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德国人这边大张旗鼓的搞《海军法》修正案,英国人并不是没有察觉,刚刚和自己闹了不愉快就开始搞什么修正案,这是针对谁傻子都知道。
英国人也做好了德国想要搞个大新闻的心理准备,不过结果一出来,皇家海军大吃一惊,不是德国人搞的新闻够大,而是动静太小了。
北海这边实际上只增加了半个战列舰分舰队,地中海那边虽然增加了一个分舰队,这让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有了一定的压力,但是考虑到这里聚集了法国、意大利海军,所以德国人的举动针对性还不是那么强。
每个巡洋舰分舰队也不过是增加1艘重型巡洋舰而已,这让英国人颇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而德国人今年的造舰规模也同样让人看不懂,只开工6艘轻型巡洋舰,完全看不出德国人的紧迫感来。
对于德国海军在西提斯事件后搞出来的海军扩充法案,英国人自然满怀警惕,就算德国人这次的修正规模比英国人预想的要小得多,但是只要德国人能顺利完成依然能一举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二海军。
再将德国海军当做人畜无害的弱鸡已经不合适了,皇家海军已经开始重视起这个野心极大的力量了。
当然毕竟德国人的计划是到1914年为止,周期较长,法国人新提交的造舰法案在短时间内还是英国人的最大麻烦,加上现在英国正处于战争中,而且法美两国也一直在给英国找麻烦。
所以皇家海军并没有立刻跳出来对德国人的计划喊打喊杀,但是此时,德国海军已经被列入皇家海军的潜在目标的名单上了。
该来的总是会来,就算约亨和提尔皮茨知道了也不会对此有什么过多的感想。按照原定计划往下走,这一点两个人的决心都不会动摇。
此时英国人的麻烦也不小,和布尔人的战争进展极为不顺利。前线屡战屡败,要不是此时第一批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援军已经抵达开普敦。大英帝国已经可以打gg了。
而接连的失利也让整个世界都在看英国人的笑话,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声讨英国人的行为,在舆论战上是一边倒的不利。
英国人此时倒是非常希望可以和法国、美国和德国人达成一些交易,让他们别在非洲给自己找麻烦,而第一个突破口是美国。
由于早在俾斯麦还在担任首相的时候德国就已经把整个萨摩亚转交给了英国人,而美国人则对这里一直虎视眈眈,原本应该在1899年英美德三国在萨摩亚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自然没有德国什么事了。不过这也让英国在美国对萨摩亚的侵占极力阻挠,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协议。
而美国人在1899年支持委内瑞拉对英属圭亚那提出领土要求也是对英国人态度的试探。因此英美之间在1899年就开始对包括萨摩亚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谈判。在此时国际环境非常不妙的情况下,英国人开始对美国人做出了让步。
1900年2月5日,英美之间达成了《海约翰-庞斯福特条约》,这个条约不仅仅包含了关于英国放弃对巴拿马运河的分权要求和对未来开凿运河后的管理权,并且英国方面全面退出萨摩亚,将萨摩亚完全移交给美国。
这样的让步不可谓不大,这标志着皇家海军不但放弃了对巴拿马地峡以及未来运河的控制,第一次将一个全球咽喉点拱手让人,而且实际上也相当于放弃了在北美传统水域的优势存在,不仅如此还标志着皇家海军在东南太平洋上的控制能力的下降。
做出了如此大的让步。自然换来了美国人的外交支持,虽然美国国内的荷兰移民后裔、大多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依然支持布尔人,但是美国政府开始闭嘴保持中立了。
英国人在大幅让步搞定了美国人之后。再次开启了和德国政府之间的对话,大家就算之前闹得很不愉快这也只是小不愉快,总比在苏丹边境虎视眈眈频频挑衅的法国人要好解决。
不过和历史上西提斯事件爆发后,虽然民间群情激奋,但是政府间的还是能维持表面的和平不同,这次德国政府相当不给英国人面子。
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了蝴蝶效应上,原本历史上英国为了让德国不插手布尔战争,在开战前就做了一系列准备,1899年3月。英国人访问德国,随后与威廉二世达成了一笔秘密交易。
