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乱世召唤 !陈恬包围了潼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函谷关李世民那边。
而潼关内还是民心动荡,因为粮草越来越少,就连李建成的三餐,都只能节俭吃素食。
为了稳定局势,安稳民心,李建成只得宣称函谷关的援军马上就到,百姓们听着李建成信誓旦旦的承诺,便也只能沉下心来等待援军。
函谷关,总兵府。
李世民端坐于上,目光飞速扫过那一道来自潼关内的求助信。
他那目光中,流转着复杂的情绪,又是庆幸,又是担忧。
庆幸陈恬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率军来攻击势力较弱的自己,反而把兵力集火李建成。
但担忧的又是怕李建成撑不住多长时间,覆灭之后,陈恬就会把矛头指向自己,到时候自己也落个同样的下场。
李世民把这道信纸传给两旁的文武扫视一遍,旋即沉声问道:“现在都知道了吧,你们认为我是救还是不救?”
“救!”杜如晦没有片刻的迟疑,脱口而出一个救字,“首先潼关和函谷关有着存亡齿寒的联系,潼关一破,我函谷关就会失去屏障,孤军作战。”
“再者,大公子和二公子乃是兄弟血浓于水,若是不出兵相助,消息传到了殿下那里,那到时候责怪下来,谁能顶罪?”
一番话语,意图就是希望李世民能出兵去救援李建成。
李世民点了点头,认为杜如晦说的很有道理,但他还在犹豫,他想征求诸葛亮的意见。
少顷,那诸葛亮终于开口了,手中羽扇摇起层层尘埃,道:“我认为,二公子应当继续沉默,静观其变!”
“什么!?”
杜如晦脸色一惊,喝问道:“孔明你莫要开玩笑,这可是关乎国之存亡的事情,出了事情谁担当得起?”
“听他讲。”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杜如晦先住嘴,听诸葛亮的诠释。
诸葛亮冷然一笑,羽扇摇的更有节奏,开口道:“窃以为,大公子的潼关守不了几天,必然会率众出城背水一战,陈恬虽强,但却也没有那么轻松拿下潼关,势必要损兵折将,到时候两虎相争,必然一死一伤。”
“这个时候我们只要等一方伤亡,再出兵即可,到时候若是陈恬阵亡,我们退可守,进可攻,函谷关四通八达,不比潼关只有前后两路,所以全然无忧。”
“但若是大公子侥幸得胜,那那时候,我想二公子,也该是时候动手了,殿下那边的情报,是由赢家说了算的。”
说着,诸葛亮的嘴角扬起一抹诡绝的冷笑,如死神般灿烂。
杜如晦等人听着都心寒,想不到这个诸葛亮,区区一届儒生,竟然能说出如此阴险毒辣的策略。
其言之毒。
但李世民听着,脑海中思绪翻滚如潮,却慢慢也浮现了一抹冷笑。
这表明,他赞同了诸葛亮的计策。
“可是二公子,那大公子和你可是血浓于水啊!这兄弟情谊你真的可以不顾吗?”一旁的中立派李孝恭忍不住起身苦苦劝导。
“李将军!”李世民语气一变,喝道:“良禽择木而栖,你要明白,谁才是你应该投靠信任的。”
“更何况,如今是家国社稷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兄弟情谊值几钱!?”
众人都是一怔,想不到平日和善近人的李世民,此时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冷血无情的话。
“够了,接下来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准出兵,违者一律军法处置,斩!”
李世民命令以下,再无人敢有异议。
……
不日,陈军大帐。
陈恬一干人,数日来一直神经紧绷着关注李世民那边的动静。
因为他们这也是一次巨大的博弈,博弈李世民是否会出兵。
眼下保守估计,这潼关城中的粮草,最多撑不过三日了。
三日后,只有两种结果,第一就是不攻自破,李建成率军突围。
第二种就是果断镇压百姓,把百姓当作最后的粮草,届时整个潼关就是一片人间地狱。
陈恬在上位来回踱步,正焦急地等待着神行阁细作的消息。
“报!”
哒哒的脚步声如玉珠落盘一般响起,一个细作终于入帐报告。
“启禀殿下,今日函谷关依旧没有任何动静,得到上面传闻,李世民好像并不打算出兵。”
“哈哈,这李世民果然上套了!”耳听这个消息,陈恬高兴的直接一掌拍在案台上。
既然鱼已上钩,陈恬就要布局下一步了。
陈恬环扫众将,眉宇间战意熊熊燃起,喝令道:“马灵听令!”
“末将在”
马灵上前拱手答应。
“我命你现在率领潼关城内所有细作,发布李世民不会支援,并发布李建成打算屠杀百姓当做粮草的消息!”
陈恬嘴角划过冷笑,这一道计策,就能让潼关不攻自破,自乱阵脚。
“末将领命!”
马灵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他娘的,殿下,咱什么时候直接杀进去,一直等得我都牙痒痒了!”张飞终于也忍不住起来请战。
“不急。”陈恬却是淡定的拂了拂手,饱含深意地浅笑道:“不用我们攻进去,里面自然有人会接应。”
“有人会接应?”张飞挠了挠脑袋,一脸憨态可掬。
其实陈恬本来也没有打算这么做的,但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前几日刚刚好就招募到一个山大王。
“时迁听令!”
陈恬蓦然一喝。
“末将在!”
只见一个尖嘴猴腮,身材矮小的男子上前拱手答应。
“听闻你身手敏捷,就是皇宫禁地,也能出入无人察觉,所以我命你今晚潜入潼关,把这封信带给刘备!不得有误!”
“潜行那是我的特长!”时迁咧嘴一笑,一脸贼相,若不是陈恬坚持用他,赵云真想把这个人赶出去,有辱军容。
时迁见陈恬竟然这么相信自己一个小山贼,心里那个感动啊。
当即接过那封信,一脸的势在必得,转身而去。
见时迁离去,陈恬又一道军令下来。
“全军准备,三日之后,我就要把这陈字大旗插在潼关城楼之上!”
(未完待续……)