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之主 !庞大的岛屿之上,另一边还有一道巨大的门户坐落在其中,与鲲鹏巢穴并列,通体无比炽盛,仿佛连通着传说中的神界,一道河流从其中流淌,汇入无尽的汪洋,那是灵气浓郁到极致,化为液体后形成的河流,每一滴都蕴含惊人的灵气。
在那金色的光门前,一群人疯狂出手,符文漫天,爆发了一场惊人的大战。
原来是他们发现了,在那炽盛的门户中横着一段烂木,虽然被泡得快腐朽了,但依旧散发一种神辉,灿灿而淌。那段木头应该是个枝杈,有水桶粗,通体有龙纹,烂的不成样子了,可是依旧有浓郁的神性光辉在闪烁,十分惊人,这无疑是一种神木!
宁玉知道那截木头的来历,那是传说中的昆木,可以说是一种体型最大的先天灵根,生长于天地间,传说可以沟通天地,人族居在大地,而众神居于上天,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
这种树,只在传说中出现,号称通天,贯穿苍穹,无以伦比。后来据说在太古年间被伐倒了,天地间便再也没有了,或许只有世间一些最古老的神山,或许还有它的一两片叶子存在,其余就只能从古籍中看到。
因为在那门户之前,有着古神布置的禁法,在门户未开之前,任何人都无法将其取走,那些正在大战的修士,很快也认出了昆木,更加疯狂地向前杀去,跃入河水中,准备争夺那段烂木头。
“噗……”只是他们一进入到河水中,逆着河流想要通过那道门户时,所有人都直接炸开了,燃烧成灰,化成晶莹的光雨。
这可怕的景象简直让人震撼,就是一些强大的生灵,比如数百丈长的海兽,依旧是在此爆碎,化为血雾,不堪一击,那门户仿佛禁忌之地,不允许凡尘界的人触及。
宁玉静静的看着这一幕,脸上无悲无喜,亦没有任何动作,他身处折叠空间之中,没有任何人能看到他的存在,
先前,有人以宝具轰击那石门,想要将其震裂,然而却触碰了那石门上的鲲鹏符文,爆发了一股宏大的波动,席卷十方。成片的强者炸开,在那波动下犹如气泡破裂,不堪一击,漫天都是血雨,一地的骨块,惨不忍睹。
随后幸存者中,有人提议将各方所得的古神遗骨全部拿出来,先将石门开启,否则任何人都休想进入真正的禁地。
在沉吟一下后,诸多大势力联起手来,拼凑出了一些棍遗下来的血、骨、鳞、毛后,总算是得到了石门的认可,一股柔和的光发出,在隆隆声中,尘封的巢穴开启。
刹那间,一股瑞霞喷薄,淹没了整片古地,让人如沐浴仙雨,宛若要举霞飞升,一瞬间,群雄并起,一起冲了进去,踏入真正的古巢穴中。
宁玉并没有贸然进入,他静静参悟着这方天地,无穷法则萦绕在他念头之中,解析着古神所留下的阵法,完全没有和那些蝼蚁之辈去抢夺所谓宝藏的意思。
宁玉很清楚,这巢穴之中留有裂缝,还没有真正开启,那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进得去,许久之后,宁玉总算是洞悉了古神所布大阵的奥秘,对着那条裂缝打出了一道秘术。
隐约间,宁玉仿佛到了太古年间,虚空中有诸神吟唱,神音贯耳,无穷无尽的符号从虚空中生出,随后,他一步迈入了古神道场的内部。
几乎是一进去,宁玉便看到一池神液,然后随手一挥,将其收了起来。这是海灵液,是大海的精华凝聚而成,可以炼药,也能用来炼器,是顶尖的宝物。虽然到了他这个层次,这样的东西早已无用,但对其他人来说自认是重宝,没必要浪费。
“这位古神绝对不是一般人,应该是一尊半步大罗的存在,在重伤的状态下,还能随手开辟出数重世界,也不知道真正全盛之时的他,该是何等的强大!”越是深入这方世界,宁玉的心头便越是感慨,这尊古神如果不是陨落,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证道大罗了。
感叹的同时,宁玉的脚步也并没有停留,直接进入了下方一片金色的海洋,古神的神藏,孕育在那里进入洞府之后,只见一盏青铜古灯悬浮,这是神照灯,以神明的鲜血充当灯油而制成的太古法器,神秘而恐怖,拥有无的威能,不过在这古神的洞府,它却只是作为照明之用,并非是当做真正的宝具陈列。
“嗡隆隆!”洞府深处,符炽盛,传来真正的大道和鸣声,那是古神的符,却无法阻挡宁玉,他如入无人之地,一路畅通无阻,即便是海底深处的一座石门,也无法阻挡他的脚步。
进入其之后,入目所见皆是灿灿烂的光,石桌有玉壶与玉杯,流动曦光,其装有古神当年留下的佳酿,这等古神巨头所饮的神浆,又岂会是凡物,酿酒所用的材料不是圣药,便是仙丹药散,绝对超乎世人的想象,宁玉拂袖一挥,便将那酒浆卷起,然后继续往前。
一路走去,古神也不知道收集了多少宝物,越向心区域走去,宝物便越发惊人,直到他来到一张石桌之前,那里有一个宝瓶莹润生辉,其插着一束鲜花,像是玉石雕刻而成。
那并不是什么圣药,只是一株普通的鲜花,却历经千万年岁月而不朽,是那个宝瓶独特的功效。收起宝瓶,宁玉很快便到达了道场最心,再次收起了一个不起眼的蒲团,那是用昆木的嫩枝编织而成的蒲团,亦是一件难得的宝物。
做着这一切,宁玉脸有着淡淡的无奈之色。这里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一件能真正入他之眼,大多只是昔日古神日常生活所用的物品,对于他的本尊来说,并不算是什么,但是现在他的那些宝贝并不能使用,眼前这些宝物自然不能放过。
继续往前,在这片巨大的道场,宁玉也不知道行了多远,终于见到了一块石碑,面刻着“练兵地”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