作为德国不插手的交易条件。英国支持德国的柏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铁路,即3b铁路计划;支持德国在中东和小亚细亚的扩张行动;并怂恿德国从刚刚被美国打败的西班牙人手中购买太平洋上的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以此将德国的注意力从南非转开,从而让英国人可以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放手行动。
不过现在西班牙在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岛屿已经都落入了德国手中,而德国人此时的注意力已经在远东地区了,菲律宾都过去10万人马了还要怎么转移注意力?所以英国人觉得没有必要和德国人达成什么秘密交易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西提斯事件才会让德国政府大动干戈,也闹得索尔兹伯里措手不及。
不过现在的情况发展显然超过了英国人的预期,同时和德国和法国交恶,就算是英国人也知道这是绝对不明智的,所以先一个一个解决比较好。相比于在苏丹边境给自己找不痛快的法国佬,显然是注意力放在了菲律宾,西提斯事件也可以被当成一般小摩擦来处理的德国人比较好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之前大家闹得多不高兴,英国人也觉得自己被德国人扫了面子,但是该谈还得谈,现在这种局面不能让其继续恶化了,要是德国人和法国呼应一下那就麻烦大了。而德国政府在之后的处理方式让英国人觉得,大家还有的谈。
“索尔兹伯里想和我们谈什么?希望我们不要介入到英国人在南非的军事行动中去?”约亨听到外交大臣比洛传达的索尔兹伯里的提案有些诧异:“我们貌似一直没有介入到他们的行动中去吧,索尔兹伯里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什么意思?”
说是一直没有介入那肯定是说瞎话,从德属东非,经过葡属莫桑比克进入德兰士瓦是一条在英国皇家海军控制能力所无能为力的路上交通线。从英布战争开始德国就通过这条线不断向德兰士瓦共和国提供各种物资来换取他们的黄金。
所以德国人的商船绝对是清清白白的,因为德国人走的是陆路。但是相比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前往德兰士瓦和布尔人并肩而战,国家政府和民间机构捐钱捐物相比,限制德国公民前往德兰士瓦,并且暗地里做着秘密交易的德国的确看上去干净的多。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提出这种交涉算怎么个意思?难道是和德兰士瓦之间的交易被发现了?也不会啊,德国这边做的相当隐蔽,而且有那些高调说出来的家伙做挡箭牌,德国的行为暴露的可能性极低。
“索尔兹伯里希望我们可以忘记之前的小小误会,保持两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希望我们在非洲问题上可以可以达成一致,不要因为某些国家的挑拨而受到影响。”比洛有些嘲弄意味的说到。
在历史上比洛是比较偏向于亲近英国的,当然这个偏向于亲近英国的原因则是他相信英法不会得到和解,这也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性,并不能怪比洛本身能力不足。虽然偏向于亲近英国,但是比洛依然是一个强硬的政治家,所以这次对英国人的所做所为依然恼火不已。
虽然德国人也在坑英国佬,但是好歹还讲究个面子,大家互相玩小手段也就算了,这么明目张胆的欺上门就相当让人火大了。
“误会?要是误会的话就先道个歉,然后再来谈什么友好。”约亨同样不以为意,将这些外交辞令嗤之以鼻。
马沙尔并没有对此作出什么评价,稳妥谨慎的脾气让他直接向腓特烈三世分析到:“我们并没有直接的介入英布战争,英国人也没有证据能证明我们在暗中对布尔人提供支援,因此英国人想要和我们达成一致的问题不大可能是英国人的军事行动希望我们可以达成共识。
我想索尔兹伯里阁下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我们不要和法国走得太近,自从西提斯事件爆发以来,我们和法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是自从普法战争后最为缓和的一段时间了,如果我们和法国事先达成了共识,那么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不利的。”
“那你准备怎么答复索尔兹伯里,阿道夫。”腓特烈三世问到。
“英国人之前能对美国做出让步,那么想要让我们点头的话,他们也同样要对我们做出让步。”马沙尔笑着说到。(未完待续)R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