场一片红火,他也就拉着家里的亲戚朋友一起齐上阵,通过银行借贷,亲友间的集资,就在这地方搞了家小的造船厂。 真别说那个时候造船厂真得是非常的红火,他们这个小船厂虽然地理交通条件不好,但是一年之内也有7、8个单子,订单从300吨的散货船到最大一艘1000吨的都有,就一个造船台,月租金超过30万,加上辅料、电费再赚点,一年一个船台收入近300万。 但是好景不长,还没有等平整土地、购买变压器、起重机,还有陆续的资本投入,那笔高达600万元的成本完全回本时,世界金融危机就来了,世界航运运力瞬间下降,很多船企不得不中止造船,大大小小的造船厂都面临着资金压力。 结果就是大船厂造中型船,中船厂造小型船,挤压小船厂的生存空间。加上当年钢材成本的上涨压力,往往原先每吨售价在4400元左右的钢材,变成了4800元一吨的价格。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造船厂要继续生存就得找银行贷款,但是在当年资金充裕时,银行追着船厂贷款,后来没订单了,贷款也就越来越难,条件也越来越高。 “结果我们前几年赚的钱,这几年又全部都还给银行了。”李轶隽很无奈的说道,他在舅舅的造船厂还没有干满三年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本来还想过一把高富帅的生活,日进斗金的日子,结果钱在手里还没有捂热就一切都成了泡影。 “那你现在在作什么?”黄石一边推门一边也问李轶隽。 “现在在一家牛奶公司作回老本行了,搞搞网络,网站什么的,一个人身兼数职,混口饭吃了。”李轶隽很郁闷的回答道。 随着黄石等四个人“轰隆隆”地把大门推开,出现在四人眼前的是一座象小山高的船体,船体几乎将整个的船坞给占满了,就剩下四周放脚手架的地方,血红的船底,白色的船帮。 “唉,这是我们厂子里最大的一艘船,可惜也是最后一艘船。”石兰摸了摸船舷,喃喃自语。 “你们这个船多大啊?”黄石看这个船坞内部还是很干净的,这和外面破败景象完全不同,而且这艘未完工的船壳看上去也簇新的很,看样子他们应该经常都派人过来维护和保养的。 李轶隽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来,他原来在厂子里也不搞这个技术,所以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于是他转头看向他表妹。 “我们这个船啊,总长65米,型宽12。8米,型深6。2米,载重量约为1200吨。”石兰一口数据就报了出来,虽然她本人并不船厂里上班,但是她的职业素质,还是让她把这些数字细节记得很清楚。 黄石顺着脚手架走了上去,“哇”,真是好大,在下面看跟从上面俯视这效果完全不同嘛,他转头向下问石兰她们,“你们这艘船当初要卖多少钱啊?”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