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粉墨登场(二)(1/1)

“改吏为官?”恭亲王喃喃自语,双眼无神地看着逆光之中似乎光芒四射的皇太后,太后点点头,“是,将胥吏等都改为官员,定品级,可升迁,若是如此,大清江山永固也!”

恭亲王听到太后说的最后一句话,“江山永固?对啊,若是改吏为官,这每次科举均可多举数百,乃至上千之人,若是如此......”

“若是如此,这几千人之中又有不知凡数之人心向朝廷,”杏贞含笑点头,“当年龚澄若不是报国无门,科举不中,奈何要从贼,在北京议和之中为非作歹?这可是个教训,如今和洋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所以我说这是争霸时代,若是报国无门,投他国去了,岂不是有损中华士气?若是做出什么数典忘祖的事儿来,更是于国无益。”

恭亲王默然许久,“这怕是异议不小,原本起码是父母官,一下子变成胥吏,进士更是尽数派遣地方,这清流馆阁科道,阻扰起来,怕是......”

“这事儿且不忙着对外公布,所以我才留了六爷一个人下来,私下细细说此事,”太后说道,“我想着听听六爷的意见,这事儿能不能办,该怎么办,总要妥妥帖帖地想好了才对外说不是?六爷你回去好好想想这事儿怎么办,再和我说便是。”

“喳。”

太后看着恭亲王兴致不高的样子,开口笑道,“六爷可是军机处的中心骨,劳累不得,日常得空了,还是要好生保养才是。”

“太后谬赞,奴才愧不敢当,请太后也要保养好身子,怕是旧年的箭伤还未好全,这些日子总是听见太后咳嗽,奴才前些日子进了些广东来的枇杷川贝润肺膏,奴才试了试,实在是好,这才斗胆进给娘娘,不知道娘娘用了没。”

“多谢六爷,我用了些,好多了。”太后笑道,“对了你家的载澄得了空,就让他进宫陪陪皇帝吧,惠亲王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都守丧去了,我瞧着皇帝没有个同龄人陪着,似乎也不妥当,两个虽然是君臣,更是兄弟,不如就让他进宫侍读好了。”

“载澄顽劣,怕是有伤宫中风气。”恭王谦逊道。

“过谦了,六爷。”太后笑道,“都是宣宗皇帝的后裔,错不到那去。”

....

一个穿着带蝴蝶结礼服的年轻人不卑不亢的站在李鸿章的面前,李鸿章站了起来,双方寒暄毕,李鸿章请这个洋人模样的年轻人坐下,“赫德先生请坐。”

“巡抚大人,”这个黑色头发湛蓝眼睛的年轻人也抱拳行礼,一脸微笑,说出来的话却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多日不见,十分想念。”

“赫德先生多礼了,请坐。”李鸿章微笑,两人分主宾坐下,“赫德先生,不知道你对如今阿思本先生的这只舰队怎么看?”

“巡抚大人,我不得不说,阿思本上尉的这种行为极大的损害了中英两国的友谊,”如今才二十七岁的赫德正色说道,“请你不要对大英帝国存在偏见,这肯定是海军部和阿思本等一小部分人弄出来的小把戏,不符合中英友好的主流观点。”

李鸿章点点头,“赫德先生的话,我听了,可是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可不是这么觉得啊,您以为李泰国还适合在海关就职吗?”

清帝国的海关是一个被逼出来的机构。自明以来,中央政府执行的就是“片木不得下海”的闭关锁国政策,所以,不需要海关,也没有多少外贸的税收。(“海关”之名倒是早就出现了。在明清的行政体系里,一直有一个叫“市舶司”的衙门,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上海松江府设立“江海关”,不过,这个海关与日后的海关职能有很大区别,基本上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摆设)。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自然就有了设立关卡的必要,英国人提出由他们来管理“来往之商人,加意约束”,所收得的税金用来支付战争赔款,朝廷官员一听就同意了,反正都是外国人的钱,收进来再付出去,好像是无损帝国的买卖,于是就有了让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1846年,在上海外滩(现在的外滩汉口路)出现了一个用铸铁栅栏围起来的大院子,门口盖了一个中国式的牌楼,上写“江海北关”,专门办理外国商人的进出口税务。1858年,朝廷又准奏在广州设立了第二个海关。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