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1/1)

大魏王侯 !东北边,便是东藩船厂,就是以建八桨无桅和四桨小哨船为主,也是为建造大船栽培合格的工人,磨练造船的技术。

左手边,则是增筑扩建的码头区域。

十余艘大船停泊在港口内,一些小船在大船船侧来来回回的运送人员和补给。

徐子先张目看了一下,见是最外围的停泊的是福一号,他点了点头,知道是福一号即将赴倭国贸易,生丝,茶叶,瓷器,铁器,棉布,加上澎湖那边的一些土物,凑起一船货物,可是并不容易。

福一号好歹是能运二百多吨货物的大船,好几万斤货,可不是容易凑出来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南安侯府现在还不能掌握一手货源,福一号这一次去贸易,价格还得比普通的商船要略微低一些。

因为要急着出货,铺出商道,确定代理商。

徐子先看到一个高大健壮的水手长,在其号令下近二十个水手奋力升起船帆。

他也看到货舱装运并未满载,船身还明显在最高吃水线之上。

这些事,常年在海边和船上,徐子先已经相当清楚了。

徐子先对身边的陈佐才道:“现在福一号是驶向澎湖?”

“是的,君侯。”陈佐才笑道:“澎湖那边有一些皮货,鹿皮少,羊皮多,倭人喜皮货,到那边获利不小,羊皮鹿皮俱是咱们自己一手收的货源,利润比那些瓷器茶叶要大的多。”

“茶山的事,要提醒傅谦。”

“是的,君侯。”

东藩的气候是十分适合种茶,后世东藩的乌龙茶产量和销量都极大,成为后世东藩的当家产品之一。

既然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利用起来就太傻了。

这一次的大开荒之中,除了农田水利道路,还会在外围的丘陵地界开辟出最少十万亩以上的大规模的茶山。

和江南,浙江,江南西道大规模的茶山肯定还是没有办法比规模,但如果有大规模的茶山出现,东藩也会是茶叶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最少很多求、购上品茶叶的外来商船会选择停靠东藩,除了棉布是当家产品之外,茶叶也将是未来南安侯府主持的贸易之中的重要一环。

贸易就是周转,而一手货源和二手,乃至三手货源的利润不同。

产地加上贸易,则会拥有定价权和相当重要的权力,这也是徐子先坐拥澎湖还一定要开辟东藩商贸的最要紧的原因所在。

至码头区后,护卫们四散开来戒备着。

现在这些护卫被称为侯府直卫,他们都穿着镶嵌铁叶在外的铁甲,头戴兜鍪,手持长矟或横刀,腰系双插和上好了弦的长弓。他们形象威武而庄严,对任何试图无原无故靠近徐子先的人,都是以警惕的眼光看过去,然后上前阻止。

三十多名护卫在码头区散开来,四周的水手工人们都看的出来是君侯来了,眼神中不乏亲近和好奇。

护卫们也不会直接驱赶这些人,只是拉开了一条戒备线,有一些护卫手抽出弓箭,将箭矢虚搭在弦上,以防有人突然暴起发难。

徐子先穿着的是寻常浅蓝色袍服,束一条牛皮革带,仍然是箭衣短袍着靴的军人打扮,干练朴实,如果不认得的人见他,最多是当成寻常将门世家的舍人,哪曾想到,这位就是赫赫大名,已经完全实质性掌握了东藩的宗室要角?

看到护卫们的表现,徐子先也只能摇头一笑,司从曹开会定下来的仪卫规章,便是徐子先自己也违反不得。

其实徐子先凭自己身上双插和强弓重箭,就算来上几十人的刺客,恐怕也未必能占得了他多少便宜。

他的身形长而健硕,举手投足蕴含劲力,左右回顾时,眼光锐利警醒,并不是有意为之,已经是深入骨子里的习惯,这是千锤百炼得来的本能,已经融入了徐子先的体内。

简单来说,徐子先已经入得武道之门,也可称为百人敌了。

就算如此,护卫仍然森严,这是体制攸关,徐子先也不愿在此事上与部下们顶牛。

东藩草创,土著威胁犹在,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小心谨慎并不为错。

很快,从海上不远处漂荡而来的一艘大船,在小船的牵引下靠近栈桥,准备下帆停泊了。

这是灵二号,长二十三米,宽五点三米,吨位是百吨左右,在徐子先眼里是小船,在福建路也算是勉强可以出海贸易的小型商船了。

很多小规模的船主,就是凑起几万贯的货物,用这种小船就闯海贸易去了。

不光是去倭国,连南洋都有人敢闯。

闯海闯海,就是拿命去拼搏,不敢拼,就没有丰厚的回报。

这艘船也是较为破旧的老船,经过两次大修之后可以正常使用,但南安侯府肯定不会用这种小船去远航贸易,是对水师和武卒们的性命不负责任。

船身停靠完毕,一队水手先落好锚,然后搭好跳板,两边站满了人,一袭青袍被海风吹的飘荡而起的中年男子先踏上跳板,自上而下。

然后是有老有小,有男有女的张明亮一家人,也是自船上下来。

再下来是百来户的新移民,他们也是扶老携幼,自船身而下。

可能是随大儒前来的原因,这些移民没有新至者大呼小叫的兴奋,连儿童也少了嬉闹,下船之后,规规矩矩的跟着吴时中等人经过栈桥,踏上码头。

码头区已经重修过,用石条和砖块包砌过,两旁还是白色的沙滩,身后是碧落的海水,海天一色,岸上则是海岸,浅坡,灌木,上岸之后是一条横亘东西的大道。

徐子先等人,便是在道左等候着。

“见过吴先生。”两拨人很快凑到一起,原本相隔就不远……徐子先抢上前几步,拱手笑道:“可算是将吴先生盼来了。”

“明达这阵子辛苦了。”吴时中不是喜欢寒暄的人,但还是忍不住道:“似乎黑瘦了,清减了不少。”

“没办法,诸事草创。”徐子先道:“比如学部的大学堂计划,已经提出来很久,但无人主持,现在还只能等着。”

“不会只等我一人罢?”吴时中皱眉道:“我在南安听人说,这边学校的规模极大,那样的话,要开办还早的很。”

“吴先生是主持大局的人,大学堂是指已经有功名在身,对格物致知的学问仍然有追求的成年士子才够资格加入,所以一直空着。我令人建在南安溪边,栽种了大约百亩左右的竹林,建筑规模在百间左右,所以空地大,竹林多,明堂,阁子,亭子,一应俱全,规模比在南安要大的多。一切使费,包括衣食住行,均是在我南安侯府的供应之内。”

吴时中这才看了徐子先一眼,点头道:“这么说来,明达你真是有心了。”

徐子先身边的护卫都忍不住看向吴时中,潇洒自若,家小跟在身后也都各有气质,这是位海内名儒,不仅在福建路出名,整个大魏没听说过吴时中的人也是不多。

其不仅有学识,也有风骨,在京师

傲视权贵的事已经被编成若干个小段子,在天下广为流传。

当今权相韩钟,对这样的大儒也是无可奈何,最多是放归福建,不可能有更进一步的动作了。

整个南安侯府的体系内,吴时中也是较为超然,此前被任宾客时徐子先就费了不小的力气,到了京师后,果然也是挫败了针对南安侯府的阴谋,显示出这位大儒不仅在学识上穷究至理,在为人和做官上也并非是那种腐儒书呆子。

只是吴时中还是醉心学问,他的学识已经到了一个较为要紧的关头,随时都可能突破。

这样的人原本是不会到东藩来了,福建路内部的风起云涌不会影响到南安侯府一侧明堂里读书教学的大儒,哪怕是赵王对南安镇用兵,乱兵到了明堂外也得小心翼翼不敢失礼冒犯。

真的惹出什么乱子,赵王在大魏的名声就臭了,天子都护不住自己的亲爹。

正因如此,侯府迁到东藩的时候,吴时中其实并无意来此。

他在南安侯府已经安顿下来,也回报过徐子先,彼此两不相欠。

如果要讲交情,留在侯府挂个名也算对得起这位南安侯了。

可是东藩的发展真的出乎吴时中所料之外。

大小学堂计划,几乎令每个纯正的儒者都不可能放弃,并且怦然心动。

“整个计划,我想我们还是回别院再细细谈。”徐子先向吴时中说了一句,接着问侯吴时中的家人,捏了捏几个小屁孩的脸蛋。

吴家几个小子丫头,在别院里乱跑玩耍,徐子先也是相当熟悉了。

“见过君侯。”

吴家大姐儿带着三个弟妹,一起向徐子先施礼问好,已经是有模有样了。

“哈哈,好,很好。”徐子先也象样的还礼,他知道吴时中的家教,所以没有准备新奇的玩意或是金币银角子一类的礼物,当下颇有些尴尬,好在几个调皮小孩突然发觉沙滩上有小蟹踪迹,欢呼几声,都跑去追蟹去了。

徐子先含笑又看向张明亮,拱手道:“张东主怕是要在我这里久住一段时间了,真是欢迎之至。”

张明亮脸色有些苍白,他并未坐的惯海船,一路上呕吐多次,上岸之后还有些天晕地眩的感觉。

反而是其身后的妇人和儿女们适应能力要强的多,只是脸上略有些难看而已。

张明亮长揖及地,起身后脸上隐有泪痕,他对徐子先道:“真是飞来横祸,建州王知州做事太横蛮无礼,小人能得免祸,还没有祸及宗族,也真是亏得君侯伸手援救,从今往后,我家老小都要感激君侯的大恩大德……”

徐子先皱眉道:“我们是同在一个商会,我虽然是国侯,也是张东主你的合作伙伴,王越是地方主官,要出手对付他也不是容易的事,暂时咱们只能是这样,我已经叫人安排宅邸给你们居住下来。”

张明亮道:“王知州只是想抢下铁器买卖,将整个建州铁业囊括在其之下,这可是一年过百万贯的利润,小人有些忧虑,汀州的商家也是有一样的想法,若是真的叫王知州得手,将来怕是铁器行当要受祸不浅。”

徐子先也是皱眉,闽铁行销天下,主要是因为质量好,价格倒是不一定低的过江陵与直录那边的铁厂,河东路也有大规模的铁场和矿藏,但规模都没有福建路大,若真如张明亮所说,乱子怕是不小。

他心中又隐隐有所感觉,这一次的事,对南安侯府和东藩,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